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固沙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63篇,会议文献有43篇,学位文献有71篇等,防风固沙林的主要作者有张广才、于卫平、常兆丰,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机构有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通过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自然更新和防护功能4个指标来反映河北坝上地区北京杨和樟子松2种主要人工固沙林的生物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北京杨随着林龄的增长,死亡株数...
2.[期刊]
摘要: 干旱区沙尘释放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对沙尘释放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认识沙尘释放。选取西北干旱区风沙危害频发的典型县城新疆托克逊县南郊防护林作为研究对...
3.[期刊]
摘要: 为探究MICP技术与超旱生植物联合进行防风固沙的可行性,基于MICP技术对流沙进行处理,选择霸王、无芒隐子草和白沙蒿3种超旱生植物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液...
4.[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胡杨幼龄林叶水势、土水势的影响,为引洪灌水胡杨幼龄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沿岸2~4年的胡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
5.[期刊]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在资源保护和节约能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其中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和荒漠化治理,对遏制土地沙漠化,防治沙尘暴蔓延,...
6.[期刊]
摘要: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到风蚀荒漠化的威胁,土壤风蚀现象严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危害。植被的落叶期是土壤风蚀严重的季节,为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下灌木林带...
7.[期刊]
摘要: 利用新疆昌吉州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分析了昌吉州土地沙化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防沙治沙技术措施的应用,为昌吉州防沙治沙措施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8.[期刊]
摘要: [目的]明确培养条件(碳源、氮源和pH值)对木腐真菌生长的影响,为延长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使用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柳沙障沙...
9.[期刊]
防风固沙林栽植技术及灌溉方式探究——以小海子村西行口生态治沙项目为例
摘要: 文章以肃南县明花生态造林及生态治沙项目中的小海子村西行口治理区为例,从防风固沙林栽植技术以及配套造林灌溉设计,总结肃南县北部地区沙漠防风林的栽植管理技术和灌溉...
10.[期刊]
摘要: 新疆沙化土地治理的长期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在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使生态脆弱状况得到有效治理,绿洲生态安全得到进一步巩...
11.[期刊]
摘要: 树立生态理念,推动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高沙防治工作效率.为此,探究国内的沙防治工作的工作目标、私有林发展对沙防治的影响,并阐述我国私有林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12.[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西北生态环境问题,简述了西北干旱地区概况,从西北林业发展防风固沙的作用入手,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13.[期刊]
摘要: [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植物应对外界刺激的重要酶类,其表达可有效改善植株抗逆能力.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木本油料植物,其产量和品质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
14.[期刊]
摘要: 文章阐述了新疆温宿柯柯牙百万亩高效景观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总结了柯柯牙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改造模式、营建方法...
15.[期刊]
摘要: 为提高多枝柽柳的耐盐性,探讨K+加入后多枝柽柳在生理方面的变化,以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为空白组,以含200 mmol/L NaCl的1/2 Ho...
16.[期刊]
摘要: 十二师222团位于阜康市三工河流域下游,通过近10年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其防风林建设影响分析得出,团场防风林为非充分灌溉,能够维持团场防风林生存极低的灌溉定额是遵...
17.[期刊]
摘要: 沙柳作为防风固沙的重要灌木资源,对阻止土地沙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榆林地区沙柳资源的调查,研究沙地沙柳林带对防风功能的影响,为榆林地区的防风同沙工作提供...
18.[期刊]
摘要: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同时能够改善局部环境和稳定气候.主要阐述了民勤沙漠化地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希望为环境保护及治理土壤荒漠化提供...
19.[期刊]
摘要: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主要措施之一,松树生长速度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根系较发达,适合种植在西部沙区.主要分析了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植松造林的要求,并根据风沙区的...
20.[期刊]
摘要: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之一。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燥,严重缺水,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防沙治沙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固沙造...
1.[会议]
摘要: 风蚀危害是影响流动沙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在跟踪调查纱网沙障野外固沙造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行了纱网沙障固沙成效的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带状纱网沙障后改...
2.[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直剪仪,对内蒙古中西部的5种典型乡土植物柠条、沙棘、杨柴、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土壤水分下不...
3.[会议]
摘要: 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杨柴(Hedysarum leave)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飞播年限杨柴灌木林群落组成、枝条数、生物量...
4.[会议]
摘要: 水是毛乌素沙地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的制约性因子.本文采用压力室制作了穗槐、油蒿、柠条、羊柴、沙地柏5种灌木的p-v曲线,分析了各水分参数下5种灌木的耐旱特性,并选...
5.[会议]
摘要: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也是广西头号生态问题.广西岩溶区涉及10个市、77个县(市、区)、779个乡镇(林场),岩溶区土地...
6.[会议]
摘要: 观测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篙(A.arenari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 ...
7.[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沿沙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演变方式,及其后期形成的积沙带植被结构与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近数十年来,随内陆河上游来水减少,固沙林内水分...
