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造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17篇,会议文献有15篇,学位文献有82篇等,混交造林的主要作者有陈健波、翟明普、郭东强,混交造林的主要机构有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设置4个不同面积大小林窗并补植乡土树种油樟(Cinn...
2.[期刊]
摘要: 2018年,在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80 m×100 m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海拔1300 m,坡度20°),在监测样地内设置320个5 m×5...
3.[期刊]
摘要: 于2016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以毛竹纯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的胸径结构、群落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4.[期刊]
摘要: 大花序桉为优质锯材树种,宜作长周期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尾巨桉为优良纸浆纤维等工业用材树种,适合作中短周期中小径材人工林培育,两种桉树培育目标、方式不同,任一...
5.[期刊]
摘要: 为探明混生观光木的毛竹林群落特征,分析有利于观光木更新和生长发育的毛竹林群落。于2019年,在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下坂村,采用样地法对混生有观光木的3种毛竹林群...
6.[期刊]
摘要: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
7.[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纯植和与杉木混交2种栽植模式下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木荷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营建于福建省南...
8.[期刊]
摘要: 对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湿加松P.elliottii×P.caribaea人工混交林及桐棉种源、土贡...
9.[期刊]
摘要: 通过调查闽北地区杉木纯林下套种的闽粤栲,初步探索闽粤栲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套种10 a后的闽粤栲树高总生长量最高为9.47 m、胸径总生长量最大为9.86 ...
10.[期刊]
摘要: 为研究杉木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效应,以33年生纯杉木林、7杉木3火力楠混交林和7杉木3米老排混交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的生长效果。结...
11.[期刊]
摘要: 混交林是由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立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而且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分健康、稳定。介绍了混交林的特点、种间关系的基本理论以及混交林...
12.[期刊]
摘要: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
13.[期刊]
摘要: 以泉州湾河口人工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研究不同红树林恢复(桐花树、秋茄、秋茄-桐花树混交林)...
14.[期刊]
摘要: 对25年生木荷+杉木混交林及对照纯林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荷树高性状外,混交林、纯林间各性状差异均显...
15.[期刊]
摘要: 营造混交林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简单介绍了营造混交林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价值,并结合广西的地域特点,对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原则与方案进行了进一步...
16.[期刊]
摘要: 比较分析了杉木与红锥混交林中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10年生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当郁闭度相近时,7杉3锥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17.[期刊]
摘要: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
18.[期刊]
摘要: 为探究杉木纯林引入观光木转化为异龄复层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观光木纯林、杉木纯林和杉木林下套种观光木...
19.[期刊]
摘要: 为探讨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的可行性以及树种混交比例对林木生长情况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不同混交比例的M1(85%杉木15%灰木莲)、M2(70%杉木30%灰...
20.[期刊]
摘要: 对不同坡位的托里桉与灰木莲、尾巨桉混交林以及托里桉纯林林分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对托里桉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中坡能够显...
1.[会议]
摘要: 针对福建地区长期砍阔栽针引起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的栽培方式.分析天然林采伐迹地炼山形成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形成与发育、群落特征与林分生...
2.[会议]
摘要: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旨在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与效益,增加森林碳储量。但是,该造林项目对碳汇造林地的要求非...
3.[会议]
摘要: 本文围绕混交林造林这一主题,对其优点、原则进行分析、其在环境改善以及林木生产上的作用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为相应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4.[会议]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三明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混交比例2: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
5.[会议]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三明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混交比例2: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表明结果,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N、P含量大小...
6.[会议]
摘要: 通过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后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
7.[会议]
摘要: 经多年实验,以杉木为主,毛竹(母竹)为辅的混交造林模式,适宜在湖南省桃江县丘陵地区造林.在一般立地条件下,杉木十余年可成林皆伐(间伐),伐后林种即由杉木林转变...
8.[会议]
摘要: 对福建省闽清县20年生的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采用湿地松∶杉木=5∶5的株间混交方法与混交...
