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0-02-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47/02 登记生效日:2020010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6-08-17
授权
授权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47/02 申请日: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5-01-28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巢蜜生产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中华蜜蜂瓶式巣蜜平箱生产方法、生产装置及生产用巢框。
背景技术
以往生产瓶式或原生在瓶内蜂巢蜜的装置,结构较复杂,体积较大,构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而以往瓶式或原生在瓶内的蜂巢蜜,多是如专利号201220430131.X所阐述的瓶式、原生在瓶内的蜂巢蜜的生产装置所述的先分割取下人工巢础生产出的巢脾或天然巢脾,然后热熔所取空巢脾部分表面,将其粘附在大口玻璃或透明塑料酿蜜瓶内、瓶底或侧壁上,此工序大批量生产时,对蜜蜂巢脾损耗较大,不利于蜂群的健康发展,且较费劳力,热熔时稍有不慎,有可能导致所熔空脾损坏,质量较差的热熔器易生锈,有可能导致被热熔的巢脾重金属污染;另外,取人工巢础生产出的巢脾或天然巢脾放入瓶中,酿造出的蜂巢蜜形状较为零乱,可控性不高。
此外,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在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如西方蜜蜂耐大群,分蜂性低、善于采集大宗蜜源;东方蜜蜂则不维持大群,分蜂性强,喜欢采零星蜜源。中华蜜蜂为我国土生土长蜂种,一般养殖在山区,对我国森林植被授粉传宗接代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蜂经济价值较低,多数蜂农不愿饲养,近年来中蜂一度发展到濒临灭绝的地步。
目前包括上述专利(专利号201220430131.X)中所述的蜂巢蜜生产方式均为设置在继箱中进行生产这些都是针对西方蜜蜂品种,而对于不维持大群,分蜂性强的中华蜜蜂而言,中华蜜蜂的养殖添加继箱蜂群不会因为空间的变大而形成增加繁殖了而形成大群,因此很难在继箱中继续筑巢储蜜,这样在中华蜂群中放置于继箱中的酿蜜瓶是无法实现瓶式巢蜜生产。又如专利号申请号为201110113566的一种生产瓶式巣蜜也是在继箱中完成的,装置大而笨重,此法较适合西方蜜蜂,当用一般的中蜂群则由于习性问题很难完成巢蜜或完成巢蜜的效率很低,这样一来,ZL201110113566对中蜂或者群势较小的西方蜜蜂就不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巢蜜生产方式成本过高而采用热熔巢脾则容易出现污染,另外已有的生产技术均针对现有养蜂中普遍使用的西方蜜蜂,而不适用于东方蜜蜂。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方案是:一种中华蜜蜂瓶式巣蜜平箱生产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 选用食品级材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瓶子作为酿蜜瓶;
(2) 将人工巢础根据预定蜂巢成型形状修剪放入酿蜜瓶内,并利用蜜蜂分泌蜂蜡筑巢的生物学特性,让蜜蜂分泌蜂蜡把巢础固定在酿蜜瓶内;
(3) 将一内置有已形成完整巢脾分区巢框的蜂箱,即巢框内的蜂巢形成已形成贮蜜区、贮粉区和育子区,将巢脾沿贮蜜区和贮粉区分界线分割,去除贮蜜区部分,保留具有贮粉区和育子区的下部巢脾,将下部巢脾固定于与其等高的小巢框内;
(4) 将蜂箱箱体依据步骤(3)中的下部巢脾分割形成两个箱体,使蜂箱形成一个含有箱底的底箱和一个只有四壁的框罩;
(5) 将小巢框排列在在步骤(4)中的底箱内;
(6) 在步骤(5)的底箱的上表面放置一隔板,将步骤(2)中内置有人工巢础的酿蜜瓶瓶口向下置于隔板上,隔板上具有使酿蜜瓶瓶口与隔板下部底箱内腔相连通的开口,以使蜜蜂在酿蜜瓶内形成新的贮蜜区形成巣蜜。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一与底箱箱体横向截面相同的框架,所述框架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用于支撑酿蜜瓶的支撑条,所述框架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纱网,所述纱网开设有对应倒扣酿蜜瓶瓶口的开孔,所述开孔直径小于或等于酿蜜瓶瓶口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垂直于支撑条的两侧框架内侧延伸有导轨,所述支撑条嵌于两侧的导轨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下巢框包括由上梁、侧边框及下框构成的框体,所述横梁宽度小于侧边框厚度,以在巢框上端形成可扩大蜜蜂通行空间的缺口。