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北京地区妇产科学专业学术年会
2016北京地区妇产科学专业学术年会

2016北京地区妇产科学专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04-09

主办单位:;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6北京地区妇产科学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96条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子宫内膜病变; 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995年1月至2015年10月份收治的17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信息,随访时间截止到2015年11月; 结果:20年间收治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14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9岁(16~78岁),幼年型颗粒细胞瘤2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8.5岁(4~29岁).其中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GCT)临床分期分布为:ⅠA期:73例,ⅠC期:66例,Ⅱ期:3例,Ⅲ期: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临床分期为:ⅠA期:8例,ⅠC期:16例,Ⅱ期:1例,Ⅲ期:1例.在初次手术切除淋巴结的52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在复发切除盆腔淋巴结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 ,的比例为12.5%(1/8).在随访过程中,AGCT患者出现复发25例,复发率为:17.4%,平均复发的间隔为:68月(7~312月),复发部位以盆腔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破裂是影响AGCT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患者中,有82例患者评估子宫内膜病理;子宫内膜正常者为54例,子宫内膜息肉为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为11例,复杂性增生为2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为3例,子宫内膜癌变为2例。JGCT患者出现复发为4例,1例死亡。 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手术无需切除盆腔淋巴结,肿瘤破裂是复发的危险因素,有远期复发的特点,需要长期随访。
  • 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因子宫内膜癌行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分段诊刮术,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结果:30例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其中4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2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1例术中完成大部分操作后因机器故障中转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其中高分化14例,中分化10例,中低或低分化6例.其中1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其余均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具有高危因素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者7例.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32.5) (150~270)min;平均出血量(136.8±60.1)(30~2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3.9±4.4)(15~35)个;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1.3土0.6)(0.9~2.1)d;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5.1±3.7)(3~7)d;平均住院时间(9.2±5.3) (7~15)d。术后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下肢血栓。随访至今,1例术后1年发现阴道种植转移,外院行内照射放疗,现术后第2年存活;1例III期患者术后13个月发现右上腹Trocar旁2cm处腹壁肌层3cmX3cm转移灶(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1例Ⅲ期患者术后3年肺转移死亡。 结论:机器人系统尽管存在缺少触觉反馈、机器人系统准备时间较长、价格昂贵等不足,但与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产科原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77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因素中早产(61%)、低出生体重儿(61%),分娩时因素产时胎心监护异常(77.9%),母体因素中重度子痫前期(28.6%)、胎盘早剥(15.6%)、妊娠期糖尿病(16.9%)、胎膜早破(24.7%).结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及早发现及治疗高危妊娠,延长孕周,加强产时的监护,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积极复苏,尽量缩短窒息时间.
  •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或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术后的妊娠结局. 方法:77例经我中心子宫输卵管造影或B超诊断为输卵管积水,除外其它不孕因素的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探查证实诊断后,行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造口术或单侧抑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随访1~4年. 结果:77例因输卵管积水导致不孕患者,经腹腔镜相应手术治疗后,39例妊娠,妊娠率50.64%.其中13例(16.88%)自然受孕,26例(33.76%)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分娩,已分娩35例,妊娠状态4例. 结论:腹腔镜手术是输卵管积水导致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IVF-ET较自然受孕妊娠率高。
  • 摘要:目的:探讨单角子宫不孕患者宫腔镜子宫成形术对生殖预后的改善.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单角子宫不孕患者33例,随访10~70个月.结果:单角子宫患者术后妊娠20例,15例成功分娩并获活婴,其中足月分娩11例,早产4例.与术前比较,自然流产率、足月分娩率、获活婴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孕中期流产2例,人工流产、宫外孕、妊娠中各1例.结论:宫腔镜子宫成形术治疗单角子宫不孕患者明显改善生殖预后,可作为单角子宫合并不孕患者成形的推荐术式。
  • 摘要: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胎儿溶血是由于Rh阴性母体产生了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从而发生进行性溶血,可引起胎儿贫血、心衰、水肿,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是监测胎儿贫血的最好指标,通过脐静脉血穿刺术可明确诊断胎儿贫血.应依据病情、孕周掌握准确的宫内输血指征,输血后积极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妊娠期附件扭转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2009年至2015年本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妊娠合并附件扭转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妊娠期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生理性卵巢囊肿在孕期附件扭转的病理类型中占比较高(31.7%)。早期手术行附件复位是安全的,不增加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风险。无论是患侧附件切除还是卵巢囊肿剔除在外源性黄体支持的情况下并不增加流产的风险,妊娠期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都是相对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作为生物标记在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妊娠13~16周孕妇260例,抽取静脉血后检测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含量,并在孕24~28周通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通过对比预测结果和最终结果,判断SHBG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果:孕妇血清中SHGB含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紧密相关,当以175.85作为cut-off值时,检测灵敏度为90.5%,特异性为66.8%. 结论:SHBG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标记在妊娠早期对糖尿病进行预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囊性子宫腺肌病的操作方法、可行性与优越性. 方法:自2007年我中心共治疗过8例囊性子宫腺肌病,均有严重痛经史,6例有宫腔镜或腹腔镜肌瘤剔除史,4例原发不孕.子宫如孕10~13周大小,超声提示子宫肌层内有单发或多发非纯囊腔,直径1.0~5.6cm不等.3例宫腹腔镜联合,5例宫腔镜手术切开/切除囊腔,切除组织送检. 结果:切除组织均经病检符合子宫腺肌病。所有患者痛经及腹痛症状均于术后消失,1例宫腔镜切除者于建在术后1年复发,全子宫切除。1例于术后1个月妊娠,足月分娩一健康男婴,现,1例于术后4年怀孕,现妊娠27周,无并发症。 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有严重痛经、囊肿临近宫腔的囊性子宫腺肌病,可有效缓解症状,并有生育的可能。
  •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从1990年至2014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的早产率、早产孕周分布及病因的变化趋势.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和双胎孕妇,统计其中的早产胎儿数,对不同孕周早产(极早早产,早期早产,轻型早产)和不同病因早产(自发性早产、治疗性早产)的比例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综合性医院,早产率有增加的趋势,与多胎妊娠和治疗性早产的数量增加有关,如何降低多胎妊娠率并有效防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是早产干预的重点。
  • 摘要:本研究通过进一步严格纳入标准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为PE的凝血特点和早期预测研究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根据PE的国际临床指南选取轻度PE患者53例,重度PE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孕妇79例.排除既往有肾病史、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慢性肝炎、严重外伤史、短效避孕药、甾体激素和抗凝药物史、吸烟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对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对比和统计学分析.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每一参数预测PE发病和严重程度的实际效能,并用回归分析评价筛选出的指标对PE的预测价值.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纤溶系统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PE可导致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超高凝”状态,同时伴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消耗;MPV可作为PE发病和严重程度的理想早期预测指标。
