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及由该蟹屋组成的蟹塔

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及由该蟹屋组成的蟹塔

摘要

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包括由一个底座和多个侧壁围绕形成的本体,所述侧壁包括前、后、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互相平行,所述左、右侧壁的外部分别纵向设置有凸条和/或凹槽,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的位置、形状相对应,当两个所述蟹屋左右拼接时,其中一个蟹屋的所述凸条卡扣于另一个蟹屋的所述凹槽,所述前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左、右侧壁分离,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右侧壁分离部分和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右侧壁结合部分枢转连接。本发明所揭示的蟹屋将单个的蟹进行单独养殖,不但为蟹的脱壳提供优良环境,避免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蟹受外部环境的侵害,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且有利于采集脱壳后的软壳蟹,便于管理养殖过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148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02765.6

  • 发明设计人 陈剑兴;徐永耕;王刚;徐嘉骥;

    申请日2014-03-19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常亮

  •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60302 终止日期:20190319 申请日:201403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02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及由该蟹屋组成的蟹塔。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闸蟹养殖方法,一般都是把大闸蟹从蟹苗养殖到成品,然后进行销售,正常养殖过程中,大闸蟹一生要蜕18次壳(然而有人认为,蟹种阶段还要增加2次,即蜕20次壳;还有人认为,在成蟹阶段还应增加1次,即长江流域大闸蟹一生要蜕21次壳)。大闸蟹的蜕壳,不仅仅意味着它的发育,同时也是它生长的必要步骤。大闸蟹蜕壳会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它们一般选择在比较安静、水草丛生、便于隐蔽的浅水区进行。蜕壳过程是很有趣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先是从头部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接着口部两侧的侧板线也产生裂缝,跟着头胸甲逐渐向上耸起,使裂缝扩大,加上螃蟹自身腹部后缩,两侧肢体不断摆动,并且向中间收缩,末对步足最先脱出,然后腹部退出,最后才是螯足退出,最后完成整个蜕壳过程。在湖蟹蜕壳的同时,胃、腮、肠道也渐渐脱去旧皮。蜕壳后,原来皱折在旧壳里的新体逐渐舒展开来,身体也随之长大。通常越是幼蟹生长的速度越快,蜕壳次数相对也比较多,随着它们个体的长大,蜕壳的次数也随之减少。

蟹脱壳后不久的这个短暂时间内的形态,我们称之为软壳蟹,软壳蟹只有在换壳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全身软绵绵的。软壳蟹在自然界非常难得,因为螃蟹新的外壳会在脱壳的数小时后接触到水而逐渐变硬。软壳蟹营养丰富、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全身可食用。因此,软壳蟹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是一般大闸蟹的两倍,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但是,在现有的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大闸蟹一般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脱壳,在此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其他水生生物的侵袭(脱壳时的大闸蟹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其它不脱壳大闸蟹的侵袭等,同时自然环境脱壳的大闸蟹也没有办法进行采集和管理,导致软壳蟹供不应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养殖软壳蟹的装置,以提高软壳蟹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及由该蟹屋组成的蟹塔,以实现软壳蟹的产量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包括由一个底座和多个侧壁围绕形成的本体,所述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互相平行,所述左侧壁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凸条和/或凹槽,所述右侧壁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凹槽和/或凸条,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的位置、形状相对应,当两个所述蟹屋左右拼接时,其中一个蟹屋的所述凸条卡扣于另一个蟹屋的所述凹槽,所述前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部分和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结合部分枢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侧壁的整体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所述前侧壁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

优选地,所述多个侧壁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右侧壁上与所述前侧壁相配合处设置有斜坡,所述前侧壁可搁置于所述斜坡。

优选地,所述底座向中心凹陷,且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右侧壁设置有用于架设水管的U形缺口。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塔,包括多个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蟹屋,所述多个蟹屋的相邻凸条卡扣于凹槽组成横向列队,所述横向列队上下叠加形成蟹塔。

优选地,所述蟹塔还包括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的水管架设于最顶层蟹屋的U形缺口,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口,由所述出水口输出的水滴落至所述蟹屋,所述排水装置与最底层蟹屋的第二通孔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揭示的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将单个的蟹放置于蟹屋进行单独养殖,一方面,为蟹的脱壳提供优良环境,避免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蟹容易受外部环境的侵害,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采集脱壳后的软壳蟹,便于管理养殖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前侧壁的分离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U形插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蟹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大闸蟹一般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脱壳,在此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其他水生生物的侵袭(脱壳时的大闸蟹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其它不脱壳大闸蟹的侵袭等,同时自然环境脱壳的大闸蟹也没有办法进行采集和管理,导致软壳蟹供不应求。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包括由一个底座和多个侧壁围绕形成的本体,所述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互相平行,所述左侧壁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凸条和/或凹槽,所述右侧壁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凹槽和/或凸条,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的位置、形状相对应,当两个所述蟹屋左右拼接时,其中一个蟹屋的所述凸条卡扣于另一个蟹屋的所述凹槽,所述前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部分和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结合部分枢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侧壁的整体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分离,所述前侧壁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座。

优选地,所述多个侧壁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右侧壁上与所述前侧壁相配合处设置有斜坡,所述前侧壁可搁置于所述斜坡。

