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9798篇,会议文献有6800篇,学位文献有5253篇等,采油工程的主要作者有卢祥国、赵金洲、郭建春,采油工程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在劳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上侏罗统、渐新统—中新统、白垩系和上泥盆统4套页岩层系内。交汇分析北美典型页岩...
2.[期刊]
摘要: 大庆外围致密油藏物性差、储层岩石表面弱亲水,常规压裂液用表面活性剂洗油性能差,渗吸作用不明显,与致密储层配伍性差。为提高致密油层压裂效果,延缓产量递减,提高采...
3.[期刊]
摘要: 针对传统的无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容易对地层造成结垢堵塞和采出液后续处理及排放较困难等问题,使用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好的有机碱和低毒、易生物降解...
4.[期刊]
摘要: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对象已转向储层物性更差的二、三类油层,受砂体规模、剩余油分布、开发方式等影响,开发效果差异大,油田开发指标预测不确定性增强。从聚合物驱相渗...
5.[期刊]
基于机器学习与模型融合的大庆油田SN区块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技术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方法不确定性大、精度低的问题,利用机器学习与模型融合技术建立了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SN区块油井压裂效果与地质、工...
6.[期刊]
摘要: 支撑剂在复杂缝网中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效果。为了探究体积压裂后复杂缝网中二级裂缝倾角对其支撑剂输送特征的影响,建立了可以改变二级裂缝位置和倾角...
7.[期刊]
摘要: 针对渤海BZ34-3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油井含水率高、非均质性强问题,以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单一注凝胶调剖或微球调驱,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的剩余油开采效果均不...
8.[期刊]
摘要: 化学复合驱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复合体系研发中越发强调乳化降黏机理,形成了高效乳化体系,但是强乳化产生的驱油增量尚不清楚,难以判断乳化对驱油的实...
9.[期刊]
带压渗吸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泥质白云岩为例
摘要: 渗吸油水置换作用可提高非常规储层原油产量,目前渗吸实验研究以自发渗吸为主,即在常压条件下模拟岩心在毛细管力作用下的渗吸过程,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压裂液在地层中...
10.[期刊]
摘要: 目前大庆油田采油井压裂效果预测时多是凭借经验或者多元线性回归等简单模型,存在着预测结果稳定性差且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大庆油田N23区块为例,借助数理统计方法...
11.[期刊]
摘要: 为了准确评价加砂复合酸压时支撑剂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从而确定加砂时机,提出了全缝长酸蚀填砂裂缝导流能力评价方法。以顺北油田奥陶系储层为例,采用酸压数值模...
12.[期刊]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储层压裂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压裂技术智能化发展,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参数预测、压裂参数...
13.[期刊]
摘要: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属于弱边水驱动的背斜型浅层疏松砂岩气田,采用衰竭式开采。根据水气体积比,其气藏生产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含水稳产阶段、初期水侵阶段、边水突...
14.[期刊]
摘要: 压裂深层页岩气井时,要求所用支撑剂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导流能力。为了寻找一种抗压强度高、导流能力好且价格适中的适用于高闭合压力油气井压裂的支撑剂,以酚醛树脂、...
15.[期刊]
摘要: 纳米流体驱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渗透油藏驱油技术,具有注入性好、储层伤害小、驱油能力强、智能响应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相比于球形纳米颗粒,Janus片状纳米材...
16.[期刊]
摘要: 概述了中国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按照发展阶段介绍了传统井下数据获取方法、电缆直读通讯与测调技术、预置电缆井下参数实时监测通讯技术以及井下无...
17.[期刊]
摘要: 裂缝实时监测评价是水平井多段压裂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压裂施工停泵期间的压力包括水锤压力和渗流压力两部分,通过在井口安装高频压力装...
18.[期刊]
摘要: 为了减轻传统稠化酸在碳酸盐岩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滞留伤害,降低其对于致密碳酸盐岩改造后渗透率的伤害。提出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遮蔽在岩石表面进行改性进而缓速的方式,...
