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83篇,会议文献有41篇,学位文献有93篇等,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的主要作者有李铁刚、翦知湣、陈木宏,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的主要机构有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分形理论揭示了海岸线的自相似性,海岸线分维数实现了海岸线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描述的转变。以Canny算子法为主,结合目视解译,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了盐城市2006-2...
2.[期刊]
摘要: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U-Pb测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YZ08孔沉积相和锆石U-P...
3.[期刊]
摘要: 北部湾地处南海西北端,区域广布硅酸盐和石灰岩类,迄今对其全新世气候、古生态环境演进过程及其背景驱动因素等还有待加强了解。为此,在北部湾南部海盆钻取了全新统岩芯...
4.[期刊]
摘要: 障壁沉积体系(障壁岛)是滨岸浅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常见于以波浪为主的陆源碎屑海岸地区.由于构造过程、基底地形、波浪潮汐作用等因素,全球障壁岛分布不均,主要集...
5.[期刊]
马尼拉海沟1.4 ka B.P.以来浊流事件沉积及其成因机制
摘要: 浊流是远距离沉积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底浊流广泛存在于海底峡谷或海沟。马尼拉海沟位于南海东北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板块汇聚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热带)...
6.[期刊]
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ICESat-2海面点数据去噪处理及精度评估
摘要: ICESat-2卫星搭载先进的光子计数式激光雷达ATLAS,使用全新的测量方式获取海量的光子点云数据。光子计数激光点云由于受海洋表面噪声以及水中穿透性较强等因...
7.[期刊]
南海南部上白垩统—始新统Rajang群浊流沉积物源-汇对比分析
摘要: 南海南部新生代沉积中发育有大型三角洲、下切水道、深水浊积扇等油气有利勘探带,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其中,位于中央婆罗洲、形成于上白垩统—始新统的Raja...
8.[期刊]
菲律宾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对不同区域环境的响应
摘要: 为了解菲律宾海放射虫的区域分布特色,利用同样的样品处理方法,对菲律宾海及其邻近海域的44个表层沉积样中的放射虫进行对比分析,鉴定统计了500个属种,物种多样性...
9.[期刊]
摘要: 对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北翼LYK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属种组合进行研究,共鉴定底栖有孔虫50属67种,介形类30属46种,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钻孔内底栖有孔虫...
10.[期刊]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A气田沉积体系定量表征及海平面变化周期性探讨
摘要: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明确其沉积背景、演化规律、探讨深层储层保存机制是提高地质油藏预测准确率的关键。综合利用岩心、测井...
11.[期刊]
上新世/更新世之交太平洋经向翻转流演化−海山结壳Nd同位素记录
摘要: 随着北半球冰盖的发育,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太平洋经向翻转流(PMOC)对全球海洋热量分配和大气CO2在深海的封存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关于PMOC与北...
12.[期刊]
摘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严管严控围填海迫在眉睫.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卫星遥...
13.[期刊]
摘要: 自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综合环球考察航次发现深海多金属结核矿物后,国内外先后掀起了对国际海域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的热潮.我国 自1983年在南太平洋海域开展了...
14.[期刊]
摘要: 发生于白垩纪中期塞诺曼期—土伦期之交的大洋缺氧事件2(OAE2)被认为是研究大洋缺氧事件形成与其他地质过程异常的重要窗口.重建晚塞诺曼期OAE2事件发生之前的...
15.[期刊]
摘要: 作为黄河口地区两种典型的植被群落类型,芦苇群落(Comm.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群落(Comm.Spartina alterni...
16.[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南极斯科舍海东南部DC-11岩芯生物硅、有机氮、TFe2O3与有机氮同位素的年代学分析,重建了该海区3.4万年以来古生产力与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
17.[期刊]
摘要: 作为黄河口地区两种典型的植被群落类型,芦苇群落(Comm.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群落(Comm.Spartina alterni...
18.[期刊]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是位于中国东部华南大陆边缘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具有较大油气潜力。目前东海陆架盆地油气的发现均来自于新生界,对中生代残留地层的各方面特征认识不...
19.[期刊]
IPCC AR6解读之海洋热浪的变化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
摘要: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详实的证据和多元的方法全面更新了对海洋热浪事件过去以及未来变化的认知并基于观测、实验室研究等对其影响和...
20.[期刊]
摘要: 志留系花瓣海百合动物群短暂分布于华南板块上扬子陆表海区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地层中。本文依据花瓣海百合科腕部特化方式和形态学特征划分为6个类群,包括:Petal...
1.[会议]
摘要: 蒸发岩作为一种化学沉积岩,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首先,蒸发岩本身就是一种矿产,诸如石膏、石盐、钾盐等,尤其钾盐更是农业上的重要肥料来源.其次在油气方面,蒸发岩作...
2.[会议]
受溶解有机碳(DOC)影响的寒武纪古海洋——来自塔东盆地沉积岩的碳同位素记录
摘要: 对比研究塔东盆地七条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发现,库鲁克塔格北区的岩性、同位素地层曲线及有机碳—无机碳同位素的相关性等均与南区及TD2井在时间上是先后对应的关系.该现...
