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Qu Qiubai and the Thought of China Leftist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2h】

Qu Qiubai and the Thought of China Leftist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机译:屈秋白与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思想。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abstract]]早期赴蘇俄學習的瞿秋白(1899-1935),對中國左翼文學思潮的深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在1928 年「革命文學」論爭中對創造社、太陽社的啟發,或是1930 年「左聯」成立後歷時四年的「文藝大眾化」論爭,以及1932 年的「第三種人」的論爭,瞿秋白翻譯自俄文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以及詮釋,都在論爭中發揮了作用,也改進了魯迅、馮雪峰等人自日本轉譯二手的左翼文藝理論存在的一些盲點。顯然,瞿秋白在馬克思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程中扮演了關鍵的作用。其中有深化中國左翼文藝理論的正面影響,但引進所謂的黨性原則,也產生排擠「第三種人」作家的負面影響。解析瞿秋白的左翼文藝理論,將有助於探明馬克思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歷程與轉折。首先,考察國共分合的政經社會背景與的瞿秋白政治活動、左翼文學思想的關係,探討1923 年起推動國、共合作的瞿秋白,如何面對國民黨「清黨」的局勢,引進蘇俄革命的經驗,領導中共的革命。其次,蒐集、整理瞿秋白1923 年起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新青年》、《前鋒》、《向導》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1931 至1934 年翻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左翼文壇的影響及其相互關係。最後,集中探討瞿秋白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及其對馬克思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影響。
机译:[[abstract]]早期赴苏俄学习的瞿秋白(1899-1935),对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1928 年「革命文学」论争中对创造社、太阳社的启发,或是1930 年「左联」成立后历时四年的「文艺大众化」论争,以及1932 年的「第三种人」的论争,瞿秋白翻译自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及诠释,都在论争中发挥了作用,也改进了鲁迅、冯雪峰等人自日本转译二手的左翼文艺理论存在的一些盲点。显然,瞿秋白在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扮演了关键的作用。其中有深化中国左翼文艺理论的正面影响,但引进所谓的党性原则,也产生排挤「第三种人」作家的负面影响。解析瞿秋白的左翼文艺理论,将有助于探明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与转折。首先,考察国共分合的政经社会背景与的瞿秋白政治活动、左翼文学思想的关系,探讨1923 年起推动国、共合作的瞿秋白,如何面对国民党「清党」的局势,引进苏俄革命的经验,领导中共的革命。其次,搜集、整理瞿秋白1923 年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1931 至1934 年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左翼文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最后,集中探讨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及其对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徐秀慧;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3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TW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