  • 摘要:本文目的是总结自发性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sTAPS)妊娠结局,通过对分娩后胎盘进行灌注来探讨其胎盘的特点.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终止妊娠后根据双胎血色素、网织红细胞差异确诊的sTAPS9例,回顾性分析其孕期超声特点、分娩孕周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胎盘进行浅表血管灌注后分别测量和记录两胎儿间胎盘浅表吻合血管类型、数目及直径,计算胎盘面积差额比((大胎盘面积-小胎盘面积)/大胎盘面积)和脐带插入点距离与胎盘最长径比值.结果表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中晚期严密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处理TAPSa单绒毛膜胎盘浅表吻合血管少而细导致双胎之间慢性输血可能是发生sTAPS的原因。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为分析临床应用雌激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30例,获取宫腔粘连组织周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组;同期因不孕症或宫颈癌住院手术,术中宫腔未发现异常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两组标本中ER-α、ER-β和PR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两组ER-α、ER-β和PR的mRNA表达情况,以GAPDH为内参基因应用2-△△Ct法进行判定. 结果:研究组ER-α、ER-β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研究组对照组见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高表达,为术后治疗补充生理剂量雌激素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DS)与正常子宫内肌层、外肌层平滑肌细胞生长与增殖状态的不同,分析内肌层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与外周肌层(OM)平滑肌细胞对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标本共14例为子宫腺肌病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或早期宫颈癌切除的子宫标本15例(子宫未受到病变累及)为对照组.原代培养ADS患者和对照正常子宫的EMI区和OM肌层组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使用CCK8法检测传代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①ADS组与对照组组内EMI区与OM细胞形态差异明显,EMI区多呈长梭形,而OM细胞出现更多菱形,且倾向于成簇、呈单位生长;ADS组与对照组平滑肌细胞的EMI区和OM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②ADS组EMI区细胞生长旺盛,在细胞培养达到融合前后的时间里细胞生长活力比同组OM细胞和对照组EMI区细胞更强。③ADS组EMI区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处于G2+S期的细胞比例为(24.35±2.51)%,高于同组OM区平滑肌细胞G2+S期比例(21.0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MI区平滑肌细胞和OM平滑肌细胞的G2+S期比例分别为(20.72±1.28)%和(19.69±2.01)%,低于ADS组EMI区平滑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EMI区细胞的良好生长状态和旺盛增殖能力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他莫昔芬(TAM)可以诱发子宫内膜癌,在人类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经常缺失或灭活,已经表明miR-1297可以抑制PTEN蛋白和促进细胞增殖.然而在TAM介导的子宫内膜癌中miR-1297调节细胞生长是有争议的,其作用是未知的.在这项研究中证明,miR-1297下调PTEN基因参与TAM介导子宫内膜癌.乳腺癌术后服用TAM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和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297是高表达的.miR-1297表达的上调与服用TAM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的水平负相关.此外,在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中miR-1297是促进细胞增殖的.miR-1297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是通过下调PTEN基因,激活磷酸化的AKT实现的.此外用TAM处理的细胞中miR-1297表达上调,PTEN蛋白表达下调,从而促进细胞增殖.这些数据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miR-1297促进细胞生长,具有致癌作用.这些数据提供了直接证据:在TAM介导子宫内膜癌中mirR-1297发挥了作用,这能让更好地理解TAM介导子宫内膜癌的机制.这些数据表明:对TAM介导的子宫内膜癌而言,miR-1297调节PTEN基因失活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早期临床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PGE2调控芳香化酶表达的可能分子机制,揭示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并寻找可能的药物治疗分子靶点.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与对照组在预防和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并发中重度OHSS的疗效,旨在寻找预防中重度OHSS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择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IVF-ET助孕,HCG日血清雌二醇(E2)>4000pg/ml和/或获卵数≥15个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行全胚冷冻的患者,共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照组(n=35)予临床常规处理;拮抗剂组(n=35)在此基础上于取卵后第3天起给予思则凯0.25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3d.选取取卵后第3、6、9天(D3、D6、D9)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观察白细胞总数(WBC)、血细胞比容(HCT)、雌二醇(E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同时B超监测卵巢大小和腹水深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计算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电话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住院放腹水等,至取卵日后14天。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拮抗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所用Gn总量、Gn天数、hCG日E2及获卵数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思则凯组重度OHSS的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7%,P=0.015)。两组患者D9天的临床检测指标(WBC、HCT、E2等),影像学指标(卵巢大小和腹水深度等)及血清VEGF含量均较D6天明显下降(P<0.05),除卵巢体积外的各项指标思则凯组下降的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 结论:在IVF-ET治疗中,GnRH拮抗剂可以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其可能通过调控VEGF等因子发挥预防OHSS的作用,结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支持。既往思则凯预防OHSS的用法是取卵后第5天开始,每日1次,共4d,而我们的研究把思则凯治疗的开始时间提前一天即OHSS发生的高峰之前,并缩短用药疗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摘要: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腹腔液、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建立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模型,观察LIF、IL-6在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对VEGF的调节作用.使用ELISA方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组(n=27)及对照组(n=10)血液、腹腔液中VEGF、LIF、IL-6的表达;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测定配对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n=17)及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间质细胞(n=10)中三种因子的表达;在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模型中,使用LIF、IL-6单独及联合刺激,分别用Real-time PCR及ELISA方法测定VEGF mRNA(n=9)及蛋白水平(n=6)的变化.结果表明,LIF及IL-6可协同作用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的增生及生长,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病及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Foley球囊联合芬吗通序贯疗法预防宫腔镜下Ⅱ度粘连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Ⅱ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观察组30例术后口服芬吗通序贯疗法预防宫腔粘连复发,对照组30例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5~7天加口服芬吗通序贯疗法干预1~2个周期,术后随访1~2个月,宫腔镜检查评估两组宫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复发率3.33%,对照组术后复发率3.33%。两组无差异。结论:Ⅱ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术后使用Foley球囊联合芬吗通序贯疗法与术后仅使用芬吗通序贯疗法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率无差异。
  •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极简术式的手术操作方法、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自2007年12月24日开始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做孕前经典(解剖法)腹腔镜环扎带宫颈峽部环扎术,至今已完成300余例.在实践中,改解剖法为直接穿刺法,与解剖法相比,因其操作仅为简单,命名为极简术式(SLTCC).孕期也可进行.手术步骤见录像.结果:随访有复发性中期妊娠流产,孕期经阴环扎失败或宫颈长度≤2.5cm的75例患者,孕期施术14例术后无流产。SLTCC术后95.7%获活婴。结论: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并发症,能明显延长孕周,治疗效果好,是经典LTCC的良好替代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组,每组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聚焦超声治疗组完全缓解率28%,总有效率87.5%;中药辅助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9%,总有效率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病变改善情况更加显著. 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能够增强聚焦超声治疗的结果,更有效促进外阴病变皮肤弹性恢复及局部色素新生及局部血管及末梢神经功能的改善;对于两种方法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1-2年内复发情况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提示中药辅助治疗在短期内效果更佳。
  • 摘要:目的:探讨STEP-W分类在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临床意义的前瞻性研究.方法:2014年5月~2014年12月行TCRM手术治疗3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对每位患者均采用两种分类方法,评估手术难易程度,术中收集相关数据,统计两种分类方法与术后相关数据的关系.结果:①在手术时间、灌流量、完整切除率方面,STEP-W分类与ESGE分类对应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②采用一致性和差异性检验,P=0.040,Az=0.747,在研究样本中STEP-W分类与ESGE分类有统计学差异,STEP-W分类法不能替代ESGE分类法.结论:目前认为STEP-W分类法不能替代ESGE分类法.