优选地,所述底座向中心凹陷,且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右侧壁设置有用于架设水管的U形缺口。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塔,包括多个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蟹屋,所述多个蟹屋的相邻凸条卡扣于凹槽组成横向列队,所述横向列队上下叠加形成蟹塔。

优选地,所述蟹塔还包括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的水管架设于最顶层蟹屋的U形缺口,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口,由所述出水口输出的水滴落至所述蟹屋,所述排水装置与最底层蟹屋的第二通孔相连。

本发明所揭示的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将单个的蟹放置于蟹屋进行单独养殖,一方面,为蟹的脱壳提供优良环境,避免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蟹容易受外部环境的侵害,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采集脱壳后的软壳蟹,便于管理养殖过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包括由一个底座1和4个侧壁围绕形成的本体,侧壁包括前侧壁2、后侧壁3、左侧壁4和右侧壁5,左侧壁4和右侧壁5互相平行,左侧壁4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凹槽42,右侧壁5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凸条41,凸条41和凹槽42的位置、形状相对应,当本发明所揭示的两个蟹屋左右拼接时,其中一个蟹屋的凸条41卡扣于另一个蟹屋的凹槽42,从而完成相邻两个蟹屋的拼接,限定其相对位置,排列更加井然有序。

此处,也可以在左侧壁4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凸条41,右侧壁5的外部纵向设置有凹槽42;还可以在左侧壁4的外部纵向设置有部分凸条41、部分凹槽42,侧壁5的外部纵向设置有部分凸条41、部分凹槽42,此时需注意左侧壁4、右侧壁5上的凸条41、凹槽42位置相交错。

此外,还可在后侧壁3上设置凸条41与凹槽42。如此设置,可将蟹屋背靠背地进行拼接。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2,前侧壁2的至少一部分与左侧壁4、右侧壁5分离,前侧壁2与左侧壁4、右侧壁5分离部分21和前侧壁2与左侧壁4、右侧壁5结合部分22枢转连接。如此设置,分离部分21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地进行打开或关闭,以便养殖人员不定时地打开分离部分21观察养殖于内的蟹,或者将蟹放入、取出。

此处,还可以采用如下设置方式:前侧壁2的整体与左侧壁4、右侧壁5分离,前侧壁2枢转连接于底座1。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分离部分21随意地打开,从而造成养殖于蟹屋内的蟹逃逸,左侧壁4、右侧壁5上与前侧壁2相配合处设置有斜坡,前侧壁2可搁置于斜坡。更进一步地,可以在前侧壁2与左侧壁4、右侧壁5之间设置卡扣装置,以更好地固定前侧壁2,在此不再赘述。

前侧壁2、后侧壁3、左侧壁4和右侧壁5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以便本发明所揭示的蟹屋上下叠加。

底座1向中心凹陷,且底座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1。如此设置,以防止蟹屋内积水。

底座1上还设置有远离第一通孔11的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第二通孔12环绕于底座1的边缘设置。第二通孔12的作用在于,当需要在蟹屋底部储存一定的水量,此时,需要把第一通孔11堵上,在第二通孔12上插上中空管,中空管顶部距离底座1的高度为所需水量的高度,如此设置,当蟹屋底部的储水量满足需求时,多余的水从插在第二通孔12上的中空管排出。

左侧壁4、右侧壁5设置有用于架设水管的U形缺口。为了使架设于U形缺口上的水管更加稳固,可在U形缺口上端设置U形插块6(如图8所示),使得水管收容于U形缺口与U形插块6之间,增加了水管的稳固性。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塔7,包括多个蟹屋,多个蟹屋的相邻凸条41卡扣于凹槽4组成横向列队,横向列队上下叠加形成蟹塔7。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还可将组成横向列队的蟹屋进行前后卡扣,即,将蟹屋后侧壁3上的凸条41与凹槽4进行相互卡扣,以加大蟹塔的规模,以便养殖更多的软壳蟹,提高经济效益。

如图9所示,本发明所揭示的蟹塔7还包括供水装置8和排水装置9,供水装置8的水管81架设于最顶层蟹屋的U形缺口,水管81上设置有出水口,排水装置9与最底层蟹屋的第二通孔12相连。由出水口输出的水滴落至蟹屋,不但为软壳蟹的生长提供所必须的水份,与此同时,水滴在滴落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软壳蟹生长所必须的氧气。水滴从水管81的出水口排出,滴落至蟹屋内,然后流至蟹屋底座1上的第一通孔11,再从第一通孔11滴落至位于下方的蟹屋内,如此,水滴最后滴落至位于最底部的蟹屋内,此时,为了保证一定的储水量,将第一通孔11堵住,在第二通孔12上插上中空管,中空管顶部距离底座1的高度为所需水量的高度,如此设置,当蟹屋底部的储水量满足需求时,多余的水从插在第二通孔12上的中空管排出,最后进入排水装置9排出。

为了使所排出的水符合排放标准,还可增设废水处理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揭示的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屋,将单个的蟹放置于蟹屋进行单独养殖,一方面,为蟹的脱壳提供优良环境,避免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蟹容易受外部环境的侵害,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采集脱壳后的软壳蟹,便于管理养殖过程。

本发明所揭示的软壳蟹的养殖用蟹塔,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操作空间,在相同的养殖空间内使得软壳蟹的养殖数量最大化,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