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方案是:一种中华蜜蜂瓶式巣蜜平箱生产装置,包括一上方敞口的蜂箱箱体及用于形成巢蜜的酿蜜瓶,所述箱体中部内设有一隔板使箱体形成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下腔室内架设有横向排列用于形成中华蜜蜂育子区的的巢脾,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倒扣于隔板的酿蜜瓶,所述酿蜜瓶内摆放有巢础,所述隔板上设有使酿蜜瓶内腔与下腔室相连通开口,所述所述箱体上方设有遮蔽箱体的箱盖。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一与蜂箱箱体横向截面相同的框架,所述框架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用于支撑酿蜜瓶的支撑条,所述框架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纱网,所述纱网开设有对应倒扣酿蜜瓶瓶口的开孔,所述开孔直径小于或等于酿蜜瓶瓶口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蜂箱箱体由含有箱底的底箱和一个只有四壁的框罩构成,所述隔板设置于框罩与底箱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发明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中华蜜蜂瓶式巣蜜的巢框,包括等长的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和第二矩形框架沿高度方向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矩形框架高度为第二矩形框架高度的1.8~2.2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包括上横梁,设置于上横梁下方的一对上部侧杆以及上部侧杆底部用于连接上部侧杆的连接杆构成,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包括一对下部侧杆,所述一对下部侧杆底部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部侧杆上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上部侧杆与下部侧杆相向一端具有Z型的接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侧杆与下部侧杆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平箱生产瓶式蜂巢蜜,不需要添加继箱,减少劳动强度;一般群势的蜂群即可生产,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该平箱生产方式克服了现有的瓶式巢蜜方法和装置不适用中华蜜蜂的缺陷,通过利用蜜蜂蜂巢分区习性使酿蜜瓶所在区域形成新的贮蜜区,迫使蜜蜂集中向酿蜜瓶中储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瓶式巢蜜的装置及巢框,该巢蜜装置通过独创的生产蜂巢蜜的隔板,利用纱网的封闭从而促使蜜蜂集中向酿蜜瓶中进行筑巢储蜜,大大提高平箱瓶式巢蜜的生产效率,同时设计的巢框能够满足瓶式巢蜜所需巢脾分割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隔板上的支撑条采用导轨式滑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隔板上的小巢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巢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20-隔板,121-上腔室,111-下腔室,110-底箱,120-框罩,30-小巢框,40-箱盖,210-框架,220-支撑条,230-纱网,221-导轨,231-开孔,310-上梁,320-侧边框,321-缺口,101-巢础,100-酿蜜瓶,100-酿蜜瓶,50-巢框,510-第一矩形框架,520-第二矩形框架,530-连接杆,512-上部侧杆,522-下部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以本发明中所应用的一种生产瓶式巢蜜的装置作为首先论述。