  • 摘要:目的:探讨(Cardea)卡尔迪雅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国产)在治疗AU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以区组随机化进行随机分组,以Cardea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的28例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去除术(TCRE)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ardea组与TCRE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6.43%(27/28)及96.67%(29/30)(P=1);6个月闭经率分别为35.71%(10/28)及26.67%(8/30)(P=0.212);痛经缓解率分别为78.95%(15/19)和76.19%(16/21)(P=1);二次手术干预率均为0(P=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中躯体成分(PCS)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2.87±10.61)分、(10.25±12.82)分,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01,P=0.0003);而精神成分(MCS)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7.48±13.37)分、(10.00±15.38)分,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58,P=0.0023);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Cardea组及TCRE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61±1.21min和(30.97±13.87)min(P=0.000). 结论:Cardea子宫内膜去除术能有效治疗月经过多缓解痛经和提高生活质量,与TCRE组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Cardea子宫内膜去除术操作更简单便捷.
  • 摘要:评估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使用环形子宫托后3个月时脱垂及排尿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相关副作用.在这项前瞻性的研究中,109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佩戴了子宫托;73(73/109,67.0%)名患者佩戴环形子宫托的时间超过3个月.评价佩戴前及佩戴3个月时患者脱垂症状,排尿症状及尿流率参数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3个月内的与子宫托相关的并发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环形子宫托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子宫托可以缓解一半以上的脱垂及尿道症状。因此,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初始佩戴环形子宫托是值得推荐的。
  •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多种因素影响Hcy的代谢,Hcy在体内的合成或代谢平衡被打乱,导致Hcy的代谢障碍使之蓄积,会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mia,HHcy).Hcy代谢异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皆与体内性激素环境、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不良生殖结局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近年来发现PCOS患者常伴随着蛋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HHcy,但他们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仍不清楚.研究表明,HHcy改变脂肪组织MI/M2型巨噬细胞的平衡,并加重PCOS模型小鼠的胰岛素抵抗,HHcy诱导的免疫炎症可能在PCOS患者IR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GF-β1对人卵巢颗粒细胞中LOX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经典的TGF-β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本研究以永生化的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系SVOG(Granulosa-lutein Cells Immortalized With SV40Large T Antigen,SVOG)作为细胞模型.首先,在TGF-β1处理后,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LOX和CT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OX的浓度.其次,转染CTGFsiRNA后,检测TGF-β1处理对LOX表达水平及活性影响的变化.最后,转染TGF-β超家族Ⅰ型受体特异性抑制剂SB431542,特异性作用于ALK4/5、SMAD2/3/4的siRNA,进一步检测TGF-β1处理后CT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TGF-pi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明显上调细胞内CTGF和LOX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细胞培养液中LOX的浓度。转染CTGFsiRNA能够阻断TGF-pi对细胞内LOX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液中LOX浓度的上调作用。转染TGF-p超家族I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敲低ALK5、SMAD2/3/4均能够逆转TGF-pi对CTGF表达的上调作用。 结论:在人卵巢颗粒细胞中,TGF-pi通过ALK5介导的SMAD2/3-SMAD4依赖的信号通路上调CTGF的表达,从而引起LOX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升高。本研究阐明了人卵巢颗粒细胞中TGF-pi和CTGF对LOX表达及活性的调节机制,提示TGF-pi和CTGF在调控排卵期间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冷冻胚胎用冷冻环和冷冻载杆的胚胎复苏临床结局.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复苏胚胎移植周期病人资料.根据复苏胚胎冷冻时所用的载体,分为两组:冷冻环组和冷冻载杆组,利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胚胎存活率、完全胚胎存活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卵裂期胚胎移植率、移植优胚率及复苏囊胚移植扩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独立T检验对两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和移植前内膜平均厚度进行两组间均值比较.冷冻环组和冷冻载杆组胚胎冷冻复苏后,胚胎的存活率及完全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使用两种载体进行胚胎冷冻都能获得良好的胚胎复苏存活率。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发现,冷冻环组显著高于冷冻载杆组,排除年龄因素和移植前内膜厚度因素,进一步排除囊胚发育潜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外,我们发现,冷冻载杆组移植了更多的卵裂期胚胎,但所移植的卵裂期胚胎质量要低于冷冻环组,这可能是最终导致两组临床结局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开放式玻璃化冷冻过程中,冷冻环和冷冻载杆所冻存胚胎的复苏结局是相当的,临床结局的差异与冷冻胚胎时的质量相关,并非由冷冻载体的不同所致。
  • 摘要:西洛他唑(Cilostazol)是一种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可以抑制卵母细胞成熟但不影响排卵,成为潜在的新型避孕药.西洛他唑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已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但其在人卵中的作用并无报道.为进一步评估西洛他唑作为新型避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西洛他唑作用于体外成熟的人卵母细胞,发现西洛他唑抑制卵母细胞成熟的效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药物浓度为1μM时卵母细胞发育完全停滞在GV期,去除药物后卵母细胞发育得到恢复,纺锤体形态未见异常.对去除药物作用后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对ICSI后发育到囊胚建系后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进行检测,其具备人胚胎干细胞的典型形态,表达特异多能性基因,维持正常的分化潜力。因此,西洛他唑可以抑制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但去除药物作用后并不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可以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避孕药。
  • 摘要:近年来,疾病多能干细胞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建立,并作为研究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与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但是来源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多能干细胞鲜有报道.建立PCOS患者的多能干细胞,对于探索其致病机理,遗传图谱和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本研究在符合伦理的前提下,分别抽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的新鲜血液来分离得到淋巴细胞.然后利用iPSCs诱导试剂盒将淋巴细胞诱导成iPSCs,.利用这种方法,分别建立了3株PCOS的iPSCs和3株健康女性的iPSCs细胞系.利用芯片技术,分析了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的iPSCs细胞系的差异基因。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167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66个,这些基因多数分布在代谢相关的调控通路上。最后,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差异基因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明确了PCOS患者iPSCs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为后续深入开展PCOS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工具。
