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用途,包括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或减轻神经脱髓鞘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在DPN大鼠模型上给予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抑制TNF-α的功能,观察其对DPN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了TNF-a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证实了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以有效延缓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改善DPN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的表现,减轻坐骨神经的脱髓鞘,因而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66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42183.6

  • 申请日2012-09-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巫蓓丽

  • 地址 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8/17 专利号:ZL2012103421836 申请日:20120917 授权公告日:201509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02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8/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91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8/17 申请日:2012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因子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用途,具体地说,是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亦在不断增长。糖尿病神经病变按神经解剖可分以下几类: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和脑部病变。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约60-9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包括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根病变。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但电生理检查发现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均有累及。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当累及运动神经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研究发现DPN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足部慢性难治性溃疡、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截肢(趾)的主要原因。而且DPN发病隐匿,约40%-6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在糖尿病早期,临床上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多不明显,但其神经结构、功能可能已受到损害,即周围神经出现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并常伴有轴突变性。

目前DPN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异常所致,其主要有以下学说:多元醇途径学说、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学说、脂代谢异常学说、氧自由基损伤学说、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学说。临床上针对以上发病机制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神经,抗氧化及改善微循环等,但效果不甚理想。一项研究显示,尽管进行强化综合干预治疗,平均随访13.3年,仍有55%的DM患病。因此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在DPN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有证据表明免疫因素参与了DPN的发生。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更易于发生自身免疫紊乱,一般情况下,血-神经屏障的保护作用使循环中的T细胞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长期高血糖可破坏神经的血管屏障,同时神经髓鞘蛋白糖基化后其抗原性改变,因此血循环或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糖基化的神经髓鞘、暴露的外周神经抗原,或胰腺和外周神经共同抗原,吞噬后引起神经髓鞘脱失和自身抗原成分的进一步暴露。同时,活化的免疫细胞可过度表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

前期研究证实DPN患者和模型大鼠血液中TNF-α表达升高。TNF-a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炎性、传染性和自体免疫疾病的发展进程,具有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产生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DPN的病理改变是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而有髓鞘神经纤维节段性或弥漫性皱缩,脱髓鞘。其中自身抗原成分暴露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脱髓鞘的主要原因。T细胞在这些抗原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包括TNF-a等),后者上调了自身免疫应答,介导了炎症反应过程。另外发现,TNF-a对少突胶质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能引起脱髓鞘改变,并能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分泌IL-1β和IL-6等炎症因子,以放大或间接增强其本身效应。同时TNF-a尚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减弱NO所致的血管舒张作用,并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灌注降低,损害了营养神经的血管。

然而,现有研究仅证实DPN患者和模型大鼠血液中TNF-α表达升高,却并不能证实TNF-a在DPN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无从得知抑制TNF-a对阻止DPN的发展能否起积极作用。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赛益普,是一种采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它可以特异性结合TNF,阻断其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相互作用,降低其活性。中国期刊《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年第7期,刊出的论文“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公开了使用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国期刊《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11期,刊出的论文“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调控作用”,公开了使用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显著地抑制CXCR4表达、降低BASDAI评分,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炎症活动性指标,有效地缓解和改善AS病情。但是目前关于利用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抑制TNF-α治疗DPN还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药物中的应用;

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制备减轻神经脱髓鞘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通过在DPN大鼠模型上,给予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抑制TNF-α的功能,观察其对DPN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明确了TNF-a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证实了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以有效延缓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改善DPN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的表现,减轻坐骨神经的脱髓鞘,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治疗前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NCV)比较。并立的四个柱子从左至右依次是:正常组、DPN组、DPN+T1组、DPN+T2组。

附图2是治疗后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NCV)比较。并立的四个柱子从左至右依次是:正常组、DPN组、DPN+T1组、DPN+T2组。

附图3是各组治疗前后的MNCV比较。

附图4是各组治疗前后的SNCV比较。

附图5是各组大鼠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图。A:正常组(100×),B:DPN+T2组(100×),C:DPN组(100×),D:DPN组(300×)。

附图6是各组大鼠髓鞘劳克-坚牢蓝染色结果(横状位)。A:正常组(100×),B:DPN+T2组(100×),C:DPN组(100×),D:DPN组(300×)。

附图7是各组大鼠髓鞘劳克-坚牢蓝染色结果(纵状位)。A:正常组(100×),B:DPN+T2组(100×),C:DPN组(100×),D:DPN组(300×)。

附图8是各组大鼠坐骨神经透射电镜图片。第一排从左至右为A、B,第二排从左至右为C、D。A:正常组(4000×),B:DPN+T2组(4000×),C:DPN组(4000×),D:DPN组(13000×)。

