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播精量排种器

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播精量排种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播精量排种器,它包括种箱、充种室、罩壳、气室、排种轴、设在排种轴与第一轴孔之间的第一轴套、设在排种轴与第二轴孔之间的第二轴套、传动链轮、设在排种轴上的吸种盘、设在第一轴孔与罩壳侧壁之间的挡板、设在罩壳侧壁上的导种管,气室内设有负压区和正压吹气孔,排种轴的另一端固定凸轮,充种室内设有第三轴孔,第三轴孔上设有推杆,推杆的一端设凸缘,推杆的另一端设定位销,推杆上设弹簧,弹簧位于凸缘和充种室之间,凸轮与推杆的一端配合。本发明对水稻芽种损伤小,对水稻芽种的形状适应性好,同时还能提高水稻芽种在种箱中的流动性,并实现精量播种,减少了种子的浪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296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35044.8

  • 发明设计人 夏俊芳;翟建波;周勇;张顺;

    申请日2013-06-14

  • 分类号A01C7/08;A01C7/20;

  • 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樊戎

  •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2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C7/08 授权公告日:20150708 终止日期:20170614 申请日:201306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C7/08 申请日:2013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 式水稻芽种直播精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直播与插秧是水稻栽培上两种不同的栽培方法。水稻直播是将催芽之 后的芽种用播种机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需育秧、拔秧、 移栽等程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等优点,是一种轻型、简化的 低成本稻作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水稻芽种直播一般要求将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达到破胸露白或芽 长不超过3mm的标准。水稻芽种的流动性对芽种在排种器中的充种性能 和移动规律有显著影响。实践表明,对于目前现有的水稻直播排种器 受水稻品种、含水率、容器形状等因素影响,水稻芽种难以从种箱中 稳定流畅的流至排种器中,并且由于芽种的缠绕,难以实现每穴粒数 为2~3粒。

对于现有的水稻排种器来说,如申请号为02126718.9的中国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种水稻直播机专用排种器,可通过调节螺钉和手轮来调节 窝眼孔的大小和播种种子量,可条播又可穴播;但其结构较复杂,由 于其采用机械力的方式对芽种损伤较严重,并且每穴播种粒数不能准 确控制,难以实现精量播种。如申请号为200610016810.1的中国发明 专利公开一种双盘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可通过两个排种盘各吸附一粒 水稻芽种,实现每穴粒数为2粒;其缺点在于水稻芽种在种箱中的流动 性差,容易出现种箱架空的现象, 充种效果较差,由于未设置正向气流进行吹种,容易出现漏播,排种 变异系数较大。另外,市面上常见的水稻直播排种器具有正压吹种和 负压吸种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机械力充种方式对芽种造成的损 伤,但上述提到的每穴播种粒数不能准确控制,水稻芽种在种箱中的 流动性差,容易出现种箱架空现象等问题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播 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对水稻芽种损伤小,对水稻芽种的形状适应性 好,同时还能提高水稻芽种在种箱中的流动性,并实现精量播种,减 少了种子的浪费。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 播精量排种器,它包括种箱、与种箱连通的充种室、与充种室连通并 开设有第一轴孔的罩壳、固定在罩壳一侧并设有第二轴孔的气室、设 置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的排种轴、设置在排种轴与第一轴孔之间 的第一轴套、设置在排种轴与第二轴孔之间的第二轴套、固定在排种 轴一端的传动链轮、设置在排种轴上并能随排种轴转动的吸种盘、设 置在第一轴孔与罩壳侧壁之间的挡板、设置在罩壳侧壁上的导种管, 所述吸种盘位于罩壳与气室之间,所述气室内设有负压区和正压吹气 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设有凸缘和定位销的推杆、套在推 杆上的弹簧、与凸缘配合的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在排种轴的另一端, 所述充种室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三轴孔,所述推杆位于第三轴孔内,所 述弹簧位于凸缘与充种室之间。

所述吸种盘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搅种扇,所述多个搅种扇均 位于罩壳内,其中,每个搅种扇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吸种型孔。

