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有害植物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58篇,会议文献有8篇,学位文献有16篇等,其他有害植物的主要作者有赵友兴、马青云、黄圣卓,其他有害植物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研究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对入侵地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刺萼龙葵的3个不同生境(人工国槐林、河滩、荒坡)的植被,分析物种组成、植被多样性、植...
2.[期刊]
摘要: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是科尔沁沙地入侵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在有盐渍化的区域零星分布。为了解少花蒺藜草耐盐能力及适应机制,本...
3.[期刊]
摘要: 渤海湾贝壳堤岛具有海侵频繁、淡水稀缺、含盐量高等生境特点,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研究发现,贝壳堤岛地区蒙古蒿(Artemisiamongolica...
4.[期刊]
摘要: 【目的】薇甘菊是Ⅰ级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依靠种子进行快速蔓延传播,造成了重大生态和经济损失。通过探明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对薇甘菊繁...
5.[期刊]
摘要: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 L.是我国极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2018—2021年,在黔南独山...
6.[期刊]
广西北部湾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内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活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
7.[期刊]
广西北部湾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内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活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
8.[期刊]
摘要: 为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福建农林大学仓山校区有毒植物资源组成及毒性特点,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校园有毒植物资源,促进师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
9.[期刊]
摘要: 为探究不同生育时期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在科尔沁沙地的生理适应特性,采用随机取样法在自然条件下采集各生育时期少花蒺藜草...
10.[期刊]
摘要: 近年来,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给当地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少花蒺藜草入侵现状、适应机制和防控策...
11.[期刊]
摘要: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繁殖力、适应力和侵占力,侵入后可对当地生态环境、农林牧渔、生物多样性等造成威胁.通过对毕节市紫茎泽兰进行定性和定量...
12.[期刊]
摘要: 采用培养皿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喜树碱与10-羟基喜树碱对白车轴草、大吴风草、三色堇、麦冬和鸢尾的作用.通过检测5种草本观赏植物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叶片相对...
13.[期刊]
摘要: 对广西芒果树叶片苔藓的发生情况及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广西芒果主产区的南宁市(武鸣区、兴宁区)和百色市(田东县、田阳县、田林县和右江区).在南宁市开展...
14.[期刊]
摘要: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材料,在观察其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埋种深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 表明:粗毛牛膝菊种子小,长仅为1.3~2....
15.[期刊]
摘要: 通过查阅外来入侵植物的文献资料、植物标本信息并结合野外调查,确定了目前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约有18科48属66种.同时分析了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原产地、入...
16.[期刊]
摘要: 明确外来物种适宜生境的分布对外来物种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较早地建立隔离带和监测区,以有效防止入侵物种向潜在栖息地蔓延.以外来人侵植物意大利苍耳(Xant...
17.[期刊]
摘要: 为揭示不同降雨年型下C4外来杂草与C3作物的竞争机制,以C4外来杂草反枝苋和C3作物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降雨年型(高雨量、正常雨量和低雨量)...
18.[期刊]
摘要: 本文以江西省的气候条件为基础,结合实地气象因子观测,对柳树、杨树、白榆、樟树、构树等5种木本植物进行了抗逆性研究,以探讨这些植物在干旱、高温的适应能力,为筛选...
19.[期刊]
摘要: 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原产于热带美洲,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极强,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和各类果园、经济作物园中的绿篱树种.自引进我国以来,...
20.[期刊]
三裂叶豚草入侵对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机制——以辽河干流为例
摘要: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明确生物入侵对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探索...
1.[会议]
摘要: 近年来,随着小麦栽培水平的提高,野杂麦、野燕麦、节节麦、雀麦等禾本科有害植物快速发展、蔓延,已成为局部麦田有害植物优势种群,介绍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
2.[会议]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和笔者多年来对湖南省植被资源调查研究的经验,发现湖南省的外来有害植物有62种,隶属23科46属。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有: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土...
3.[会议]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现有外来入侵植物91种,隶属于27科7...
4.[会议]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由于外来物种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正在成新的威胁,这种威胁同时又加剧了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外来入侵植物正危及...
5.[会议]
摘要: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导致本地土著植物物种的消失,破坏生物多样性,属外来有害物种,被辽宁省林业厅列为...
6.[会议]
摘要: 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有害植物对侵入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6年该有害植物传入六安市,现已迅速扩散,并开始侵入林地。本文通过对六安市...
7.[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外来有害植物的入侵机制的分析,结合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用生态位理论指导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危害分析的建议。
8.[会议]
摘要: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国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几率也随之大大增加,我国植物检疫工作形势严峻,有数十种外来有害生物猖獗危害,数百种危险生...
1.[学位]
摘要: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作为重要的外来入侵种之一,已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使当地农林业生产...
2.[学位]
摘要: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 Griseb.)原产南美洲,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在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广泛...
3.[学位]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种子的分子检测及在山东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黄顶菊是新近传入我国的外来入侵植物,正在由其初发地河北省向山东省扩展蔓延。本论文调查了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分布,并采集了山东省及其周边的黄顶菊种子,对这些种子的I...
4.[学位]
摘要: 近年来,西花蓟马成功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爆发成灾。西花蓟马的入侵不仅给我国农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本地某些土著物种产生强有力的竞争。为明确西花蓟马是否...
5.[学位]
摘要: 三裂叶豚草是重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该恶性杂草的防治已成为杂草学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三裂叶豚草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尽管人们...
6.[学位]
摘要: 植物内生细菌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对宿主植物有固氮、促生、抗病、抗逆等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因此,植物内生细菌是植物微生态...
7.[学位]
重金属Cd胁迫下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活性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变化,如生物入侵。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外来生物引起的生物入侵已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功能造成了多重影...
8.[学位]
摘要: 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L.)Hitchc.)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许多热带地区,其在19世纪70年代被...
9.[学位]
摘要: 黄顶菊为近年新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有害植物,自2001年在河北省衡水湖首次发现以来,现已蔓延至河北省、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区,仅河北省在2007年黄顶菊严...
10.[学位]
摘要: 为了明确互花米草的无性繁殖规律,为刈割防治适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二都村,对互花米草自然种群的分蘖、根茎密度和地下器官可溶性糖...
11.[学位]
紫茎泽兰矿质营养元素变化动态、次生代谢及其入侵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摘要: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cng.),英文名为Crofton weed或Pamakani,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杂草。原产于南...
12.[学位]
摘要: 入侵我国西南地区的恶性杂草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对农业、林业、草场牧场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