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5篇,学位文献有4篇等,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的主要作者有宋海洋、杨奎松、丁卓群,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的主要机构有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安徽大学历史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译审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从1927年5月下旬到党的“八七”会议前后,蔡和森提出并坚持了“以暴动对付暴动”策略,这一策略是我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这一时期的不...
2.[期刊]
摘要: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导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围困武汉政府。共产国际全力帮助武汉政府摆脱困境,其代表鲍罗廷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经济上,提出“战略退却”策略;军...
3.[期刊]
摘要: 4·12政变至7·15"分共"会议期间,中共为了挽救大革命的失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中共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共产国际的一些...
4.[期刊]
小议蔡元培在1927年“清党”运动中的表现——兼与崔志海先生商榷
摘要: <炎黄春秋>杂志2002年11期刊载了崔志海先生撰写的<蔡元培的为人与风范>一文(以下简称崔文),对蔡先生的为人与风范极为推崇,笔者阅后获益匪浅.但崔文认为,...
5.[期刊]
摘要: "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国民政府仍试图以政令、党纪和宣传使蒋介石服从,对蒋是否采取军事行动却一直犹豫不决。郭沫若认为这些举动是向反革命妥协的表现,并在《脱离...
6.[期刊]
摘要: 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取得了绝对军权,下拨军费完全由他支配。有一种开销蒋介石从不吝啬,那就是在军队内部培植亲信。蒋介石的这一行径,引起国民党...
7.[期刊]
摘要: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
8.[期刊]
摘要: 因“中山舰事件”而闻名的李之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李之龙最后死于国民党的反共屠刀下,而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未能获得“烈士”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9.[期刊]
摘要: 吴稚晖并没有掌握“清党”的实际权力,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实力促成全面清党,蒋介石的态度才是“清党”问题的核心。其实这时的吴稚晖只是蒋介石的代言人。但由于吴稚晖为“...
10.[期刊]
摘要: 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邓演达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和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一起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在黄埔军校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及教育长期间,他高度重视学员...
11.[期刊]
摘要: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
12.[期刊]
摘要: DENG Yan-da is an outstanding revolutionist of Chinese democratic and the found...
13.[期刊]
《独立评论》派对共产主义革命认知差异的原因——以蒋廷黻、胡适为中心
摘要: The controversy of the concept of "suppressing" and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op...
14.[期刊]
摘要: 蒋介石和戴季陶早年都曾投身于民主革命大潮,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有所贡献.他们后来却先后背叛革命,在政治上相互提携,在理论上同流合污.这与二人亲密无间的私人关系密...
15.[期刊]
摘要: 鲍罗廷对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直接推动成立临时联席会议和召开国民党三中全会,主张用法律手段收回英租界,领导提高党权、反对蒋介石独裁的斗争...
16.[期刊]
摘要: 孙中山去世后不久,"戴季陶主义"就问世了."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是国民党反共的客观需要,也是国民党试图完善三民主义的尝试."戴季陶主义"既为国民党反共提供了理...
17.[期刊]
摘要: 共产国际远东局对中山舰事件性质的认识是有关中山舰事件研究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中较少为人注意的方面.实际上,事发半年后,远东局通过深入考察广州的社会...
18.[期刊]
记忆缺失与文本呈现:“三一八”惨案女烈士研究——以魏士毅个案为中心
摘要: 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杨德群和魏士毅三位女大学生不幸殉难。长期以来,刘和珍、杨德群广为人知,魏士毅却被历史所遮蔽,其间蕴含着历史记忆架构下的话...
19.[期刊]
摘要: 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廖案"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作为国民党新领袖和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与军事实力人物蒋介石尚能够密切配合,各扬其长.国民党"二大"之后,随...
20.[期刊]
摘要: 在国民党"一大"会上,孙中山将宣言的执行任务交给了对联俄容共表示反对或不满的林森、谢持、邹鲁等中央执监委员.苏俄顾问鲍罗廷因担心他们会将国民革命路线化为乌有,...
1.[学位]
摘要: 20世纪中国政治的重要特点是派别活动普遍化。国民党派系尤为复杂,可以说,不研究派系就不可能全面了解国民党。国共正面抗争的第一个回合中,西山会议是这段历史的关键...
2.[学位]
何为革命?革命何为?——1927年国共分裂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对革命的阐释
摘要: 革命可谓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宏大的历史现象之一,而革命一语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划分,清王朝统治之前,由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合理性尚且存在,革命经常与大破坏...
3.[学位]
摘要: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他指使国民革命军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实行“清党”。“清党”的同时,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