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8篇等,其他的主要作者有张凤君、谢凤、黄文芳,其他的主要机构有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本人从蛙场选址、大棚建设、池水和温度调节、蝌蚪孵化和饲养、成蛙饵料、消毒等方面介绍了黑斑蛙反季节养殖技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黑斑蛙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2.[期刊]
摘要: 在2个玻璃箱中,模拟自然界环境,分别观察棘胸蛙在越冬阶段摄食、发病、死亡情况及温度、水质等外界环境对其越冬的影响.试验历时107 d,结果表明:亲蛙能在室内安...
3.[期刊]
人工环境下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的研究
摘要: 2009年9月26日-10月6日对人工养殖环境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非繁殖期,棘腹蛙幼蛙早于成蛙出来觅食...
4.[期刊]
摘要: 本文对金线蛙不同发育时期蝌蚪的后肢骨进行双重染色,研究其骨骼的发育.结果显示,金线蛙后肢骨的发育模式基本遵循着由近端到远端发育的顺序,体现了金线蛙由水栖到陆栖...
5.[期刊]
摘要: 从患病的美国青蛙(Rana grylio)肝脏组织中分离到3个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肝1-1为致病菌.经VITEK-AMS-60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
6.[期刊]
摘要: @@ 作者从病蛙的皮肤病灶上分离出3个菌株,经人工感染发现皮1-3菌株为病原菌,经鉴定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现报道如下...
7.[期刊]
摘要: @@ 日前,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蟾蜍养殖产品开发信息交流大会落下帷幕.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授、技术人员和来自养殖业第一线的专员养殖人员,还有新...
8.[期刊]
摘要: @@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是对农业有益的动物.看似丑陋的蟾蜍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
9.[期刊]
摘要: @@ 近一年来,社会上有关对蟾蜍脱衣技术炒作十分火热,据笔者调查了解,其中有真有假也有诈,人们要尽快识破蟾蜍脱衣宣传中的误导,走出误区,不再上当受骗.
10.[期刊]
摘要: 为探明桑植趾沟蛙(Rana sangzhiensi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雌、雄蛙间的主要性状比值进行差异性检验...
11.[期刊]
摘要: 为了解夏、秋季节交替时(7-8月) 泽陆蛙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对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体温及其所处环境的气温...
12.[期刊]
摘要: 为丰富牛蛙(两栖类)血液生理比较细胞学等方面的基础资料,采用心脏取血法对牛蛙的血细胞种类及不同季节血细胞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蛙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
13.[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评价吡虫啉和敌百虫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毒性.[方法] 以中华蟾蜍蝌蚪为指示生物,研究吡虫啉、敌百虫以及这2种农药混合作用下的急性毒性.[结果] 在吡...
14.[期刊]
摘要: 为了探究在棘胸蛙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饲料的营养水平与水温对其的影响,在蝌蚪30日龄时采用5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和3种不同水温进行饲养,测定蝌蚪的体长、体重及变...
15.[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
16.[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林蛙皮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
17.[期刊]
比较中华大蟾蜍不同个体间galectin-3 cDNA分子多样性
摘要: 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某一个体的皮肤第一链cDNA中克隆到多个编码半乳糖凝聚素3(Gal-3)的cDNA.为分析该现象在中华大蟾蜍中...
18.[期刊]
摘要: 为探寻防治棘胸蛙红腿病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的药物、用药方式及药物配伍,对自然发生红腿痛的棘胸蛙进行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及杀毒先锋、醛毒杀、肠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