附图9是MBP在坐骨神经上的表达。A:正常组(300×),B:DPN+T2组(300×),C:DPN组(300×)。

附图10是各组MBP的表达。

附图11是各组western-blot结果。1:DPN组,2:DPN+T1组,3:DPN+T2组,4:正常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6周龄(140-160g)的Wistar大鼠,雄性,共60只,购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动物中心。动物使用符合上海市动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条例。单笼饲养,饲养室安静,保持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光照时间12h/天,清洁饮水,造模前标准饲养。

清洁级大鼠普通维持饲料,购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动物中心;高脂、高糖饲料,即在清洁级大鼠普通维持饲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猪油和质量分数为20%蔗糖,混匀干燥后照射消毒灭菌。

兔抗大鼠MBP单克隆抗体,购自Sigma公司;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购自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链脲霉素(STZ),购自Sigma公司。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的分组、DPN大鼠模型的建立和治疗

分组:实验动物被分成4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DPN组、DPN+低剂量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组(0.4mg/Kg/次,简称DPN+T1组)和DPN+高剂量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组(4mg/Kg/次,简称DPN+T2组)。

DPN大鼠模型的建立:DPN组、DPN+T1组与DPN+T2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STZ 30mg / kg,注射前禁食12h以上但不禁水。造模后48h测大鼠空腹血糖(测试前禁食12h),以血糖高于16.7mmol/L为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判定标准。造模成功后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即建立DPN模型。

治疗方法:正常组大鼠采用清洁级大鼠普通维持饲料。DPN+T1组与DPN+T2组分别皮下注射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0.4mg/Kg/次和4mg/Kg/次,2次/周,连续4周。DPN组与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各组血糖水平,保证DPN组、DPN+T1组与DPN+T2组在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2 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

3 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观察

3.1 DPN大鼠坐骨神经标本的收集

3.1.1 光镜标本的采集

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分离双侧坐骨神经,取长约1cm置于10%甲醛固定待作光镜。1%锇酸染色,常规脱水、石蜡包埋,精密轮转切片机(德国LEICA RM2135型)连续切片,厚5μm。

3.1.2 电镜标本的采集

剥离神经,在戊二醛中取样 1*1*(3-4)mm,两端用刀切平,勿剪;神经纵向分成四部分,利于固定液渗入;保存于0-4℃冰箱,勿使戊二醛结冰。

3.2 HE染色

具体染色方法如下:

1)二甲苯Ⅰ脱蜡10min左右(自动染色机染10min);

2)二甲苯Ⅱ、Ⅲ脱蜡5min左右(自动染色机染10min);

3)无水酒精(乙醇)Ⅰ洗去二甲苯1min(机染1min);

4)无水酒精(乙醇)Ⅱ洗去二甲苯1min(机染1min);

5)95%酒精1min(机染1min);

6)85%酒精1min(机染1min);

7)75%乙醇1min;

8)蒸馏水洗2min;

9)苏木素染色5-20min(可以根据染色结果和要求调整时间),自来水冲洗;

10)分化液分化30s;

11)自来水浸泡15min或温水(约50℃)5min;

12)置伊红液2min;

13)自来水冲洗;

14)常规脱水,透明,封片:95%乙醇(I)min→95%乙醇(Ⅱ)1min→100%乙醇(Ⅰ)1min→100%乙醇(Ⅱ)1min→二甲苯石碳酸(3∶1)1min→二甲苯(Ⅰ)1min→二甲苯(Ⅱ)1min→中性树脂封固。镜下观察。

3.3 坚牢蓝染色

具体染色方法如下:

1)脱蜡水化至95%酒精;

2)LFB(坚劳蓝)60℃ 2-5h瓶密封(新配时)或37℃过夜最佳;

3)95%酒精(冲洗,洗净);

4)蒸馏水洗(流水冲洗干净);

5)0.05%碳酸锂溶液5s,注意,使用后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

6)70%酒精两次;

7)蒸馏水洗(流水冲洗干净);

8)显微镜下观察,重复5-7次至白质和灰质有鲜明对比,标准:核无色,髓鞘在浅灰/蓝色背景下呈绿宝石色;

9)70%酒精洗;

10)0.5%伊红浸一下(新配),乙醇性依红好(可不用);

11)蒸馏水洗;

12)Cresyl violet(结晶紫)浸一下(新配);

13)70%酒精洗至可见核和尼氏小体呈紫色,大约30s;

14)蒸馏水洗;

15)脱水95%酒精1次,100%酒精2次(快)吹干二甲苯透明,封片;

16)结果:髓鞘蓝色,尼氏小体和神经细胞紫色,红细胞宝蓝色。

3.4 电镜观察

取2.5%戊二醛固定的坐骨神经组织,用1%锇酸固定,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乙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染色,乙醇丙酮梯度脱水,透射电镜(Philips CM 120)观察。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BP的表达