如图1~5所示,一种瓶式巣蜜平箱生产装置,包括一上方敞口的蜂箱箱体10及用于形成巢蜜的酿蜜瓶100,所述箱体10中部内设有一隔板20使箱体形成上腔室121和下腔室111,本实施例中箱体10分割形成可拆分结构,箱体由含有箱底的底箱110和一个只有四壁的框罩120构成,所述隔板设置于框罩120与底箱110之间。
根据蜜蜂习性,底箱110高度为18~22cm,所述下腔室111内架设有横向排列用于形成蜜蜂育子区的的小巢框30,底箱高度约占整个蜂箱总高度的三分之二,这与蜜蜂在传统的蜂箱巢框上形成的上部约三分之一的贮蜜区,下部约三分之二的花粉区及形成育子区的分区习性相关联,这样在隔板20上方设有倒扣的酿蜜瓶100,所述酿蜜瓶100内固定有巢础101,所述巢础101为筒状或片状,隔板20上设有使酿蜜瓶100内腔与下腔室相连通开口,新的上腔室121即酿蜜瓶100所在的腔室即形成了贮蜜区,这大大提高了巢蜜的产量效率与质量,与传统箱体一致,本发明箱体10上方还设有遮蔽箱体的箱盖40。
隔板20包括一与蜂箱箱体10横向截面相同的框架210,所述框架210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用于支撑酿蜜瓶100的支撑条220,所述框架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纱网230,所述纱网230开设有对应倒扣酿蜜瓶100瓶口的开孔231,所述开孔直径小于或等于酿蜜瓶100瓶口直径。
酿蜜瓶100一般选择用直径50mm~80mm的广口玻璃瓶,纱网230相应的选用孔径为30~60mm。
为了方便适应不同大小的酿蜜瓶,隔板上的支撑条220也可以采用与隔板滑动连接,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嵌于两侧框架内的导轨221滑动,也可以直接架设在隔板上进行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小巢框30与普通的巢框结构类似相同,在包括由上梁310、侧边框320及下框构成的框体,所述横梁宽度小于侧边框厚度,以在巢框30上端形成可扩大蜜蜂通行空间的缺口321。
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地分割普通巢框形成上述实施例中的小巢框,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可直接分割转换瓶式生产及普通生产的巢框。根据中华蜜蜂的巢脾分区由上至下包括贮蜜区、贮粉区和育子区,其中贮蜜区一般约占整个巢脾的三份之一高度,贮粉区和育子区占其余的三分之二部分这一习性。该巢框50包括两个矩形框架构成,所述第一矩形框架510包括上横梁511,设置于上横梁下方的一对上部侧杆512以及上部侧杆512底部用于连接上部侧杆512的连接杆530构成,所述第二矩形框架520包括一对下部侧杆522,所述一对下部侧杆底部连接有下横梁521,所述下部侧杆上端连接有连接杆530,所述上部侧杆512与下部侧杆522相向一端具有Z型的接合面。第一矩形框架510与第二矩形框架520可以采用隼接,或木质材料连接。拼合时可直接放入蜂箱内生产,待形成完整的巢脾后需要分离用于生产瓶式巢蜜时,直接拆分开,由于所述第一矩形框架高度为第二矩形框架高度的1.8~2.2倍,与中华蜜蜂分区习性相适应的,分割形成后的第一矩形框架510内的巢脾即为贮蜜区,第二矩形框架520内的巢脾即为贮粉区和育子区,这样第二矩形框架520可直接作为小巢框30使用。
一种中华蜜蜂瓶式巣蜜平箱生产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 选用食品级材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瓶子作为酿蜜瓶;
(2) 将人工巢础根据预定蜂巢成型形状修剪放入酿蜜瓶内,并利用蜜蜂分泌蜂蜡筑巢的生物学特性,让蜜蜂分泌蜂蜡把巢础固定在酿蜜瓶内;
(3) 将一内置有已形成完整巢脾分区巢框的蜂箱,即巢框内的蜂巢形成已形成贮蜜区、贮粉区和育子区,将巢脾沿贮蜜区和贮粉区分界线分割,去除贮蜜区部分,保留具有贮粉区和育子区的下部巢脾,将下部巢脾固定于与其等高的小巢框内。
(4) 将蜂箱箱体依据步骤(3)中的下部巢脾分割形成两个箱体,使蜂箱形成一个含有箱底的底箱和一个只有四壁的框罩;
(5) 将小巢框排列在在步骤(4)中的底箱内;
(6) 在步骤(5)的底箱的上表面放置一隔板,将步骤(2)中内置有人工巢础的酿蜜瓶瓶口向下置于隔板上,隔板上具有使酿蜜瓶瓶口与隔板下部底箱内腔相连通的开口,以使蜜蜂在酿蜜瓶内形成新的贮蜜区形成巣蜜。
(7) 等酿蜜瓶中的巢脾蜜满成熟时,取出酿蜜瓶,加封瓶盖,得瓶装蜂巣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机译: 用于生产蜂巢的巢的新模型,特别设计用于缩短蜂群将花蜜从巢转移到蜜环的时间。
机译: 碳纳米管生产方法,碳纳米管组装线生产方法,碳纳米管组装线束生产方法,碳纳米管生产装置,碳纳米管组装线生产装置和碳纳米管组装线束生产装置
机译: 隔热箱的生产装置和隔热箱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