19.[期刊]
摘要: 分子层面的认识与控制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油气田开发领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分子模拟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认识,首次提出了分子采油(分子采气)...
20.[期刊]
摘要: 针对常规修井液体系存在的不足,结合平湖气田储层渗透性漏失的特点,研制了一套以改变流动介质流态为主的新型高温低渗气藏修井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
1.[会议]
摘要: 水力压裂储层改造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手段.大量高压流体注入页岩储层会显著改变岩石力学参数及其各向异性特征.本研究中,在伪三轴应力加载条件下对龙马溪组页岩...
2.[会议]
基于曲线重构的水淹层评价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储层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重构加密井水淹前的自然电位曲线和深电阻率曲线,对鄂尔多斯盆地空气渗透率小于1mD的超低渗储层进行水淹级别评价.首先,收集加密井相邻老井的测井及生产资料...
3.[会议]
摘要: 由于目前中浅层老井施工过程中对堵剂用量及组合方式没有具体优化,多凭经验确定,往往造成暂堵升压幅度小.为了提高中浅层老井转向压裂的可控性,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天然...
4.[会议]
摘要: 本文针对孤岛稠油,设计一种在微动力下发挥乳化性能的稠油冷采驱油体系,以达到在地层多孔介质的天然剪切作用下将原油尽可能乳化形成乳状液,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利...
5.[会议]
摘要: 随着对城市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大幅提高,城市附近的油井需要大深度封井,必须对大口径长管段表层套管进行取出作业,难度极大.本文提出将套铣方法应用到取表层套管的工艺中...
6.[会议]
摘要: 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孔隙细小、储层非均质性强、高压欠注等特点,常规的调驱措施如:聚合物类调驱剂、体膨颗粒、注气等难以适应.针对这一难题,本文研发了一种兼...
7.[会议]
摘要: 为了加深对压裂返排过程中砂堤形态变化和局部支撑剂颗粒运动的理解,采用离散元法模拟了不同流速下的返排过程,分析了临界返排参数.结合现场施工参数和地下裂缝形态,根...
8.[会议]
摘要: 针对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因薄互层发育体积改造受限的特点,开展水力压裂人工裂缝相互干扰的规律研究.使用Mangrove模拟软件建立3维裂缝扩展模型来模拟分段多簇压...
9.[会议]
摘要: 研制了一种基于脂肪酸酰胺磺酸钠的新型低伤害阴离子清洁压裂液,研究了NaCl、KCl、CaCl2三种不同盐类对压裂液粘度的影响,针对不同地层条件优选出最佳配方....
10.[会议]
摘要: 为预测不同施工参数下酸蚀裂缝形态变化,提高酸化压裂效果,优化酸压施工参数,本文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建立了压力场模型、酸浓度场模型和温度场模型,将三个模...
11.[会议]
摘要: 使用室内模拟井筒测试了UG原油的再启动压力P1,使用流变仪测试了UG原油恒屈服值τy并换算得到再启动压力P2.在凝点与析蜡高峰温度之间加压启动油井,井筒内胶凝...
12.[会议]
摘要: 热量是稠油注空气热采技术中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稠油注空气过程中的氧化放热行为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在200°C和225°C温度条件下,采...
13.[会议]
摘要: 实验室合成一种新型聚合物稠化剂JNCH粉剂产品,用于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的研制.本文首先以丙烯酰胺、苯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共聚...
14.[会议]
摘要: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扶余致密油砂体层面连续性差、层内非均质强,衰竭式开发采收率低、剩余油含量高,水驱开发效果差,动用难度大.为了提高衰竭开采后的采收率,开展了室...
15.[会议]
摘要: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我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常规水力压裂技术所存在的耗水量巨大、水敏伤害严重等缺点严重限制了水力压裂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与常规...