4.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切片制作

切片入0.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7.4)漂洗3次,每次5min。然后入含有10%正常兔血清中,37℃孵育1h。将切片放入稀释后的第一抗体(兔抗鼠1:400)中,37℃孵育4h,移入4℃冰箱孵育48-72h。然后经PBS漂洗3次,切片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HRP羊抗兔IgG 1:2000),37℃孵育1h。PBS漂洗3次,再用0.1mol/L Tris-HCL缓冲液洗5min。切片挑入0.05% DAB+0.05mol/L Tris-HCL缓冲液,加3%过氧化氢1-2滴显色,反应需5-15min,显微镜下观察监控呈色反应。切片入0.05mol/L Tris-HCL缓冲液终止反应,洗去非特异性着色。贴片,晾干,透明,封片,镜下观察。

4.2 阴性对照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记数

对照实验:以正常兔血清和PBS代替一抗,同步进行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阴性。光镜下(100×)对各组大鼠脑片免疫阳性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每一脑片在皮层和海马随机取6个视野,求其算术平均值,最后测定结果均以                                                ±S表示。

5 Western-blot方法检测MBP的表达

5.1 SDS-PAGE凝胶的制备

先在制胶用的两层玻璃板中加入新鲜配制的5ml 10%分离胶,然后加H2O压胶30min凝固后将水到出,并用滤纸洗干分离胶的表面,然后灌入新鲜配制的5%浓缩胶,插入梳子,待胶凝固后放入装有1% SDS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拔出梳子。

5.2 加样和电泳

蛋白样本融化后加等体积2% SDS上样缓冲液短暂离心,煮沸3min,每个泳道中加等体积样品10-20μl,采用Mini Trans-Blot电泳仪(Bio-Rad公司)先用100V电泳待样品指示线到达分离胶和浓缩胶分界线时将电压调至120V,待溴酚蓝电泳至分离胶底部时结束电泳。

5.3 转膜

采用湿转法转膜,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切除分离胶及多余的泳道,在转膜夹板的两层海绵之间丛负极到正极依次放置修剪好的滤纸、凝胶、PVDF膜、滤纸,放入电泳槽中(胶在负极侧,膜在正极侧),电泳槽中加满预冷的电泳缓冲液,0℃,30V恒定电压,转膜9h。转膜结束后,将膜用丽春红染色约3-5min,然后用自来水漂洗以观察转移效果;同时用考马斯亮蓝对凝胶进行染色约半小时,脱色,观察蛋白转膜的充分性。滤纸和海绵应放入转移缓冲液中平衡30min,PVDF膜在甲醇中预湿30min。

5.4 封闭

将PVDF膜浸入含10%的脱脂奶粉辣根过氧化物美的TBST的封闭液中,置于水平摇床上,室温封闭1h,然后用TBST清洗3次,每次5min。

5.5 免疫印迹

用TBST配制一抗(羊抗鼠 1:400),将PVDF膜的放入配好的抗体稀释液中,保证抗体吸附面全部与液体接触,中间无气泡,4℃过夜,TBST清洗3次,每次10min;用TBST配制HRP标记的兔抗山羊二抗(工作浓度为1∶2000)。

5.6 ECL发光及显影

取ECL试剂盒的A液和B液各0.5ml,混匀后与膜于室温下作用60s,用平头镊钳住膜片,垂直置于吸水纸以吸去过量试剂,置膜片于二层保鲜膜之间,小心赶尽气泡,将膜片吸附蛋白面朝上,置于X光片盒中,于暗室中压上X片,曝光2-5min,显影液显影40s,定影液定影2min,水洗10min,晾干。

5.7 结果分析

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以证明各组蛋白上样量相等,上述硝酸纤维素膜洗膜后与β-actin的一抗结合,再与二抗结合,ECL显色,X光胶片曝光。将X光胶片采用Bio-Rad 2000型凝胶成像系统在白光下扫描后,应用QUANTITY ONE软件(Bio-Rad公司)进行吸光度分析,以MBP/β-actin比值表示各组蛋白表达水平。

6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将所有样品的MBP/β-actin比值,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检验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治疗前后各组间NCV的变化

研究发现治疗前DPN各组间NCV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DPN+T1组NCV高于DPN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PN+T2组MNCV和SNCV明显高于DPN组(P<0.05)。具体结果参见表1、表2及图1、图2。

表1  治疗前各组NCV(m/s)

m/s正常组(n=12)DPN组(n=12)DPN+T1组(n=12)NPN+T2组(n=12)MNCV49.15±5.0734.07±1.6133.96±2.5732.53±1.71SNCV46.26±4.0132.87±2.4834.07±2.4531.54±1.91

表2  治疗后各组NCV(m/s)

*与DPN组相比,P<0.05。

2 各组治疗前后NCV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延长,DPN组NCV下降,其中MNCV明显下降(P<0.05);DPN+T1组NCV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DPN+T2组NCV较治疗前升高,其中SNCV明显升高(P<0.05)。具体结果参见表3、图3和图4。