  • 摘要:线粒体作为一种古老的细胞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细胞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另外,线粒体还参与细胞凋亡、维持细胞内钙铁离子平衡及其他生命活动的信号转导等生物学作用.由于线粒体DNA裸露,缺乏组蛋白保护,并且自身没有完善的自我修复功能,因此,突变率极高.这些突变的线粒体DNA发生异常复制最终会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缺陷,最终导致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原核移植(PNT)被认为可以有效预防致病mtDNA遗传给子代.但是,原核移植对子代的长期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利用PNT小鼠模型,送检了代谢相对比较旺盛的心、肌、肝和脑组织,检测了PNT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对PNT小鼠模型mRNA进行了表达谱芯片的检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组织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区别;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分析,发现显著富集到排名靠前的通路均与代谢相关。显著富集到的疾病包括骨骼疾病、骨骼肌病变、退行性骨病,证明 PNT小鼠代谢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重要器官的发育,为原核移植技术的改进和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 摘要:随着人类生育力的下降,受到不孕不育症困扰的夫妇呈逐年增加趋势,很大一部分患者寻求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帮助来实现家庭梦想.优质胚胎顺利着床是成功妊娠的关键环节.在众多影响和调控胚胎植入的因子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的作用不可小觑.本研究通过检测、比较和分析植入成功(successful implantation,SI)与植入失败(failed implantation,FI)组经ART后胚胎中CXCR4的表达情况,结合基础实验来推测和揭示CXCR4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CXCR4在胚胎植入时可能通过调控滋养层细胞中的凋亡通路来影响胚胎的迁移,从而调控胚胎植入。CXCR4也许可以成为ART中胚胎植入能力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个集合多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的疾病,导致组织细胞长期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在PCOS的研究中,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的成员Sirt3可以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而Sirt3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研究仍没有报道.通过对Sirtuin家族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表达情况进行研究,进一步筛选差异显著因子Sirt3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方面的研究。Sirt3在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中表达升高,可能由于代谢紊乱、超重等因素引起机体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态所致。在PCOS患者不良的子宫内环境中,Sirt3可以通过对抗氧化应激作用来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 摘要:本文探讨了PET/CT检查在监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由于PET/CT在诊断复发性宫颈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其可被用于确定宫颈癌的临床复发和预防不必要的额外的治疗。PET/CT在影像学上更好的诊断性阐述不仅对患者的临床管理以及治疗计划有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希望将来有更大范围的研究来进一步测定PET/CT的功效。
  • 摘要: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对人绒癌细胞系JEG-3迁移、侵袭功能的影响,明确TTR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pCMV-Myc-TTR质粒,与Lipofectmine2000结合后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绒癌细胞系JEG-3细胞,同时选取pCMV-Myc空载质粒转染JEG-3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48小时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TTR的表达水平,Transwell chamber法检测两组细胞转染24小时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与pCMV-Myc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比较,pCMV-Myc-TTR质粒转染的细胞WB显示TTR蛋白条带非常清晰,而空载对照组TTR无条带显示,TTR质粒转染组转染24后的细胞迁移、侵袭明显高于空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TR能显著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功能,缺乏TTR可能导致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TTR在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误诊为宫腔粘连的病例特点,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病历总结.我中心自2010年至2015年收住院被误诊为宫腔粘连的患者20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B超、宫腔镜检查、手术方式、病理结果.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4.6)岁,体重指数(BMI):22.5±3.2,均无孕产史,无流产清宫病史,无结核病史.B超:子宫内膜厚度(12±3)mm或伴微囊.宫腔镜所见:宫腔结构消失,宫内充满网格状增生内膜,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浅层电切(TCREe)后显露宫腔结构及双侧输卵管开口.病理回报:增生期子宫内膜和/或伴增生紊乱1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例,复杂增生2例,非典型增生1例. 结论:对于以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为临床表现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宫腔镜镜下表现与宫腔粘连相似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宫腔镜检查同时刮取内膜送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
  • 摘要:本文目的是探寻不同生理阶段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病因以及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AUB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将其分为A组重度子痫前期组39例;B组为轻度子痫前期组9例;C组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组13例;D组为正常妊娠组4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胎盘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绒毛膜,胎膜及脐带组织中AQP2的蛋白质定位及其蛋白量的表达,并将四组数据进行比较,明确胎盘,胎膜以及脐带中AQP2基因表达与蛋白定位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胎盘中AQP2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子痛前期患者AQP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但轻度子痛前期和慢性高血压患者胎盘AQP2表达高于正常孕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胎膜中高表达,这可能为揭开子痈前期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本研究旨在总结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女性生殖系统原发小细胞癌病例,探索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为该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了近30年(1985~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女性生殖系统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研究除外了转移性肺小细胞癌病例.提取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相关检验及影像学资料、病理诊断、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等信息,并随访预后相关情况.
  • 摘要:本文探索卵巢子宫内膜样交界瘤(Endometrioid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EBOT)患者并发子宫内膜病变(Endometrial disorders,ED)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EBOT患者,收集患者的手术年龄、月经状态、孕产史、手术指征、CA-125及超声等临床信息,同时采集患者的手术所见、术后病理等,采用FIG02013分期系统行手术病理分期.计算EBOT患者ED的发生率,并探索其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检索EBOT的相关文献,行系统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40岁以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的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岁以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年龄41~61岁,平均(46.5±4.1)岁,其中41~49岁者85例(77.3%);50岁以上者25例(22.7%),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发病为部分性葡萄胎者16例(14.5%),葡萄胎者92例(83.6%).Ⅰ期33例,Ⅱ期0例,Ⅲ期76例,Ⅳ期1例.预后评分≤6分者98例(89.1%);≥7分者12例(10.9%).其中本院首诊8例,外院首诊102例.21例患者入院前已在外院全子宫切除术,34例于本院化疗过程中行全子宫切除术.42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化疗.是否行预防性化疗患者发生肺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Ⅹ2=1.67,P<0.05). 结论: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预防性化疗。
  • 摘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雌激素促进的钙离子内流和钙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重要因素.那么,血浆钙水平是否影响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钙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明确血浆钙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ISK/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①采用子宫内膜癌细胞(ISK)作为对照,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As2O3对ISK及ISK/DDP的生长影响,绘制出增殖曲线并计算抑制率和IC50值;②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ISK及ISK/DDP24h、48h后的细胞凋亡率;③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相关蛋白p-AKT、AKT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As2O3对ISK及ISK/DDP均有生长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对ISK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SK/DDP;②As2O3作用ISK及ISK/DDP24h的IC50值分别是7.598和8.341,作用48h的IC50值分别是0.5392、1.857,作用72h的IC50值分别0.1092、0.9847;③As2O3对ISK及ISK/DDP均有诱导凋亡作用,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增加,凋亡率增加,且对ISK的促凋亡作用强于ISK/DDP;4Westem blotting检测显示As2O3可下调caspase3、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论:As203可抑制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ISK/DDP)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系激活凋亡通路分子caspase 3,下调AKT,p-AKT蛋白表达有关,提示其临床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和复发耐药性子宫内膜癌新措施。