8.[会议]
摘要: 文章以位于晋北风沙区右玉县贾家窑6种人工林地(11a油松林、21a油松林、23a华北落叶松林、17a油松+柠条混交林、柠条林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
9.[会议]
摘要: 选取退化草原常见水土保持植物种柠条为研究对象,对植物不同株行距的林带防风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两个季相期,植物在四种株距布设方式下林带的防风效能粗...
1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沿沙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演变方式,及其后期形成的积沙带植被结构与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近数十年来,随内陆河上游来水减少,固沙林内水分...
11.[会议]
摘要: 针对不同配置模式的行带式造林带,对不同带宽的带间植被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带宽为10~16m时靠近林带2m处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
12.[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西辽河平原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现状、成因分析,论述了该区的土地沙漠化呈发展趋势,属沙漠化迅速发展地区.有必要从管理手段、技术措施进行调控,充分利用该...
13.[会议]
摘要: 为探索滨海沙地木麻黄水肥耦合协同管理技术,开展以有机肥为水载体配施磷肥试验,并与等吸水量的保水剂进行比较,探讨有机肥在木麻黄水肥协同管理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4.[会议]
摘要: 本研究以阿拉善地区吉兰泰、塔木素、拐子湖的天然梭梭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优树选择.通过优良林分选择、目测初选、每木调查、综合选优的方法,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优选指...
15.[会议]
摘要: 本文对17年生的固沙林固沙效益进行了分析测定.为研究固定沙地植物群落演替种间联结,1983年在固定沙地内设置永久样方40块,通过1983、2001和2007年...
16.[会议]
摘要: 本文在研究低覆盖度(15%-25%)行带式同沙林的水量平衡和防风同沙机理后,调查赤峰市敖汉旗不同带间宽度内水平空间和不同时间梯度上的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
17.[会议]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蒸发抑制剂对土壤水分蒸发和分布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蒸发抑制剂(Guilspare)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分析,确定了在现有滴灌条件下较为合理的施用量,以期为提高沙漠公路沿线土壤...
18.[会议]
摘要: 本文拟研究迎风坡叠加、阻沙网叠加以及背风坡叠加三种尼龙网沙障叠加模式下的阻沙量变化规律,为高立式沙障优化布设提供理论依据。指出,3种不同叠加模式的积沙量都随着...
19.[会议]
摘要: 为了了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科尔沁沙地2个典型人工固沙林小叶杨(Populus s...
20.[会议]
摘要: 调查了海拉尔市巴音岱林场不同分布格局、不同带间距的人工樟子松林带内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林草界面生态学效应。研究了林草界面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的...
1.[学位]
摘要: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和严酷的自然条件,流动沙地上很难自然恢复起固沙植被。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50多年的科学试验研究探索出高寒沙区阻沙固沙途径,即采用高立...
2.[学位]
摘要: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是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沙治沙体系,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低覆盖度固沙方法”。低覆盖度防沙治沙体系打破了传统研究认为的植被覆...
3.[学位]
摘要: 河北省北部处于首都的上游,既是北京的沙源地,又是风沙的必经通道,在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河北省营造了大量的人工固沙林。为了掌握河北省...
4.[学位]
摘要: 砂生槐灌丛是西藏高原所特有的植被,长期以来在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持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对砂生槐灌丛退化...
5.[学位]
摘要: 新疆沙区属于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地区,水资源匮乏,植被盖度低,沙丘活化,大风、沙尘暴、扬沙、浮尘等风沙危害对新疆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方面均产生巨大...
6.[学位]
摘要: 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土地退化类型之一,探究其逆转恢复过程与机制对于认知和指导沙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机碳是土壤肥力和生态恢复效应评价的关键...
7.[学位]
摘要: 本文对风水复合侵蚀区植被恢复常用的植物种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8.[学位]
摘要: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是指人工造林一行或者多行乔灌木,带是指多行乔灌木之间的空间土地或者叫植被修复带。行带式是由窄林带(占地面积15%-25%)与宽的自然植被修...
9.[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风速测定和林带实地调查及室内数据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内乔灌木防护林结构及其防风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林带结构的...
10.[学位]
摘要: 本研究以聚乳酸纤维(PLA)材料沙障为研究对象,于2007至2011年间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对PLA沙障1m×1m、2m×2m和3m×3m规格的风速、地表蚀积...
11.[学位]
摘要: 植被是建立在一定的地表环境要素配置基础上的地带性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揭示植被影响下半干旱风沙区地表环境演变机...
12.[学位]
摘要: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主要沙地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持续扩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多年来防风固沙、恢复生态成为该地区造林的主要目标,研究地营造了大量的杨树、山...
13.[学位]
摘要: 人工防风固沙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决定其生态功能持续发挥的重要前题。论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黄羊滩沙地不同类型人工固沙林(草)为研究对象,界定了人工固沙林生态稳定性...
14.[学位]
古浪县生态林带道路建设对近域城镇环境与经济生活影响的预测分析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全国荒漠化的土地总面积达到262.2万km2,占据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7.4%,其中,风蚀原因荒漠化的土地总面积...
15.[学位]
摘要: 台湾海桐(Pittosporumpentandrum)和台湾栾树(Koelreuteriahenryi),可作为防风固沙树种,本课题组前期引进这两树种至闽南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