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476篇,会议文献有97篇,学位文献有9篇等,工程技术的主要作者有韩跃清、杨亲民、余玮,工程技术的主要机构有本刊记者、清华大学、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一直怀着“做中国味十足的吉他”梦想的张荣,将发源于西班牙的吉他,和中国用来制作古琴、古筝的竹子结合,诞生了全新的全竹系列吉他。全竹吉他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吉他制...
2.[期刊]
摘要: 爱岗敬业、踏实勤奋、专业专注,这是他给同事的第一印象。他就是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网河南省电力公...
3.[期刊]
摘要: 常东旭,现任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直流中心豫南站站长。参加工作14年以来,扎根一线是他的坚持,忠诚担当是他的信条。他以特高压情怀为底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带出了...
4.[期刊]
摘要: 面对组织重托,他毅然挑起重担,一脚踏入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实验之门,一次次深入现场,最终抛洒热血、以身许国。28年间,他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5.[期刊]
摘要: 大数据中心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空间结构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给大数据中心项目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利用BIM技术,在数字空间完成大数据中心的三维建模,结...
6.[期刊]
摘要: 1月13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22年工作会议上,授予10名员工“2021年度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7.[期刊]
摘要: 高密度电阻率法因其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开发和建设场地的前期岩溶探测工作中。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某工程场地岩溶探...
8.[期刊]
摘要: 建筑工程存在周期长、技术性强、复杂性高等特点,致使合同不可能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再加上合同中措辞不当、语义不明,甚至是合同前后约定矛盾等,这些都是索赔产生...
9.[期刊]
摘要: “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铁列车的研制成功,对运行轨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钢轨焊接接头是轨道强度的薄弱环节,焊缝的牢固程度决定着列车的行驶速度、运行安全和舒适程度...
10.[期刊]
摘要: 长期、大量的阅读,让谢晓尧对外界信息保持着敏锐的直觉,对于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技术应用的研究,则是谢晓尧一生奔跑和追逐的方向。2021年11月2日,雨后的贵州师...
11.[期刊]
摘要: 焊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中运用较为广泛的连接技术,是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中国兵器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卢仁峰先生的口述材料进行整...
12.[期刊]
摘要: 为探究运动状态下服装间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的单层服装间隙量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步行时的力学状态与间隙量。首先,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人体与...
13.[期刊]
摘要: 水电站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河道长期采沙,大坝运行管理、汛期洪水的冲刷、水力学因素等叠加作用,河道边界条件、水流流态、河相关系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河床下切,...
14.[期刊]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甲霜灵和霜霉威为标样,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内标物,使用HP-5色谱柱和具有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精甲霜灵和霜霉威盐酸盐进...
15.[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务工程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安全监督工作必须要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力.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水务工程安...
16.[期刊]
摘要: 当前,由于各类新技术的涌现,机械产品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在机械工程中,技术管理能力从一个侧面体现为产品的竞争力.本文结合机械工程的特点,分析了提升技术管...
17.[期刊]
摘要: 如今的杨成兰,庆幸回到家乡,在植物的香味与温度中穿行,成为一个造梦者。通过为客户定制“非遗+生活美学”的研学产品使更多人认识传统侗布织染技艺,了解传统侗布织染...
18.[期刊]
创新为高质量检修赋能——记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类专家(二级)高嵩
摘要: 30余载与电网朝夕相伴,每当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生病”他都能精准“治愈”。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电网主网架铺设的每一个区域,创新攻克多项电力技术难题,建立国网河南省电...
19.[期刊]
摘要: 都说6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点儿没错。6月9日,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到了晚上就忽然风雨来袭,雷电交加。“10千伏岗工线线路故障,需要马上巡线抢修。”20...
20.[期刊]
摘要: 结合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建设实际和安全管理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体系强安、科技兴安、制度保安”为抓手,探索建立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工程本质安全共同...
1.[会议]
走近“南柳”,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之人物观微——从1920-1954年的项目工程看柳士英的建筑思想
摘要: 本文从建筑史、人物史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柳士英先生的人物生平与创作实践项目之间的联系,涵盖其早期在上海、杭州、安徽落地的建筑作品;中期在长沙,主要是抗战胜利后...
2.[会议]
摘要: 在张謇主导的近代南通城市建设的中后期,本土建筑师孙支厦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他的专用建筑师.孙支厦设计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
3.[会议]
摘要: 笔者参加纪念梁思成先生和《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旧址的座谈会.这不仪具有很深刻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我们当前的建筑界还有很强针对性的现实意义.要继承和发扬梁先生和《...
4.[会议]
摘要: 卢毓骏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的一位建筑师.本文通过史料梳理,着重探讨卢毓骏在防空建筑学领域的贡献.首先分析卢毓骏研究防空建筑的时代背景和原因,进而将卢毓骏...