  • 摘要:本文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子宫内膜癌醋酸甲羟孕酮耐药细胞(ISK/MP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子宫内膜癌细胞(ISK)为对照,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As2O3对ISK及ISK/MPA的生长影响,绘制出增殖曲线并计算抑制率和IC50值;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ISK及ISK/MPA24h、48h后的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相关蛋白p-AKT、AKT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203可抑制子宫内膜癌醋酸甲羟孕酮耐药细胞(ISK/MPA)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系激活凋亡通路分子caspase3,下调AKT、p-AKT蛋白表达有关,提示其临床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抵抗患者的新措施。
  •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CA166-9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利用qRT-PCR及WB的方法检测CA166-9在卵巢癌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构建pcDNA3.1-CA166-9过表达载体并设计siRNA,分别将其转染至CA166-9低表达及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中.通过MT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A166-9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并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A166-9对卵巢癌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检测CA166-9在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最后通过WB检测CA166-9与EMT相关分子的关系.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在不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研究PDCD5蛋白联合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为提高卵巢癌化疗的敏感性提供新线索.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6种卵巢癌细胞株和1种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PDCD5的表达;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重组人PDCD5蛋白联合化疗药物泰素和阿霉素对PDCD5低表达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DCD5在不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有较大差异;重组人PDCD5蛋白能明显促进化疗药物泰素和阿霉素诱导的卵巢癌细胞SKOV3的凋亡。
  • 摘要:卵巢上皮癌是全球女性最致命的妇科癌症之一.研究旨在阐明adam23的角色在卵巢上皮癌患者组织的表达趋势以及其预后价值。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PCR(rt-PCR)在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评价,对临床病理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adam23的预后价值包括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期(OS)进行了评估。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相比,卵巢癌adam23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降低,两种方法测定的adam23表达水平相关性。卵巢癌组织低adam23表达明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单变量的生存分析卵巢癌组adam23低表达,显著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重要的是,adam23表达是一个重要的独立预后参数多变量分析。
  • 摘要: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 disorders of vulva,NNEDV)患者PTEN、p53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以了解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外阴上皮内非瘤变组织40份,其中硬化性苔癣(LS)14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H)21例,SH合并LS5例,另选择因外阴整形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者标本1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p53蛋白质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上皮内非瘤变发病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未能见p53蛋白表达,在外阴上皮内非瘤变组织中表达率为7.5%,和正常皮肤比较,差异不显著(P=0.3720).LS和SH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和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达90%,而在外阴上皮内非瘤变组织中仅仅45%(P=0.0110),显示明显差异.LS和SH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6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NEDV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异常表达,推测PTEN和p53基因参与了外阴异常增殖过程,其突变或缺失在NNEDV甚至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y,SO)由Giest 1942年首次命名,认为是罕见的卵巢畸胎瘤。病理诊断卵巢甲状腺肿必须具备以下四点之一:①肿瘤完全由甲状腺组织构成;②肿瘤50%以上由甲状腺组织构成;③肿瘤虽未超过50%,但伴有明显甲亢症状;④在成熟畸胎瘤的标本中,有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治疗卵巢甲状腺肿,应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及肿瘤有无复发倾向或恶性变。年轻患者若瘤体完整光滑,无恶变成分,一般采取单纯患侧附件切除或肿瘤剔除术。SO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us、CT、MRI无法与卵巢癌明确鉴别。因此,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需注意鉴别以防误诊误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恶性证据不充分者应严密随诊。
  • 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了女性的健康.本研究的目的是将HE4, CA125, CA19-9三个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卵巢癌诊断尤其是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摘要:生殖医学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肿瘤生殖学已成为一个新型的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单一围绕肿瘤临床治疗被动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及技术已趋向成熟,前瞻性的保护卵巢功能研究日趋活跃,为肿瘤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提高了新的生活希望。
  • 摘要:介绍了我国美容机构行业的发展现状,面对国内医美行业现状,妇产科医师应在妇科手术中应体现的美学理念,进行女性生殖器官整形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形态美,关注功能健全。
  • 摘要: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是无法自然分娩的补救手段,剖宫产有较多并发症:手术损伤、感染、出血、麻醉意外、肠道粘连等,并不是一种理想而完美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要从多方面入手,要转变观念,风险共担,不要以“可能”而剖宫产。
  • 摘要:介绍了产程图的发展历史及产生的新变化,通过第一、二产程的新旧标准对比,提出识别难产及异常产程处理方式,指出应提高阴道检查水平,减少产程中的人工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 摘要:剖宫产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胚胎着床的部位是子宫下段的前壁,原来剖宫产瘢痕处,绒毛组织侵入瘢痕处生长,简称瘢痕妊娠.预防瘢痕妊娠应改善缝合方法,注意CS术后避孕,妊娠前原切口评估,一旦妊娠尽早就诊,早期诊断,早期终止。
  •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的发病率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合并心脏病的妇科肿瘤患者也随之增多。就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的妇科手术能否进行,手术安全性、术前术后用药、如何降低手术风险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规范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S,Obstetric anal sphincter injuries)的修补及处理方法。旨在对会阴撕裂的诊断、治疗、随访提供决策上的帮助,减少持续症状的风险。
  • 摘要:文章介绍了女性性激素的测定及解读方法,提出针对卵巢早衰、PCOS、高PRL等,进行生殖内分泌检查,生育年龄女性闭经情况需考虑妊娠。
  • 摘要:分析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分型、诊断标准和促排卵治疗方案。以及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特点和人工授精技术。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合并脑出血(ICH)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预后影响因素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61例妊娠合并脑出血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对妊娠合并ICH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按病因不同分为子痫前期组和脑血管病组;按就诊时的Glasgow评分不同分为Glasgow低分组(0~5分)和高分组(6~15分);按出现症状至诊断时长(onset to diagnosis time,O-D时长)分为短O-D组(<24小时)和长O-D组(>24小时).最后,进行妊娠合并ICH预后影响因素的详细评估,找出对母儿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 结果:首先,妊娠合并ICH的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s>0.05).其次,与脑血管病组相比,子痫前期组ICH患者预后(mRS评分)更低(P=0.02),母亲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更高(P=0.00).再次,与Glasgow高分组相比,Glasgow低分组的预后(mRS评分)要差(P=0.00),母亲死亡率高(P=0.00).另外,与长O-D组相比,短O-D组的Glasgow评分较低(P=0.00).最后,回归分析发现,就诊Glasgow评分、子痫前期和O-D时长是预后各变量(含预后(mRS评分)、预后差(mRS(g)、母亲死亡)的关键预测变量. 结论:妊娠合并ICH的治疗方法不同不影响母儿预后.但就诊Glasgow评分、子痫前期和O-D时长是影响妊娠合并ICH患者母儿预后的关键预测变量:其中子痫前期病因者、Glasgow低分者、长O-D者的预后较差,母儿死亡率更高.
