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八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8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11篇等,海底的主要作者有庞广昌、王连芬、于子山,海底的主要机构有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将崇高与生态观结合起来,是用生态意识对传统崇高概念的再认识,亦是对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整合。本文以康德等人的崇高美学概念为参照,结合部分在生态语境下对"崇高"...
2.[期刊]
摘要: 据新华社2010年7月18日援引《解放军报》消息,中国北极科考队在白令海大陆坡进行的海洋生物生态系统调查中发现,自令海生机勃勃的海底生物世界令人叹为观止。中国...
3.[期刊]
摘要: 近日,正在东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在首次作业的国产大型生物观测与诱捕系统成功回收,带回大量海底生物及影像资料。
4.[期刊]
摘要: 不久前,当3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乘坐袖珍潜艇“阿尔文号”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底探测火山口间隙泉时,出乎意料地发现:尽管海底深度已超过2414m,呈现...
5.[期刊]
摘要: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intertidal benthic macro-algae in ten sections of sout...
6.[期刊]
摘要: 189 samples divided from 10 sedimentary cores collected in the studied area of ...
7.[期刊]
摘要: 2009-12对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5条断面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9种,其中纽形动物1种,多毛类31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类25...
8.[期刊]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在不同重要场合阐释了家风对民风、社风、党风的重要作用。从传统文化中延续而来的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文明家庭建设、和谐社...
9.[期刊]
摘要: 在浩瀚无际的大海海底,到处都有神秘的洞穴。它们有的幽静、深邃,在那里柄身的海底生物令人恐怖;有的激流汹涌、永不停歇,犹如陆地上的地下河流;有的喷出股股水流,夹...
10.[期刊]
摘要: 印度尼西亚海底生物加工业潜力大,可以制成药物与化妆品,价值约9万亿盾。印尼海洋理事会甚至估计,海底生物加工业产生的价值,比渔业经济潜力大5倍。2012年2月2...
11.[期刊]
摘要: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
12.[期刊]
摘要: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以下简称ABC方法)是利用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来监测海洋环境污染的状况,由英国学...
13.[期刊]
摘要: 于2006年2、4、7和10月在福清核电厂运行前对其邻近潮间带不同底质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采样,以了解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结果表明,该核电...
14.[期刊]
摘要: Three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iofauna on the bathing beach of Qinhuangdao were ...
15.[期刊]
Chen Guanghui,Pioneer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摘要: Through the three-dimensional organic agricultural system he devised, Chen has ...
16.[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ω-6亚油酸对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市购的ω-6亚油酸以口服、腹腔注射、耳静脉注射3种方式作用于小鼠,分别在3、2、2h后取血分离血清,用...
17.[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螺旋藻(Spirulina)碱性蛋白酶酶解肽对家兔腹腔黏膜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盐析法从螺旋藻中提取可溶性螺旋藻蛋白,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螺旋藻蛋白...
18.[期刊]
摘要: 三江源不仅是中国的水塔,也是亚洲的水塔。青藏高原的生态意义是世界的,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它的认识都很有限。
19.[期刊]
摘要: 对海洋底栖生物,尤其是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人工鱼礁系统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为制定...
20.[期刊]
摘要: 为研究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于202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南黄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野外观测和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
1.[会议]
摘要: 对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多元分析技术对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5种,平均密度为406个/m2...
2.[会议]
摘要: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2007年春季(4月)所设的15个取样站所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计78种大型底栖动物,报道了大渔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
3.[会议]
摘要:
4.[会议]
摘要:
1.[学位]
深海热液口微生物-病毒互作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肿瘤转移活性的研究
摘要: 深海热液口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具有黑暗、高压、低氧、缺乏营养以及富含多种矿物质等特点。自从上世纪70年代发现深海热液口存在独特的生物群落以来,深海热液口...
2.[学位]
摘要: 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区域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等与其生存的环境关系密切。在长江口,长江每年带来的巨大入海水量、泥沙量、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对长江口沿岸生态...
3.[学位]
摘要: 青岛近岸海域及苏北近岸海域是南黄海两个较典型的近岸水域,两个海域有我国重要的渔场。底栖生物在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海洋环...
4.[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青岛湾潮间带两个断面6个站位共6次采样所获得的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结合环境因子,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
5.[学位]
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sp.西松烷二萜类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 为进一步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对采自中国南海三亚眉山附近海域的软珊瑚Sinulariasp.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体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