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结构及制作方法

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结构及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刻蚀沟槽,生长栅氧,淀积多晶硅并回刻;2)生长衬垫氧化层,进行体区、源区注入及热退火;3)淀积氮化硅和LPTEOS;4)回刻除去TEOS和氮化硅;5)淀积层间介质层并平坦化;6)涂布光刻胶,曝光接触孔;然后除去光刻胶,干法刻蚀层间介质层至硅表面,再进行硅刻蚀,形成接触孔底部沟槽。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方法制作的MOSFET结构。本发明通过在传统制造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层SiN和LPTEOS的淀积和刻蚀,实现了接触孔与栅极沟槽的自对准,从而在不增加光刻层数的前提下,解决了元胞尺寸缩小过程中遇到的接触孔套准精度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3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39999.6

  • 发明设计人 邵向荣;张朝阳;

    申请日2012-07-11

  • 分类号H01L29/78(20060101);H01L29/10(20060101);H01L21/336(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11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昌荣

  •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13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9/78 申请日:2012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9/7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117 申请日:201207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1-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沟槽型 MOSFET(Metal Oxide Semico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普通的沟槽型功率MOS晶体管的元胞区结构如图1所示, 该元胞结构由沟槽及接触孔组成,接触孔通过注入高剂量掺杂物形成欧姆接触,将体区及源 区引出,而接触孔是通过一道光刻曝光后干法刻蚀介质层形成。这种结构一般用于1.0μm至 1.8μm元胞尺寸设计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沟道密度,减小器件导通电阻(Ron),最简单的做法是进一步缩小元胞 尺寸设计。在设计尺寸缩小过程中,传统DMOS制造方法将遭遇接触孔与栅极沟槽间套准精度 不够导致的栅、源短路,器件失效,沟道掺杂浓度受接触孔注入影响导致沟道开启电压均匀 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的制作方法,它可以 解决沟槽型MOSFET在元胞尺寸设计缩小时遇到的接触孔套准精度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在硅衬底上刻蚀出沟槽,并在刻蚀完成后,保留刻蚀阻挡层;

2)生长栅极氧化层,淀积多晶硅,并将多晶硅回刻至刻蚀阻挡层表面;

3)除去刻蚀阻挡层,在硅外延层和多晶硅表面生长衬垫氧化层,然后进行体区、源区的 注入及热退火;

4)淀积氮化硅和低压正硅酸乙酯;

5)回刻除去正硅酸乙酯和氮化硅,并使刻蚀停留在衬垫氧化层上;

6)淀积层间介质层,并平坦化;

7)涂布光刻胶,曝光接触孔;然后除去光刻胶,选择二氧化硅比氮化硅刻蚀选择比高的 刻蚀气体,将层间介质层刻蚀到硅表面;再选择硅比氮化硅刻蚀选择比高的刻蚀气体进行硅 刻蚀,形成接触孔底部沟槽;后续按照常规工艺完成MOSFET的制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应用上述方法制作的沟槽型MOSFET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的结构,其硅外延层和沟 槽多晶硅的表面覆盖有一层二氧化硅衬垫氧化层,沟槽凸出于硅外延层的那部分侧壁外覆盖 有氮化硅。

本发明通过对传统的沟槽型MOSFET的制造工艺进行改进,增加一层SiN及LPTEOS的淀 积和刻蚀,实现了接触孔与栅极沟槽的自对准,在不增加光刻层数的前提下,解决了元胞尺 寸缩小过程中遭遇的接触孔套准精度问题,从而使沟道密度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得到更 低导通电阻的器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普通的沟槽型功率MOS晶体管的原胞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对准接触孔小尺寸沟槽型MOSFET的制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对准接触孔小尺寸沟槽型MOSFET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图示的实施方式,详述如 下:

本发明的自对准接触孔的小尺寸MOSFET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如图2(a)所示,首先在硅衬底上干法刻蚀出深度为0.9~1.5μm的沟槽;刻 蚀完成后,保留表面作为刻蚀阻挡层的二氧化硅,然后生长栅极氧化层(厚度可以在的范围内甚至更大,取决于晶体管所要求的栅源额定电压),并通过CVD(化学气相沉 积方法)工艺淀积的多晶硅。

步骤2,将多晶硅干法回刻至二氧化硅刻蚀阻挡层表面,沟槽内的过刻蚀量保持在 以内,如图2(b)所示。

步骤3,干法刻蚀去除二氧化硅刻蚀阻挡层,然后通过热氧化方法在硅外延层及多晶硅 表面覆盖一层厚约的二氧化硅衬垫氧化层,作为后续注入工艺的阻挡层及SiN(氮 化硅)淀积的缓冲层;接着进行体区、源区的注入及热退火(该注入及热退火过程均为MOSFET 常规工艺),如图2(c)所示。

步骤4,用CVD工艺淀积一层厚约的SiN和厚约的LPTEOS(低压正硅 酸乙酯),如图2(d)所示。

步骤5,干法回刻,依次除去TEOS及SiN,并使刻蚀停留在衬垫氧化层上,此时,在凸 出的多晶硅两侧会形成ONO(Oxide-Nitride-Oxide)结构的SPACER(隔板),如图2(e)所 示。

TEOS的厚度决定SiN刻开的尺寸宽度,即后续接触孔底部的尺寸宽度,因此,需要根据 元胞尺寸设计大小调整TEOS的厚度。

步骤6,用CVD工艺淀积层间介质层BPSG(硼磷硅玻璃)并平坦化,如图2(f)所示。

步骤7,涂布光刻胶并曝光,形成接触孔。然后,去除光刻胶,先用干法刻蚀方法,并 选择SiO2/SiN选择比高的刻蚀气体(例如CF4),将层间介质层刻蚀到硅表面,使得SiN大部 分保留;接着进行硅的干法刻蚀,同样选择Si/SiN选择比高的刻蚀气体(例如氯气,这样即 使接触孔曝光有套准波动,底部SiN定义的接触沟槽也是自对准的),刻蚀深度一般在通过这两步高选择比的刻蚀程序形成接触孔底部沟槽,如图2(g)所示。

后续工艺与传统沟槽型MOS晶体管一致,最终得到如图3所示的自对准接触孔的小线宽 沟槽型MOSFET。比较图3与图1可以看到,本发明的沟槽型MOSFET的结构与传统的沟槽型 MOSFET结构相比,在接触孔套准发生偏移的时候,底部的接触沟槽仍然能够实现精确自对准, 因此,接触孔底部的欧姆注入对沟道区域的影响是均匀的;另外,凸出的多晶硅侧壁由于有 SiN保护,不易发生栅漏短路现象,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接触孔套准精度工艺窗口。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