  • 摘要:妊娠期及分娩期腹腔内出血是少见的危重情况,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妊娠期或分娩期子宫增大,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常常延误诊断,国内文献已有妊娠期发生严重腹腔内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报道.本文总结本院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的腹腔内出血病例3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目的是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警惕,提高少见原因导致急腹痛的诊断能力,改善孕妇预后.本病60%的病例发生在妊娠期妇女,可发生在妊娠的早期、中期、晚期、分娩或产后的3周内的任何时间。由于孕期子宫的遮挡,腹腔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具有不典型的表现,多表现为不能以产科原因解释的腹痛、腹胀,伴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故对于本病应提高警惕,动态观察,超声腹腔内积液情况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应考虑存在腹腔内出血可能,尽早剖腹探查止血。
  • 摘要:本文目的是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便临床上更好的预判和处理这类产科重症.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发生的6例围产期子宫破裂患者,分析其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情况.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瘫痕子宫妊娠复杂性日益提高,临床表现日趋多样化。鉴于尚不能很好的预测瘫痕子宫患者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发生,临床工作中首先应致力于降低初次剖宫产率,同时,严格管理育龄期女性子宫体部手术的手术指征并提高手术技巧。瘫痕子宫妊娠女性,妊娠期间应进行严密的观测,并制定个体化的分娩方案,以早期识别和处理子宫破裂的发生,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下段前后缩窄加血管纵横阻断缝合术(Vessel interruption and perfoliate compression,VIP-CS缝合术)前置胎盘合并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04.1-2014.1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置胎盘合并植入患者,共53例,其中7例行胎盘在位子宫切除;采用VIP-CS缝合方法保留子宫共22例,为研究组,传统手术方法为对照组共24例,对比两组间年龄,孕产次,分娩孕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成功保子宫等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中子宫保留成功率为86.3%(19/22)与对照组(50%,12/24)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术中出血量(3345±2017)ml以及术中输血量(2218±1394)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5345±4279)及(3146±273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在保留子宫成功病例中所用手术时间则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152±65min VS147±108min). 结论:子宫下段前后缩窄加血管纵横阻断缝合术(VIP-CS)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手术中是一种简易,高效,安全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产结局. 方法:对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RCD)129例,剖宫产率74.62%,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50例,成功率73.53%.VBAC组胎儿估计体重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VBAC与中转剖宫产两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小时,第二产程(26.95±15.00)分钟,第三产程平均(5.17±1.41)分钟,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本资料中无子宫破裂发生,但有子宫不全破裂9例. 结论:严格选择适应症,瘫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正常。
  •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SCH)与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0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来探讨SCH与流产或早产等不良预后发生的相关性.分组如下:Ⅰ组无SCH及孕10周后阴道出血618例;Ⅱ组无SCH,但有阴道出血242例;Ⅲ组有SCH、无阴道出血87例;Ⅳ组有SCH及阴道出血85例. 结果:1032例中SCH占172例(16.67%).发生流产或早产的比例是Ⅰ组15.70%;Ⅱ组30.17%;Ⅲ组18.39%;Ⅳ组28.24%.Ⅳ组与Ⅰ组、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出血组(Ⅱ+Ⅳ)与无出血组(Ⅰ+Ⅲ)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CH组(Ⅲ+Ⅳ)与非SCH组(Ⅰ+Ⅱ)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妊娠早期出现单纯性绒毛膜下血肿,与后期发生流产或早产结局关系不大;当孕妇出现阴道出血后,会增加流产或早产的发生率.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了解维生素A、E水平与孕周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血清维生素A、E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是否有相关性;不同孕周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生、疾病程度的相关性.以2015年4月~2016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建卡产检、分娩的9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单胎妊娠,无慢性心肝肾、高血压、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每次产检随访孕妇血压及血尿常规,监测血清中有关指标,出现子痫前期患者纳入病例组.当研究队列出现病例发病时,在所收集的队列中选择与病例孕龄相同,采血孕龄±10天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于孕12周前、24~28周、32周后产检时检测血压、血尿常规、血清维生素A,E水平,血转氨酶、肌酐水平.结果表明,维生素A、E具有抗氧化作用,血清维生素A水平稳定,随孕周变化不显著;在正常人群中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增长;子痫前期患者中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孕周变化不显著;相同孕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但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血清维生素E水平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尚需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 摘要:本研究的目前是探讨输卵管扭转的高危因素、病例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输卵管发育异常、输卵管积水、积血及输卵管赘生物是单纯性输卵管扭转的高危因素。单纯输卵管扭转发病率低,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误诊率极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式。
  • 摘要:分析总结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二炮总医院从2009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2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34.44(24~48)岁,全部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其中3例有2次剖宫产史.距离最后一次剖宫产时间平均为6.8年.子宫瘫痕妊娠误诊率高,超声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辅助盆腔MRI检查可提高诊断率。UAE联合手术治疗是子宫瘫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盆底重建手术的358例P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时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SUI)将患者分为POP+SUI组和单纯POP组. 结果:①40.8%(142/358)的患者同时合并有SUI;②POP+SUI组中111例患者术前接受了UDS检查,但仅有52.3%的患者表现为尿动力学SUI(UDS-SUI).单纯POP组中共有196位患者,其中158例行术前UDS检查,有8例表现为UDS-SUI,提示隐匿性SUI(5.1%);③POP+SUI组中73例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sling),69例未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术后SUI持续或加重者分别为4.3%(3/73)和29%(20/69).单纯POP组中193没有行预防性抗尿失禁手术,术后53例出现不同程度SUI,术后新发SUI(De novo SUI)27.5%(53/193).④单纯POP组中3例UDS-SUI患者接受sling手术,术后无SUI,另5例未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者术后均出现SUI症状. 结论:对于POP合并单纯SUI者无论UDS是否见腹压漏尿均推荐盆底重建手术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因此可不做UDS检查.术前无SUI症状者UDS有助于发现隐匿性SUI,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推荐行UDS检查.POP合并复杂下尿路症状者应接受UDS检查.
  • 摘要:评估中晚孕妊娠物宫腔残留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远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回顾性分析因中晚孕期终止妊娠出现妊娠物残留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病人病例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评估保守和手术治疗疗效,主要指标包括: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多普勒超声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估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的远期妊娠结局.结果表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中晚孕期终止妊娠后妊娠物残留的疗效、远期妊娠率上未见显著差异。其中,子宫动脉栓塞术与期待疗法相比,没有显著促进残留妊娠物的清除。
  • 摘要:目的:评价阴道内镜在门诊宫腔镜检查中的可行性、耐受性和局限性. 方法: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对入院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不使用任何麻醉和镇痛,使用阴道内镜技术进行宫腔镜检查,计算其成功率、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失败原因分析,失败人群构成分析(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绝经、痛经),寻找阴道内镜的适合人群. 结果:有105例患者进行阴道内镜检查,成功75例,VAS评分的中位数为2,失败31例,成功率70.75%.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腔镜不能进入宫颈.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剖宫产史、绝经状态、痛经、阴道分娩史、阴道分娩次数与阴道内镜的成功与否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均与其成功与否无相关性. 结论:阴道内镜技术进行宫腔镜检查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适用人群广泛,应该作为门诊宫腔镜的标准操作方式.
  • 摘要: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子宫与输卵管口交界处位于宫角的位置,属于宫内妊娠的范畴.其发病率低,占同期异位妊娠发病率的1%~7%.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正在稳定的上升,但是宫内孕合并宫角妊娠的发病率更低,仅有几例个案报道,且大多在孕早期终止妊娠.宫内孕合并有宫角妊娠,由于要考虑宫内的胎儿因素,特别是要求保胎的患者,使其处理比单纯的宫角妊娠更加复杂.现将本院收治的一例宫内孕10+周合并宫角妊娠,手术成功并足月分娩的病例报道如下.对于宫内孕合并宫角妊娠者,在术前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开腹手术切除异位妊娠,保留并继续宫内正常胎儿的妊娠,是可行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技巧、术后孕妇的孕期管理和监测都是病例成功的关键因素。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与对照组在预防和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并发中重度OHSS的疗效,旨在寻找预防中重度OHSS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择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IVF-ET助孕,HCG日血清雌二醇(E2)>4000pg/ml和/或获卵数≥15个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行全胚冷冻的患者,共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照组(n=35)予临床常规处理;拮抗剂组(n=35)在此基础上于取卵后第3天起给予思则凯0.25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3d.选取取卵后第3、6、9天(D3、D6、D9)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观察白细胞总数(WBC)、血细胞比容(HCT)、雌二醇(E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同时B超监测卵巢大小和腹水深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计算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电话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住院放腹水等,至取卵日后14天。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拮抗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所用Gn总量、Gn天数、hCG日E2及获卵数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思则凯组重度OHSS的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7%,P=0.015)。两组患者D9天的临床检测指标(WBC、HCT、E2等),影像学指标(卵巢大小和腹水深度等)及血清VEGF含量均较D6天明显下降(P<0.05),除卵巢体积外的各项指标思则凯组下降的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 结论:在IVF-ET治疗中,GnRH拮抗剂可以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其可能通过调控VEGF等因子发挥预防OHSS的作用,结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支持。既往思则凯预防OHSS的用法是取卵后第5天开始,每日1次,共4d,而我们的研究把思则凯治疗的开始时间提前一天即OHSS发生的高峰之前,并缩短用药疗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月坛地区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规律. 方法:采用纵向前瞻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月坛地区25~49岁女性207例,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了解一年前后月经模式、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窦状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及卵巢体积(Ovarian volume,OVVOL)的变化. 结果:将受试者分为25~29岁、30~39岁及40~50岁年龄组,分析各组一年后较一年前的变化:25-29岁女性无明显变化,30岁以上AFC明显减少,40岁以上FSH明显上升,卵巢体积明显缩小,E2在各组一年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发生月经周期变异的比例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25~29岁年龄组卵巢储备功能较佳,30岁后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可通过AFC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变化,40岁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明显,可通过AFC、FSH及卵巢体积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②随年龄增加,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月经模式及卵巢内窦卵泡数目可作为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敏感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在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以来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43例进行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造影剂选择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结果:43例患者中,检测输卵管共85条,其中25例双侧通畅,12例一侧输卵管不通,6例双侧输卵管不通.结论: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造影剂,应用于妇科输卵管造影中,显影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 摘要: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对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育力的预测作用;探讨内异症生育指数评分系统中各因素对内异症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独立预测价值;探讨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最佳时机.