9.[会议]
摘要: 通过对黔中地区不同类型猴樟混交林及猴樟纯林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猴樟×楠木、猴樟×女贞、猴樟×马尾松混交林和猴樟纯林中猴樟根径≤1mm和1...
10.[会议]
摘要: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和高阿丁枫(Altingia excelsa)9和12a生混交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过程分析表明,10a生前,西南桦的胸径...
11.[会议]
摘要: 本研究设计了7个主要造林树种的16种混交模式,在黄河三角洲新淤地上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不同模式林分树种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中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比...
12.[会议]
摘要: 根据鄂西南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从苗木培育、栽植、栽后管理、采收和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等方面,制定了一套较系统的日本柳杉-马桑-黄连混交栽连模式技术规范.该规范...
13.[会议]
摘要: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按-牛肋巴、巨尾桉-厚英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凯里市林业生态建设状况,介绍了营造人工混支林的优越性,提出了凯里市发展人工混交林建议.
15.[会议]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模式对侧柏生理特性的影响,于2004年对侧柏与油松的混交林以及纯林中侧柏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叶片水分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
1.[学位]
摘要: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人工林养分平衡和长期生产力的关键。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酶类对于驱动凋落物分解,释放养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针-阔混交林被认为是加快人工林...
2.[学位]
摘要: 本研究参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样地技术规范,在2011年建设的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松栎混交林4ha长期监测样地内设置24个种子收...
3.[学位]
摘要: 农林复合又称为复合农林业或者混农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又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农林复合也因此成为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及边缘...
4.[学位]
摘要: 为探索鲁中砂石山退化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林分蓄水保土效益,选择适宜砂石山退化山地的混交造林模式,为山东省乃至整个华北的砂石山退化山地混交林的营造及恢复提供借...
5.[学位]
摘要: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石灰岩山地森林植被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对指导其林地植被恢复和造林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
6.[学位]
摘要: 黄河三角洲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是“十二五”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的重要地区。但是该地区土壤的盐渍化程度非常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创...
7.[学位]
摘要: 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态公益林类型,在区域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开展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对针阔混...
8.[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以3种油茶幼林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对其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存活率、生长量和产油率,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对油茶幼林3种造林模式的存活率、生长量、经...
9.[学位]
摘要: 胡桃揪和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拥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造林实践表明,通过对胡桃楸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混交,其生产力远高于各自纯林,表现出良...
10.[学位]
摘要: 本研究对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按不同带宽(6m、10m、14m、18m)进行皆伐后,栽植樟子松、落叶松和红松进行带状诱导改造,通过实地取样和实验分析得到各样地...
11.[学位]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的代表。如今,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森林砍伐、片段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各项...
12.[学位]
摘要: 本文于2012年(5~10月)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共9个林隙,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编为1~9号)为研究对象,选取3、4、5、6、7和9号样地做凋落物...
13.[学位]
摘要: 本文以黑龙江大兴安岭过伐林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涵养水源功能、生产力功能、碳储量功...
14.[学位]
摘要: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拥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造林实践...
15.[学位]
摘要: 本文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补植改造,补植苗木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苗,选取补植样地为BZ1、BZ2、BZ3、BZ...
16.[学位]
摘要: 森林生长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是研究林分生长规律的重要途径,开展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复杂的混交林生长与结构模型研究,不仅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方法问题,并且对揭示...
17.[学位]
摘要: 酚酸类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随着近些年来人工纯林多代连栽生产力下降问题的日益严重,森林土壤酚酸类物质也开始引起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认为...
18.[学位]
摘要: 本研究在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种马尾松+桉树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旨在阐明马尾松+桉树混交对林木生长效应和土壤理化性...
19.[学位]
摘要: 长期的纯林经营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到林业生态建设的转变,需要因地制宜地对林分进行改造,将传统的纯林经营模式改变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