3.[会议]
摘要: 新远古代氧化事件之后大气氧含量已接近现代水平,普遍认为在新远古代之前海洋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硫化环境,在新元古代之后海洋转化为一个相对氧化的SO42-环境,这个转...
4.[会议]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碳同位素特征指示的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摘要: 早寒武世第二统第四阶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后生动物种属经历了锐减与之后的缓慢复苏.前人在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中上部发现了含有大量的三叶...
5.[会议]
摘要: 古亚洲洋海域范围的确定是讨论其与古特提斯洋演化关系的基础,而扬子地台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海洋演化关系是讨论古特提斯洋开启时间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地史时期在有限的...
6.[会议]
摘要: 渤、黄、东海是典型的物源供给丰富的宽广陆架环境,形成的全新世沉积记录十分丰富.本区域潮汐作用、陆架环流作用和沉积物重力流导致的物质输运都很活活跃;陆架沉积动力...
7.[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多种综合数据对环南极——30°S区域古水深进行重构,绘制了不同年代的古地理位置及对应的古水深图,分析了南大洋自90 Ma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试图找寻...
8.[会议]
北大西洋晚白垩世大洋缺氧-富氧事件中Fe同位素研究及其古海洋意义
摘要: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1-2]指白垩纪时期海洋中大量有机碳埋藏的短暂时期,记录了全球碳循环的主要扰动.最...
9.[会议]
摘要: 研究表明东古特提斯洋大致沿云南西部及东南亚地区的昌宁-孟连-清迈-劳勿-文冬一线封闭,其演化历史与分处于大洋两侧的滇缅泰和印支陆块的古地理位置及碰撞拼合紧密相...
10.[会议]
藏南贡扎剖面赛诺曼阶/土伦阶与三冬阶/坎潘阶界线附近地层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
摘要: 为了研究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及其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本文对藏南贡扎剖面白垩纪赛诺曼/土伦阶和三冬阶/坎潘阶界线附近的浅海相沉积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对比研...
11.[会议]
摘要: 北秦岭地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主要包括宽坪群、二郎坪群和秦岭群,是研究原特提斯洋北界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本文以构造解析为基础,通过筛分北秦岭地体及华北块体南缘...
12.[会议]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假性热释光特征及其对古海洋大型溶解有机碳库的启示
摘要: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是新元古代大冰期事件以后沉积的第一套地层,记录了地球历史上最为显著的无机碳同位素负异常(最负达-15‰).这一碳同位素...
13.[会议]
摘要: 大塘坡组/湘锰组是形成于南沱冰期和江口/长安冰期的连续、完整、有机质含量高的沉积岩,是很好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扬子地台3个不同水深的大塘坡组/...
14.[会议]
摘要: 氮元素(N)不仅是氨基酸、核酸、色素等生物分子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对生物生产力和生命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下,氮的生物地球...
15.[会议]
摘要: 本文认为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中典型的非静海相原生磷块岩和白云岩能够作为记录古海水Mo同位素组成的有力指标,并很好地指示出早寒武世全球海洋的氧化程度己经达到现代海...
16.[会议]
摘要: 海陆过渡相环境下的钙质底栖生物壳体的生长主要受河流输入淡水和海水消长变化影响所引起的水体盐度和营养盐输入量控制。钙质生物壳体的δ18O值与水体盐度密切相关,而...
17.[会议]
摘要: 超慢速洋脊是全球洋脊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演化方式,对研究洋脊扩张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目前海洋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西南印度洋脊...
18.[会议]
摘要: 作为南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西南次海盆记录了大陆张裂到海盆扩张的丰富信息,形成了中央裂谷、线性海山及沉积盆地。随着海盆往西南方向的延伸,洋中脊逐渐转变...
19.[会议]
摘要: 针对新元古代后期海洋异常的碳同位素变化,Rothman et al.(2003)提出一个两箱海洋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用来解释“雪球地球”之后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
20.[会议]
摘要: 根据曾提出的“氧化还原分层的埃迪卡拉纪海洋”模型(Li et al.,2010),这一时期古海洋的表层氧化,表层之下是含铁、缺氧的,而近岸有硫化的水体发育。因...
1.[学位]
摘要: 地质历史时期典型生物灭绝事件期间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海洋碳硫循环的重建,对人类正确认识现代环境和生物危机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晚奥陶世海相...
2.[学位]
晚奥陶世古海洋环境演化过程——来自塔里木和中扬子地区的沉积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摘要: 奥陶纪末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首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受到重创。关于此次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奥陶纪古海洋学研...
3.[学位]
摘要: 南海南部位于热带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古海洋学研究对了解整个南海以及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在第四纪冰期旋回中洋流的变迁及对气候的响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浮游有孔...
4.[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对普里兹湾北部陆坡P1-03岩芯沉积物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学演变特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⑴发现52万年以来共发生了8次较大的冰筏...
5.[学位]
摘要: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其具有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物记录了过去海洋环境变化以及东亚大陆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是研究现在和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场所,南海北部陆坡...
6.[学位]
摘要: 渤海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共经历了9次海岸线变化事件,发育有三套海相地层。分别是全新世形的第Ⅰ海相地层,在晚更新世形的第Ⅱ、第Ⅲ海相地层。莱州湾作为渤海三大海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