  • 摘要: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在微刺激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时,使用生长激素(GH)联合促性腺激素(Gn)的效果. 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POR患者,COS使用微刺激方案,第一个周期(GH-):克罗米芬+HMG;如该周期患者表现为POR,则下一周期添加GH,即第二周期(GH+):克罗米芬+HMG+GH.患者于促排卵启动前一个月,即月经黄体中期起,每日皮下注射GH 4 IU/day,直至激发卵泡日. 结果:GH+周期比GH-周期,POR患者的获卵数、MII卵子数目,优质胚胎数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受精数(1.36±1.01 vs 2.35±0.93),可利用胚胎数(1.94±1.03vs 2.07寄件0.92)、冷冻胚胎数目(1.94寄件1.03 vs 2.07±0.92)均显著加(P<0.05)。 结论:GH能明显增加POR患者微刺激COS周期的受精数目和胚胎数目,但不明显增加获卵数目,提示GH可以提高POR患者卵子质量。
  • 摘要:本文探讨了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化疗后肾脏毒性提供基础.收集2000年5月至2015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49例:包括卵巢癌32例,宫颈癌7例,子宫内膜癌6例,输卵管癌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结果表明,肿瘤化疗药物可诱发妇科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导致肾衰;可使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重视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影响的防治。
  •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1997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首诊的生殖系统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排除标准为复发性肿瘤和不同时间发生的多部位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状况分析,使用Cox回顾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研究共纳入了53例女性生殖系统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6.94±10.7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范围:1-194个月),5年生存率为77.1%, 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4.6%。对于原发肿瘤位于子宫和卵巢的女性,组织学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与其他类型相比,预后更好(P=0.013),并且肿瘤复发率较低(P=0.02)。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首诊时的体重指数和肿瘤的期别(以期别较高的原发部位为准)是预测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 结论:女性生殖系统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大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其中子宫及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相比预后更好。体重指数与肿瘤期别对于生殖系统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间断褥式内翻缝合子法在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腹腔镜间断褥式内翻缝合子宫下段治疗的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手术顺利,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64分钟,平均手术出血量10~90ml,无一例中转开腹.对Ⅱ型CSP,腹腔镜下间断褥式内翻缝合法,然后人工负压吸引及宫腔镜检查,必要时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物电切术.术后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内降至正常,子宫恢复好.出院随访2~4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未见不规则阴道流血. 结论:腹腔镜下间断褥式内翻缝合法对Ⅱ型CSP诊治效果理想.较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瘢痕切除更简单、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 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损伤的影响,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对2015年4月~2015年11月北京医院产后42~60天内418例产妇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损伤发生率高,盆底肌损伤与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和新生儿体重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产期管理和盆底知识的宣教,对盆底功能障碍做到早筛查、早防治,以减少远期PFD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诊断、分娩时机及方式、围生期处理策略及减少手术出血量的方法. 方法:收集自2002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12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53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诊断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胎盘,诊断正确率62.1%,其中漏诊的病例中96.6%为边缘性前置胎盘,3.4%为部分性前置胎盘,对完全性前置胎盘敏感性较高,无漏诊病例,敏感性可达100%;对于胎盘植入的诊断,诊断正确率为44.4%.术前经MRI诊断胎盘植入的诊断率为60%.②胎盘植入与流产史、剖宫产史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以及前次剖宫产史与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有明显相关性,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④1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10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90.9%,6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为54.5%. 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及前次剖宫产史的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率高,术中出血大,子宫切除率高,应术前明确胎盘位置及有无植入,制定抢救预案,术中快速准确评估,果断决定抢救措施,以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 摘要:性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行为,性功能障碍的出现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包括心理、社会、环境、精神和其他很多未知因素等.常见的很多妇科良性疾病多数也会引起性功能的变化,如各种生殖道炎症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性功能,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对性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以上疾病相应手术后可能会提高患者性能力及性生活满意度.但恶性肿瘤及相应手术对性功能有绝对的损害作用.由此可见,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非常普遍,应该引起重视.
  •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结核在腹腔镜及宫腔镜检查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其中经病理证实26例,78.8%)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腹腔镜和/或宫腔镜镜下表现.结果:腹腔包块5例,盆腹膜粟粒样改变16例,腹水7例,术中见干酪样物13例;行宫腔镜检查25例,其中子宫腔粘连4例,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1例.结论:内镜检查能很清楚地显示女性生殖器结核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病变周围情况,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生育年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为70%.近年来临床上育龄女性多发子宫肌瘤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临床上巨大、多发子宫肌瘤的治疗比较棘手,肌瘤导致的痛经、经量多、继发贫血、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报道北京妇产医院有生育要求的巨大、多发子宫肌瘤3例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巨大、多发子宫肌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肌瘤数目多,导致患者长期贫血、痛经、不孕,发病年纪轻,尚未生育,因子宫的正常肌层己被肌瘤严重破坏,生育功能受到极大影响,且术后复发率高,故巨大多发肌瘤患者需引起临床治疗的重视,并结合患者年龄,卵巢功能,兼顾远期对生育的影响,严格定期随诊,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
  • 摘要:该患者是罕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包括有腺癌,磷化,小细胞,浆液性,透明细胞的多种混和成分。并且在首次刮宫的病理中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约占35%。该患者以肠外症状为首发表现,可能的途径为直接蔓延,突破浆膜侵犯直肠浆膜,至手术后一年才出现阴道出血的症状,足以说明该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特殊,特别是育龄妇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的影像学检查可能很难发现原发病灶,以至于使临床医生难以发现原发病灶而发生了漏诊。从另一层面说明了恶性程度较高的子宫内膜癌的子宫内膜可能并不厚,尤其是在育龄妇女,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妇科超声没有阳性发现,特别警惕任何一处疑点,该女性双侧卵巢活检没有异常,是否应进行内膜的分段。
  • 摘要:目的:探讨Lamiken-R宫颈扩张棒用于宫腔手术前扩张宫颈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选择取宫内节育器、妊娠10周内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为术前1~2小时宫颈内口放置Lamiken-R宫颈扩张棒;对照组67例,为术前3小时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观察实验组宫颈扩张棒置入成功率;两组宫颈扩张效果、副反应及术后合并感染情况. 结果:实验组63例,成功置入60例,成功率95.2%;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比较,三种女性不同时期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副反应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体温正常,无一例发生感染. 