所述种箱箱壁相对的两内侧均设有多个半球形凸包,另一相对的两内 侧均设有多个波纹形凸条。

所述罩壳上还设有充种端口,所述充种室的底面为斜面设置,所述底 面内侧并排设有多个漏斗形排种槽,所述漏斗形排种槽的排 种端口与充种端口连通。

所述罩壳的外边缘和气室的外边缘通过密封垫圈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它还包括法兰,所述吸种盘固定在法兰上,所述法 兰的内孔与排种轴之间通过平键和键槽连接。

所述漏斗形排种槽的排种端口的宽度为水稻芽种平均长度的两倍。

所述漏斗形排种槽的高度为2~4mm。

所述吸种型孔的直径为1.2~1.8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负压区和正压吹气孔的双向气流对水稻吸附、运载和投 放,气流对水稻芽种损伤很小,对水稻芽种的形状适应性好,水稻成 活率高,工作效率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本发明的种箱运用仿生学原理,通过在种箱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设半 球形凸包,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波纹形凸条。并在充种室中安装推杆, 充种室的底面设漏斗形排种槽,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水稻芽种的缠绕, 流动性差造成的充种困难等问题,使种子稳定流畅的定量流至排种器 。

3)本发明的吸种盘上设置吸种型孔和搅种扇,搅种扇在充种之前把水 稻芽种搅松,减小芽种之间的黏附力和摩擦力,有利于把种子吸附在 吸种盘的型孔上,并有导向作用,提高排种器的充种性能。

4)本发明亦可用于播种其他精量穴播作物,只需更换不同数量的型孔 的吸种盘即可。

5)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工作性能好,便于观察,维修 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气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吸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凸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种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种箱中左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种箱中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充种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充种室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室、1.1—第二轴孔、2—第二轴套、3—传动链轮、4—种 箱、4.1—半球形凸包、4.2—波纹形凸条、5—充种室、5.1—第三轴 孔、5.2—漏斗形排种槽、5.3—底面、6—凸轮、6.1—水平通孔、6. 2—第一螺纹孔、7—第一轴套、8—排种轴、8.1—第二螺纹孔、9—罩 壳、9.1—第一轴孔、9.2—充种端口、10—法兰、10.1—平键、10.2 —键槽、11—吸种盘、12—推杆、12.1—凸缘、12.2—弹簧、12.3— 定位销、13—导种管、14—吸气孔、15—负压区、16—正压吹气孔、 17—搅种扇、18—吸种型孔、19—密封垫圈、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设计的推杆搅盘组合双向气力式水稻芽种直播精量排种器,如 图1~12所示,包括种箱4、与种箱4连通的充种室5、与充种室5连通并 开设有第一轴孔9.1的罩壳9、固定在罩壳9一侧并设有第二轴孔1.1的 气室1、设置在第一轴孔9.1和第二轴孔1.1内的排种轴8、设置在排种 轴8与第一轴孔9.1之间的第一轴套7、设置在排种轴8与第二轴孔1.1之 间的第二轴套2、固定在排种轴8一端的传动链轮3、设置在排种轴8上 并能随排种轴8转动的吸种盘11、设置在第一轴孔9.1与罩壳9侧壁之间 的挡板20、设置在罩壳9侧壁上的导种管13,所述吸种盘11位于罩壳9 与气室1之间,所述气 室1内设有负压区15和正压吹气孔16,还包括两端分别设有凸缘12.1和 定位销12.3的推杆12、套在推杆12上的弹簧12.2、与凸缘12.1配合的 凸轮6,所述凸轮6固定在排种轴8的另一端,所述充种室5的两侧边均 设有第三轴孔5.1,推杆12位于第三轴孔5.1内,弹簧12.2位于凸缘12 .1与充种室5之间。即成为本发明。

