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改編與傳統道德 : 唐滌生戲曲研究(1954-1959)
【2h】

改編與傳統道德 : 唐滌生戲曲研究(1954-1959)

机译:改编与传统道德 : 唐涤生戏曲研究(1954-1959)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唐滌生於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九年間,多次改編古典文學作品,推敲增刪,把經典轉化為另一部經典。戲曲早已是中國文學中不能或缺的一部份,而粵劇作為戲曲文學的一員,當中亦不乏傳世佳作。適逢五、六十年代是香港粵劇的鼎盛之年,既造就唐滌生編劇之能,唐滌生也以劇作的文學價值成就粵劇。本文以道德教化作討論軸心,探勘唐滌生如何改編古典名著。第一章導言, 先論改編作品的價值及釐清本文方向,繼而按劇分章論述其改編之法;第二章以主題的轉換探討唐滌生如何改編《牡丹亭》成《牡丹亭驚夢》;第三章是〈《琵 琶記》:天人不甚感應〉,研讀唐滌生對傳統理念的存疑及更動;第四章以敘事結構的改換閱讀《六月雪》;第五章:〈《帝女花》:隱含的忠孝精神〉,細察唐滌生如何透過寫作手法改寫文本,不動聲色地傳述忠孝精神;人物是劇作家的代言人,模塑兼具個性與感情的人物卻殊不容易,第六章即以此為題開展討論《香 囊記》;第七章以劇作討論的基礎重申改編的價值,並以肯定唐滌生作品的地位作結。
机译:唐涤生于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九年间,多次改编古典文学作品,推敲增删,把经典转化为另一部经典。戏曲早已是中国文学中不能或缺的一部份,而粤剧作为戏曲文学的一员,当中亦不乏传世佳作。适逢五、六十年代是香港粤剧的鼎盛之年,既造就唐涤生编剧之能,唐涤生也以剧作的文学价值成就粤剧。本文以道德教化作讨論轴心,探勘唐涤生如何改编古典名著。第一章导言, 先論改编作品的价值及厘清本文方向,继而按剧分章論述其改编之法;第二章以主题的转换探讨唐涤生如何改编《牡丹亭》成《牡丹亭惊梦》;第三章是〈《琵琶记》:天人不甚感应〉,研讀唐涤生对传统理念的存疑及更动;第四章以叙事结构的改换阅讀《六月雪》;第五章:〈《帝女花》:隐含的忠孝精神〉,细察唐涤生如何透过写作手法改写文本,不动声色地传述忠孝精神;人物是剧作家的代言人,模塑兼具个性与感情的人物却殊不容易,第六章即以此为题开展讨論《香囊记》;第七章以剧作讨論的基础重申改编的价值,并以肯定唐涤生作品的地位作结。

著录项

  • 作者

    CHEN So Yee Suyi;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07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