表3  治疗前后各组NCV数值的变化(m/s)

*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组织病理学改变

3.1 HE染色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大小基本一致,髓鞘呈圆形,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形态规则,呈板层样结构整齐排列,轴索无萎缩及肿胀。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壁均匀。见图5A。

DPN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松散、排列紊乱、髓鞘变薄、出现空泡状缺损,部分髓鞘脱失。板层间隙扩大、板层分离,并伴有轴索萎缩。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壁逐渐增厚,管腔不规则,内皮细胞肿胀、变形。见图5C、5D。与正常组相比,DPN组神经纤维平均截面积减小、有髓鞘神经纤维密度减少。

DPN+T2组的形态表现好于DPN组,有髓鞘神经纤维密度高于DPN组,髓鞘结构较完整,空泡样变性较少。见图5B。

3.2 劳克-坚牢蓝染色 

坚牢蓝染色是经典的显示髓鞘的方法,其特异的染料与髓磷脂相结合使髓鞘呈明亮的蓝色,而轴索与其他结构不着色,因此背景干净。可应用于正常髓鞘和变性髓鞘的染色,以观察髓鞘的变化及脱失情况。

劳克-坚牢蓝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坐骨神经属有髓神经,纵切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纵切面呈长条形,其外被有髓鞘、雪旺氏细胞及基底膜,神经内膜连续性好。横切面神经纤维呈圆形,中央点状染色的为轴突,其周围蓝色为髓鞘。鞘膜外为神经膜,可见雪旺氏细胞核。见图6A,7A。

DPN组纵切面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排列较正常组略稀疏,节段性局部髓鞘部增宽,呈空泡状,轴突肿胀或消失,雪旺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增多。横断面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直径减小,略呈萎缩状,部分神经纤维体积增大,其内轴突消失,呈空泡状。见图6C、6D、7C、7D。

DPN+T2组的形态学表现好于DPN组。

3.3透射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断面上,可见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形态规则,呈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的板层状结构,轴索无萎缩及肿胀。见图8A。

DPN组可见有髓鞘神经纤维结构松散,向内(轴突面)向外(间质面)膨胀,髓鞘板层结构不清且排列紊乱,部分可见板层断裂、分离,呈严重脱髓鞘现象;轴突内微丝微管排列紊乱,萎缩明显。雪旺氏细胞核呈不规则形,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雪旺氏细胞基膜断裂。见图8C、8D。

DPN+T2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仍可见节段性的板层分离现象,但髓鞘结构较为完整态规则,空泡状缺损减少,结构排列较整齐,轴索轻度肿胀。整体上病理改变均较DPN组减轻。见图8B。

4 MBP在DPN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内有大量呈阳性染色反应(棕色),主要表达在髓鞘,呈环形。轴突与毛细血管呈阴性反应。在正常组可见髓鞘分布均匀,排列紧密,未见炎性反应和空泡样变性。DPN组坐骨神经内免疫阳性染色反应明显下降(P<0.01)。可见大量空泡、坏死和微血管增生。DPN+T2组MBP表达要高于DPN组(P<0.05),显示脱髓鞘程度轻于DPN组。见图9。

5 MBP蛋白测定(Western-blot)

Western-blot的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DPN各组MBP表达都明显下降(P<0.05),DPN组MBP的表达量最低;与DPN组相比,DPN+T1组的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DPN+T2组的MBP表达明显高于D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参见表4、图10、图11。

表4  各组MBP/β-actin比值

分组(n=12)MBP/β-actin比值正常组0.97±0.15DPN组0.35±0.10DPN+T1组0.41±0.12DPN+T2组0.59±0.14*

*与DPN组相比,P<0.05。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后的DPN大鼠NCV数值高于DPN组,尤其是大剂量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发现,DPN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NCV下降,其中MNCV明显下降(P<0.05);小剂量治疗组(DPN+T1组)的NCV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说明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以有效延缓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而大剂量治疗组(DPN+T2组)NCV较治疗前升高,其中SNCV明显升高(P<0.05)。同时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也可以改善DPN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的表现。最后观察了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MBP表达的影响,发现治疗组的MBP表达明显高于DPN组,说明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以减轻坐骨神经的脱髓鞘。髓鞘碱性蛋白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少突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雪旺细胞合成的一种强碱性膜蛋白,是神经系统髓鞘的主要蛋白质,位于髓鞘浆膜面,和髓鞘脂质结合维持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而且在髓鞘形成过程中具有启动作用。当神经遭到损害时,尤其发生脱髓鞘时,可以使神经上的MBP表达下降,同时使血清MBP含量升高。目前MBP被作为判断CNS破坏程度及髓鞘损伤的指标。综上所述,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TNF-α的活性,进而改善DPN的电生理和形态学,可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