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5篇,会议文献有10篇,学位文献有15篇等,龙门石窟的主要作者有张乃翥、李心坚、赵声良,龙门石窟的主要机构有龙门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红外成像监测与分析——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
摘要: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
2.[期刊]
摘要: 绢本设色,高63.7cm,宽17cm。英国博物馆藏。这件作品最初是作为像幡使用的。旁有题记:“南无大圣地藏菩萨”。地藏的信仰在唐代十分流行,与别的菩萨像不同,...
3.[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保存了大量有关宗教、美术、服装、建筑等方面的实物和资料,被称为“大型石刻艺术的博物馆”。中日两国的学者都对龙门石窟进行过多角度的研究,首先都离不开对其...
4.[期刊]
地理研学,我们永远在路上——2018龙门石窟地理研学活动有感
摘要: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祖籍洛阳的我,只寥寥来过几次,但卢舍那大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讲...
5.[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是北魏和唐代石刻造像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艺术珍品.以龙门石窟为例,在对其政治本真性、经济本真性、文化本真性剖析的基础上,对旅游语境下的世界文化...
6.[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唐代造像数量多,保存也相对较好,这为研究唐代佛像造像的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唐代佛像颈部有三道蚕节纹,不仅被称为佛身三十二相之一的瑞相,更是龙门石窟唐...
7.[期刊]
摘要: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石窟,内存北海王元详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补充孝文帝南伐诸多细节,可丰富龙门石窟早期造像史内容,可展示北魏皇室贵族与僧侣阶层交往...
8.[期刊]
摘要: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洛阳,汉唐时代因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繁荣,这里曾经积淀了丰厚的域外文明的遗迹.该文捃集洛阳龙门地区出土的粟特人佛塔遗存、中原僧人弘扬天竺...
9.[期刊]
摘要: 在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中,有一件雕刻作品《行走的石窟—敦煌飞天》非常引入瞩目。它高99宽126,由龙门石窟木板刀刻传承人手工费时费工完成,...
10.[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是唐代佛教艺术,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了石刻建筑的世俗化情调.吸收融合了印度与中亚佛教艺术特点,形成了独具中国民族的艺术特色.本文阐述了龙...
11.[期刊]
摘要: 洛阳,地处洛水北岸而得名,自夏始有13个王朝定都,有五千年文明四千年建城史,华夏发源地.河图洛书、儒、释、道、玄、理,科举制度肇始于此,丝路起点与隋唐大运河在...
12.[期刊]
摘要: 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有北魏广川王国造像龛11个,题记7处。广川王国造像所处窟顶位置反映其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该组造像以大龛为中心、周围小龛围绕的布局结构在北魏王...
13.[期刊]
摘要: 北魏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昙曜是北魏时期的大德高僧,为北魏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对北魏及后世的佛教产生深远影响,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4.[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皇家佛教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区域发育的石灰岩地质构造及其多种次生构造,诱发窟龛产生诸多病害,并主导其演化趋势.区域地质构造在宏观上主导石灰岩地...
15.[期刊]
摘要: 1963年9月,宿白教授带着我和丁明夷到龙门石窟进行毕业考古实习。2018年2月,宿白老师仙逝,恰是我到龙门石窟实习55周年。特发表此文以示悼念。
16.[期刊]
摘要: 洛阳龙门石窟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是早就闻名中外,并独具风格的胜地.深秋季节,我在游览过嵩山少林寺后驱车龙门....
17.[期刊]
摘要: 冬游中原,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大巴到停车场,然后乘坐景区交通车进入。迎面而来的是1962年仿河北赵州桥建造的龙门石桥,由于伊河比洨河宽阔,所以用三座"赵州桥"相...
18.[期刊]
摘要: 龙门石窟之所以名冠天下,多赖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之功。如果说龙门石窟是世界佛教造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奉先寺则当之无愧的是这座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
19.[期刊]
摘要: 《谁在收藏中国》这是一本讲述早期北美博物馆如伺在亚洲最动荡的几十年中,争抢中国文物的纪实作品20世纪90年代,本书作者卡尔梅耶在哈佛大学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发现了...
20.[期刊]
摘要: 张夏组碳酸盐岩是龙门石窟主要造窟地层,水岩作用强烈.近年来酸雨进一步加剧了龙门石窟碳酸盐岩的溶蚀.为了对龙门石窟的保护提供相关资料,需进一步探讨鲕粒灰岩的抗风...
1.[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前人经验和作者在龙门石窟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春季石质文物加固材料及使用技巧.对于非文物本体的防水加固封护采用低碱水泥沙浆,并针对大型石质文物配合锚杆共同...
2.[会议]
摘要: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石灰岩质石窟的代表.石灰岩独有的特性一方面使石窟能得到较好地保存,另一方面,风化的防治却是一个难题.现在...
3.[会议]
摘要: 龙门石窟属于露天石质文物,相对馆藏文物来说更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所以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龙门石窟的保护不是通过一两个工程就能解决的,更多...
4.[会议]
摘要: 龙门石窟自开凿以来,长期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造成雕刻的风化剥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雨水、冷凝水、地下水等的侵蚀.洞窟渗漏水是危害石窟安全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但是长...
5.[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凝结水对石质文物的危害,详细观察和记录了龙门石窟的凝结水,研究了凝结水病害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地质大学研制的专用仪器测量了龙门石窟的凝结水...
6.[会议]
摘要: 自然风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保存的最大的问题,而其风化与水和盐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水对石窟的影响问题,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勘查和试验,基本查清了影响云冈石...
7.[会议]
摘要:
8.[会议]
摘要:
9.[会议]
摘要: 龙门石窟在开凿时利用丰富多彩的彩绘颜料对窟龛和造像进行了装饰,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现存彩绘装饰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总结了龙门石窟彩绘装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并就龙门...
10.[会议]
摘要: 本文从分析洛阳龙门石窟的风化现状入手,结合3个试验洞窟(潜溪寺、皇甫公窟和路洞)的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将龙门石窟的破坏作用系统地分为力学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1.[学位]
摘要: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这里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龙门峡谷山水风光景色怡人;也是著名的文化遗产风景区,众佛集聚无比神圣。龙门石窟正式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
2.[学位]
摘要: 本文选择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窟室——宾阳洞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其艺术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以宾阳洞为代表的龙门北...
3.[学位]
摘要: 龙门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其艺术价值及佛教文化等都深受艺术家与研究学者的青睐,由此而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文献与资料,资料的繁杂与苦涩使普通大众对其优秀的文化...
4.[学位]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学界对佛教艺术以及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置于佛教文化史的背景之下,意在通过对佛教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
5.[学位]
摘要: 本文基于当前学术界对佛教及佛教艺术,对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诸多探究近况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礼佛图这一特殊题材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