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

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

摘要

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包括如下的原料组成:石决明l0-30g、代赭石10-30g、白芍6-15g、羚羊角3-8g、钩藤10-15g、地龙3-12g、僵蚕3-10g、天麻3-10g、龙胆草3-12g、夏枯草6-15g、枝子5-12g、龟板10-30g、鳖甲l0-30g、生地10-30g、玄参l0-30g、熟地l0-30g、郁金3-10g。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科学搭配,以平抑肝阳,平熄肝风、平肝潜阳为基础,促行清肝凉血、清热解毒、养阴以熄风、祛风去痛,解除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症状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206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卓永松;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72691.0

  • 发明设计人 卓永松;

    申请日2013-10-11

  • 分类号A61K36/9066;A61P9/12;A61K35/64;A61K35/56;A61K35/32;A61K33/2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4470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华兴南路4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10: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6 授权公告日:20150812 终止日期:20181011 申请日:201310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0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1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8-12

    授权

    授权

  • 2014-0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310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外因素的结合,非常容易使人体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人生活的严重因素。目前,针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药物疗效上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清降肝火、潜敛浮阳、善清肝热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主治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养血敛阴、又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和补血。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包括如下的原料组成:石决明l0-30g、代赭石10-30g、白芍6-15g、羚羊角3-8g、钩藤10-15g、地龙3-12g、僵蚕3-10g、天麻3-10g、龙胆草3-12g、夏枯草6-15g、枝子5-12g、龟板10-30g、鳖甲l0-30g、生地10-30g、玄参l0-30g、熟地l0-30g、郁金3-10g。

上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包括如下的原料组成:石决明20g、代赭石20g、白芍12g、羚羊角5g、地龙8g、钩滕12g、僵蚕8g、天麻8g、龙胆草10g、夏枯草10g、枝子10g、龟板25g、鳖甲25g、生地20g、玄参20g、熟地20g、郁金8g。

上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包括如下的原料组成:石决明10g、代赭石10g、白芍6g、羚羊角3g、地龙8g、钩藤10g、僵蚕5g、天麻5g、龙胆草5g、夏枯草6g、枝子5g、龟板10g、鳖甲10g、生地10g、玄参10g、熟地10g、郁金5g。

上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中药方,包括如下的原料组成:石决明30g、代赭石30g、白芍15g、羚羊角8g、地龙12g、钩藤15g、僵蚕10g、天麻10g、龙胆草12g、夏枯草15g、枝子12g、龟板30g、鳖甲30g、牛地30g、玄参30g、熟地30g、郁金10g。

本发明采用上述组份科学配伍,基于中药理论其煎而成,经多次试验,各组份相辅相成,具有清降肝火、潜敛浮阳、善清肝热的有益效果,主治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养血敛阴、又能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和补血。

下面对本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进行简要介绍:

石决明:平肝潜阳。主治精降肝火,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

代赭石:平肝潜阳。主治镇肝熄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目胀。

白芍:平抑肝阳,养血敛阴。主治肝阳亢盛、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血赤、易怒。

羚羊角:平肝熄风,主治热极生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

地龙:平抑肝阳。主治杆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烦燥。

钩藤:清热平肝,疏风透热。主治清肝热,熄肝风所致的头晕、头痛。

僵蚕:祛风止痛。主治风热头痛。

天麻:平肝熄风,祛风止痛。主治阴虚阳亢,风痰所致的眩晕,又能用于血虚的眩晕。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火实热,湿热所致的眩晕、头痛。

夏枯草:清泄泻火,平抑肝阳。主治肝火上升,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

枝子:清热利湿。主治肝胆湿热、郁结发黄。

龟板:益阴潜潜阳。主治阴虚阳亢,虚风内动之证状。

鳖甲:益阳潜阳。主治阴虚阳亢,益阳退热。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所致的身热口渴。

玄参:清热凉血,养阴。主治温执病热入营分所致的血热。

熟地:滋阴养血。主治肝肾阴虚,血虚诸症所致的头晕、目眩,又能用于阴虚火旺,烦热干渴、头痛。

郁金:行气解郁,凉血。主治肝郁气盛血瘀。

配方中的石决明、代赭石、白芍用于肝阴虚不能潜阳所致的肝阳上亢。羚羊角,地龙、钩藤、僵蚕、天麻用于肝虚动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所致的肝风内动。龙胆草、夏枯草、枝子用于清泄肝火,下焦湿热,平抑肝阳。龟板鳖甲用于阴虚阳亢、益阴潜阳。生地、玄参用于清肝热凉血、养阴养血。熟地用于肝阴虚,血虚又能补血。郁金用于行气解郁。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科学搭配,以平抑肝阳,平熄肝风、平肝潜阳为基础,促行清肝凉血、清热解毒、养阴以熄风、祛风去痛,解除高血压所致的头晕、头痛症状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石决明20g、代赭石20g、白芍12g、羚羊角5g、地龙8g、钩滕12g.僵蚕8g、天麻8g、龙胆草10g、夏枯草10g、枝子10g、龟板25g、鳖甲25g、生地20g、玄参20g、熟地20g、郁金8g。

实施例2:

石决明10g、代赭石10g、白芍6g、羚羊角3g、地龙8g、钩藤10g、僵蚕5g、天麻5g、龙胆草5g、夏枯草6g、枝子5g、龟板10g、鳖甲10g、生地10g、玄参10g、熟地10g、郁金5g。

实施例3:

石决明30g、代赭石30g、白芍15g、羚羊角8g、地龙12g、钩藤15g、僵蚕10g、天麻10g、龙胆草12g、夏枯草15g、枝子12g、龟板30g、鳖甲30g、牛地30g、玄参30g、熟地30g、郁金10g。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清洗干净后,龟板鳖甲放瓦煲内,加八约850的清水,大火煮开后,中小火煮20分针的时候,其它的原料放入瓦煲中一起用中小火煮25分钟即可倒出来,然后再放清水500g,煮开后用中小火再煮20分钟即可倒出来,与上次煮好的合在一起,分二次饭后服用,一天一剂中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计算治疗服用药方的剂量。轻者五剂可减轻头晕,头痛的症状,十天能恢复正常。重者八剂可减轻头头晕、头痛的症状,十六剂能恢复正常。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对30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

(2)治疗方法:

将本发明的原料清洗干净后,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三至八天左右,重病患者连服十至十八天即可痊愈。药量采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本发明各药量区间内进行调节,通常轻度患者采用实施例2药方,重病患者采用实施例3药方。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

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8例(93%),显效1例(3%),有效1例(3%),总有效率为100%。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