5.[会议]
1932年的一份建筑评论——浅析刘既漂《武汉大学建筑之研究》
摘要: 聚焦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刘既漂所著的《武汉大学建筑之研究》一文,梳理刘既漂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建筑理念,结合20世纪初社会和媒体对建筑的认知的情境,从...
6.[会议]
摘要: 奚福泉是受新建筑思潮影响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本文以奚福泉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平面形式与功能、立面外观与对称性的角度分别对居住建筑及...
7.[会议]
摘要: 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及其理论、思想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渠道与载体分有几部分,分别是报纸、期刊、著作、译作、城市规划方案、手稿、信件与...
8.[会议]
摘要: 长期以来,多数国人只知道李四光先生对石油突破和地震预报有重大贡献。其实对于地热的贡献更加重大。原因在于地热资源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持久性。地热的利用不仅节省了煤...
9.[会议]
池际尚院士对构造岩石学的贡献——池际尚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
摘要: 池际尚院士1950发表的论文《滨州费城附近Wissahickon片岩之构造岩石学》,运用岩组学的方法研究了Wissahickon片岩及其花岗岩化岩石的组构特征...
10.[会议]
水利史研究所原所长胡步川纪事——献给水利史研究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
摘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国内多家...
11.[会议]
摘要: 每个时代皆有英杰之典范,在中国清末民初时期,詹天佑的名字,让中国人引为自豪和骄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詹天佑开中国自建铁路之先,创建中华工程师学会,主...
12.[会议]
长江见证他的功劳——记长江委首届"十佳老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允中
摘要: 他十分重视提携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在技术上对年轻人提出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推荐他们去参加外单位组织的技术活动和承担学会的职务。他参加了新建长江医院...
13.[会议]
摘要: 一定用实际行动报党、报国、报先辈、报人民之恩,做到在岗位上爱岗敬业,退休后余热生辉,老有所为,爱党至上,为国争光.基于这种思想,1992年退休,早已为自己退休...
14.[会议]
为科技事业奉献不止——记安徽省老科协副会长、滁州市老科协会长胡成功
摘要: 2004年胡成功从市政协主席岗位退休后,当选为滁州市老科协会长,同时还被推选为安徽省老科协三届副会长.按照省老科协分工,胡成功同志主抓市县老科协组织建设工作。...
15.[会议]
摘要: 水利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是关系到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事情,一定要容百家之言,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要慎重决策,尽量避免失误,一定要有无私无畏...
16.[会议]
摘要: 曾思敏仍然精力旺盛,不坠青云之志,乐以忘忧地为老科协的崇高事业发挥着余热,默默地为繁荣家乡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他抱定的宗旨是:“老有所为,乐于奉献,广交朋友,增...
17.[会议]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做贡献——我参与解放牌"拉煤王"系列车型的开发
摘要: 笔者是一汽的老科技工作者,曾和几位原汽车研究所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退休后发挥余热,受聘于解放分公司"汽研生产设计室"做"快速反应"工作,直接深入市场了解用户,...
18.[会议]
摘要: 本文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董伯川从事建筑事业的经历.包括北京前门外交通银行建筑设计的情况及20世纪30年代修缮天坛祈年殿的记载,以及董伯川与建筑有关的一些经...
19.[会议]
摘要: 在董石麟院士八十寿辰之际,通过一首诗,介绍了董石麟院士在现代空间结构领域的伟大成就,赞扬了董先生一生奉献于空间结构事业的科学精神,并提出董先生为社会培养了许多...
20.[会议]
摘要: 闽北多廊桥,但从各廊桥梁枋上所留之名看,木匠尤其是木拱廊桥的主墨木匠,多来自江西、浙江以及本省宁德等地区,闽北本地的极少.本文首先介绍了茫荡镇谢地村造桥木匠、...
1.[学位]
摘要: 王选(1937-2006)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者。1970年代开始采用跨越式方法开创性研制出第四代激光...
2.[学位]
摘要: 茅以升(1896-1989),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和工程教育家。其卓越的工程创新思想为中国桥梁建设、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茅以升的工程创新...
3.[学位]
摘要: 徐中(1912-1985),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1952...
4.[学位]
摘要: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最早出洋留美的幼童学生之一,是学习西方追求科技真理的先驱,是中国铁路事业与铁路工程技术的开创者与奠基人,是后世的楷模。詹天佑10岁时,适逢留学...
5.[学位]
摘要: 梅自强是中国纺织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梅自强早年留学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他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
6.[学位]
摘要: 潘际銮是国际著名的焊接专家,中国现代焊接理论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
7.[学位]
摘要: 中国近代建筑的设计者包括在华的外国人、近代中国人两方面,该论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以他们在建筑设计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为研究范围,如他们的创业环境,他们的执业状...
8.[学位]
摘要: 中国当代建筑师崔恺作为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的骨干力量,他本人、以他为名的个人工作室及其建筑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于国内外建筑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的“本土设...
9.[学位]
摘要: 本文在学术界第一次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赵长庚教授的学术思想。赵长庚教授是我国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研究的先驱,是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的首席专家,是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