结论:Lamiken-R宫颈扩张棒用于宫腔手术前扩张宫颈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传统的米索前列醇,对女性不同时期扩张宫颈口均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解剖学上称作子宫肌层独立缘,Myometrial Free Margin,MFM)在宫、腹腔镜两种术式去除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病例选取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2月期间行宫腔镜(实验组)和腹腔镜(对照组)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去除术的分别为103例和87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记录阴道超声观察术前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浆膜面的最短距离和到子宫粘膜面的最短距离)及肌瘤的数目,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变化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术前阴道超声检测宫、腹腔镜手术的两组病人的子宫肌瘤的数目和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FM)宫腔镜组为:(5.88±1.60)mm,腹腔镜组为:(4.92±2.62)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人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粘膜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宫腔镜组:(2.78±2.16)mm,腹腔镜组:(9.45±6.284)mm(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腹腔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2±22.48)min和(88.34±18.4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28±36.28)ml和(48.39±32.61)mL)术前后血色素差值分别为(7.98±6.20)g/L和(16.32±4.53)g/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3±1.02)d和(5.03±1.10)d,住院费用分别为(4989.52±988.98)yuan和(12523.23±2871.08)yuan,上述指标宫腔镜组均低于腹腔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后组织病理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 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对于直径<65mm,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5mm的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选择宫腔镜电切术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制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实验组将48h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孵育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4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细胞折光性较好,结构清晰,大小均一,密度较高;制备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著促进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P<0.05). 结论: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为宫腔粘连等子宫内膜增生障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摘要:本文目的是验证雌激素激活RhoA/ROCK信号通路对子宫腺肌病EMI区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具体机制.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子宫标本10例,作为子宫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因CINⅢ切除的子宫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均为增殖晚期.获取新鲜子宫EMI区组织,采用改良平滑肌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采用(10nM)雌激素联合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刺激平滑肌细胞24小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hoA、ROCK1和ROCK2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雌激素联合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RhoA特异性siRNA或ROCK特异性拮抗剂Y-27632刺激平滑肌细胞24小时,通过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通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雌激素激活RhoA/ROCK信号通路,引起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重要机制。
  • 摘要:本文探讨了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i调节的作用环节.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标本28例为子宫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1例为对照组,对其EMI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应用Ca2+荧光探针负载平滑肌细胞,通过阻断细胞外钙、肌浆网上不同的钙调节途径(IP3敏感的钙释放通道,RyR钙释放通道,肌浆网Ca泵、细胞膜L-型钙通道、细胞膜钙激活钾通道)等引起钙离子变化的各个环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雌二醇作用后两组患者子宫EMI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i的变化.雌二醇通过内源性钙库释放Ca2+和细胞膜L-型钙通道介导的Ca2+内流导致子宫腺肌病患者EMI平滑肌细胞游离[Ca2+]i异常增高,[Ca2+]i调节异常导致的子宫收缩功能障碍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本文将对子宫动脉栓塞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行一个系统评价,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总结.在Cochrane、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子宫动脉栓塞与手术治疗相比对于子宫肌瘤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1月1日.对检索出的文章进行筛选,主要收录所有的RCT研究、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和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本文汇总了多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包括8篇RCT、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篇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将子宫动脉栓塞与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子宫动脉栓塞作为无创治疗的一种,可以达到和手术治疗相当的治疗满意度。子宫动脉栓塞的再干预率接近30%,高于手术治疗的7%的再干预率,而对于需要再干预的30%的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并不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和手术难度。在并发症方面,只在轻微并发症中栓塞组略高于手术组。栓塞组的妊娠成功率略低于手术治疗组。综上,子宫动脉栓塞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与手术治疗没有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在更年期门诊的患者中开展慢性病筛查的必要性. 方法:对2012~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1007例进行既往高脂血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的采集,并现场测量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骨密度. 结果:就诊患者年龄范围40~77岁,中位数为51岁(四分位数49,55),其中53.73%已绝经.就诊患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8.43%、19.02%、15.19%、12.01%,知晓率分别为13.11%、13.11%、9.73%、5.86%.至少患1项慢性疾病的人占65.64%,同时患3项或以上慢性病的人占5.95%. 结论:更年期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有必要对更年期女性进行慢性疾病的筛查,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生物补片(SIS)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人民医院应用SIS行盆底重建手术的44例POP-Q分度法≥Ⅱ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及生活质量相关问卷(PFIQ-7、PFDI-20及PISQ-12)评分,分析术后患者的主客观复发率及下尿路症状. 结果:4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0.7)年.术后患者主观复发率为6.9%,远低于客观复发率36.4%.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补片暴露.1例因尿潴留行补片缝线的松解;1例出现阴道后壁补片植入部位的感染,伴有阴道疼痛,外用雌激素软膏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阴道前壁复发性脱垂Ⅲ期进行Avaulta补片植入手术.患者PDFI-20评分由术前(66.25±28.35)降为术后(17.03±21.00)分,PFIQ-7评分由术前(66.15±49.23)分降为术后(1.41±23.20)分,PISQ-12评分由术前(15.50±2.61)分变为术后(13.20±4.25)分.手术前后比较,除性生活质量评分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应用SIS对POP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患者主观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基于较高的前壁脱垂复发率,需要特别注意阴道前壁的修补,远期临床效果尚待随访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进口硅胶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 方法:采用自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宣武医院妇科门诊选择使用硅胶子宫托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200例进行随诊观察分析.子宫托连续放置6个月视为成功组. 结果:1月后子宫托佩戴率87.9%(175/200),半年佩戴率74.3%(148/200).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取、放子宫托困难.成功组中89.5%的患者自行延长取放子宫托时间,2例患者持续放置时间半年.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子宫托是有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非手术方法,尤其适合年老体弱脱垂严重者.可通过适当延长放置时间(2周)提高佩戴成功率,并不增加生殖道炎症的发病率.
  • 摘要:目的:观察Novasure和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治疗AUB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无生育要求的AUB患者,研究组行Nova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36例,;对照组行LNG-IUS宫内放置术42例.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月经量、血红蛋白及痛经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治疗月经过多及缓解痛经方面均效果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年的月经量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28),痛经缓解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5),闭经率有显著差异(P=0.002),痛经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P=0.040). 结论:Novasure和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治疗AUB均疗效显著,但Novasure治疗月经过多更显效,闭经率更高;而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缓解痛经更显著,痛经缓解率较高.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URP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术中监测和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天坛医院妇科宫腔镜电切术至TURP综合征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收集相同指征接受宫腔镜手术而未发生TURP综合征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TCRM患者27例,TCRA患者23例. 结果:①13例TURP综合征患者,TCRM7例,均为Ⅱ型黏膜下肌瘤,子宫肌瘤直径4~6cm,1例发生重度TURP综合征,6例发生轻度TURP综合征;TCRA6例,均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均发生中重度TURP综合征;经积极抢救和治疗,所有患者痊愈出院,预后良好;②TCRM患者,TURP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灌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血糖升高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TCRA患者,TURP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血糖升高值、血钠下降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相对的高压灌流和切割创面大面积血窦开放是TURP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预防TURP综合征的发生,除需要重视上述两点外,还需加强术中、术后监护,监测末梢血糖的变化是简单快捷的方法之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