16.[会议]
摘要: 压裂技术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开采必不可少的措施,压裂液性能好坏直接决定压裂的成败.VES清洁压裂液体系具有无固相残渣、伤害小、破胶彻底、返排率高等优点,展现出良...
17.[会议]
摘要: 支撑剂对形成高导流能力通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会极大的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目前国内外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标准中对粒径分布范围划分较宽泛,需深入...
18.[会议]
摘要: 本文提出用Matlab图形学对可视化驱替实验进行分析.根据软件具有的图形处理功能与驱替采收率相关参数相联系,进行编程.对可视化驱替图片分别进行边缘检测、轮廓提...
19.[会议]
摘要: 砂砾岩油藏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快、能量补充困难.吐哈某区块为深层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依靠常规开发方式难以经济有效开发.为此,提出了一种注水吞吐开采方法,建立了...
20.[会议]
摘要: 低渗/特低渗油藏基质-裂缝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导致注入流体极易窜流、无效循环.针对低渗裂缝油藏深部调流的难题,研发自生长凝胶粒子体系.以0.35%改性聚合物...
1.[学位]
摘要: 油田注水作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决定着采油的产量和效率。目前,国内很多油田尤其是小型油田仍旧使用人工调节的方式,容易出现注水数据整合困难以及设备控制的信息滞...
2.[学位]
摘要: 油田生产的产出液中通常会含有水、天然气等物质。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地层能量降低、油层脱气,高含气井将不断增多。电潜泵作为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在油田的开采中有着广泛...
3.[学位]
摘要: 油田开发过程是一类复杂的非线性动态人与自然交互系统。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推进,油藏中油、气、水分布,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岩石、物性、含油性指标发生了...
4.[学位]
摘要: 注水开发技术是我国油田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提高原油产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方法,是通过注入水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驱使原油流动被采出的过程。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
5.[学位]
摘要: 非常规油气藏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其渗透率极低,开采难度较大,必须通过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产生水力裂缝达到增产的目的。另外,地质结构一般异常复杂,存在大量天然裂隙和...
6.[学位]
摘要: 油管结垢是油气生产到中后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油管结垢将减小油管流通面积,降低油气输送效率,甚至还会导致油气井报废,严重影响油气安全生产。传统机械刮蹭和化学溶解的...
7.[学位]
摘要: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石化西部地区的主力产油区,储层内部多分布孔洞体和天然裂缝,给现场的压裂施工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采取定向压裂并控制...
8.[学位]
摘要: 建立可靠的地质模型是解决油藏评价、管理、开发难题的基础,也是油藏和油井动态预测的保证。试井分析是获得地层参数的有效方式之一。试井分析是利用关井所测的井底压力随...
9.[学位]
摘要: 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砂岩中,而我国石油则主要分布在以陆相地层为主的沉积生油环境中,大部分为砂岩油藏,占比高于90%,开发方式多以注水开发为主。砂岩油藏水驱油效率...
10.[学位]
摘要: 我国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部分裂缝可能与水层沟通。在对该类储层进行压裂时,压开后的裂缝可能沟通裂缝性水层,导致含水率急剧上升,生产层无法得到有效动用,...
11.[学位]
摘要: 弱挥发性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藏,既具有挥发性油藏所特有的流体性质,又具有碳酸盐岩油藏所特有的复杂地质结构。挥发性油藏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流体性质的油藏,...
12.[学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常规油气资源经开发难度不断增大,产能已不足以满足需求,油气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作为石油接替资源的非常规致密油藏储...
13.[学位]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开发相关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逐渐积累出一套以酸化压裂为主的储层改造技术,其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针对酸蚀裂缝导...
14.[学位]
摘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原油开采率和满足我国石油需求量,强化采油技术在各大油田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中三元复合(ASP)驱采油技术更是表现出了优异的驱油能力,但也使得油田...
15.[学位]
摘要: 自1947年水力压裂技术试验第一次取得成功以后,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项应用广泛的开采工艺。为确保这项技术的成功施行,预测水力裂缝的扩展行为是非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