上述技术方案中,凸轮6在回转过程中推动推杆12来回移动,从而提高 水稻芽种的流动性。上述挡板20用来防止水稻芽种直接落入导种管13 中。上述罩壳9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轴套7和第二轴套2与排种轴8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第一轴套7和罩壳9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二轴套2与气室1之间也为过 盈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区15为马蹄形负压区,该马蹄形负压区为 四分之三圆弧,马蹄形负压区与吸气孔14相连,吸气孔14与风机的负 压端相连,用于形成负向气流将水稻芽种吸附在吸种盘11上,气室1下 端为正压吹气孔16,正压吹气孔16与风机的正压端相连,吸种盘11上 的芽种在本身重力和正向气流的作用下被吹到导种管13中,负向气流 和正向气流形成双向气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室1下端有两个螺栓孔,气室1通过螺栓和螺母固 定在排种器试验台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种盘11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搅种扇 17,多个搅种扇17均位于罩壳9内,其中,每个搅种扇17的一侧均设有 多个吸种型孔18。上述吸种盘11周向均匀布置10排间距相等的吸种型 孔18,每排3个吸种型孔18,确保每穴播种粒数为2~3粒,容易实现精 量播种,减少种子的浪费。

上述技术方案中,种箱4箱壁相对的两内侧均设有多个半球形凸包4.1 ,另一相对的两内侧均设有多个波纹形凸条4.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壳9上还设有充种端口9.2,充种室5的底面5 .3为斜面设置,所述底面5.3内侧并排设有多个漏斗形排种槽5.2,漏 斗形排种槽5.2的排种端口与充种端口9.2连通。上述充 种室5底面5.3的顶端为漏斗形排种槽5.2的大端口,充种室5底面5.3的 底端为漏斗形排种槽5.2的小端口,漏斗形排种槽5.2的小端口与充种 端口9.2连通。充种室5的翻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罩壳9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罩壳9的外边缘和气室1的外边缘通过密封垫圈19固 定连接。从而保证马蹄形负压区的气密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它还包括法兰10,吸种盘11固定在法兰10上,法兰 10的内孔与排种轴8之间通过平键10.1和键槽10.2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漏斗形排种槽5.2的排种端口的宽度为水稻芽种平均 长度的两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漏斗形排种槽5.2的高度为2~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种型孔18的直径为1.2~1.8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凸轮6设有水平通孔6.1和垂直与水平通孔6.1的 第一螺纹孔6.2,上述排种轴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螺纹孔8.1,所述排种 轴8的另一端套入水平通孔6.1内,第一螺纹孔6.2和第二螺纹孔8.1通 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本发明固定在排种器试验台上,在本发明开始工作 前,先将经过催芽的水稻芽种放置于种箱4的箱体内,由于重力作用, 水稻芽种会经过充种室5落到罩壳9的充种端口9.2堆积形成种子层;用 电机带动传动链轮3回转,传动链轮3通过排种轴8驱动法兰10、吸种盘 11和凸轮6相对气室1做逆时针圆周运动;随着吸种盘11绕气室1回转的 过程中,吸种盘11上的吸种型孔18依次与气室1的马蹄形负压区和正压 吹气孔16相通,从而实现负压与正压之间的转换;吸种盘11相对于罩 壳9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吸种盘11转至罩壳9的充种端口9.2时,由于受 马蹄形负压区负压的作用,水稻芽种会被吸至吸种盘11的吸种型孔18 上,随着吸种盘11的回转,吸种盘11上的搅种扇17会不断地把水稻芽 种搅松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水稻芽种顺利地被吸附到吸种盘11的吸 种型孔18 上,完成充种过程;随着吸种盘11的回转,被吸附到吸种型孔18上的 水稻芽种脱离种子层经过马蹄形负压区,当被吸附在吸种型孔18上的 水稻芽种脱离负压区时,由于失去负压作用,水稻芽种会依靠自身重 力的作用或正压吹气孔16处正压气流的作用落至导种管13中,水稻芽 种经导种管13排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播种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更 换具有不同数量的吸种型孔18的吸种盘11来实现。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种箱4设置有半球形凸包4.1和波纹形凸条4.2,并 且排种轴8带动凸轮6回转的过程中,通过凸轮6和弹簧12.2的作用,推 杆12会在充种室5中来回直线运动,使得水稻芽种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 ,水稻芽种在推杆12的辅助下顺利流至充种室5的漏斗形排种槽5.2中 ,漏斗形排种槽5.2对水稻芽种起到分流的作用,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水 稻芽种的流动性,使水稻芽种能稳定流畅的从种箱4定量流至罩壳9的 充种端口9.2,从而提高排种器的充种性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