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分析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77篇,会议文献有17篇,学位文献有174篇等,森林土壤分析的主要作者有竹万宽、杜阿朋、王海燕,森林土壤分析的主要机构有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探究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PE)对了解森林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凋落叶输入是调节激发效应的重要因素,其对激发效应...
2.[期刊]
摘要: 为明晰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土壤-酶活性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揭示滨海森林生态系统养分迁移规律,以高山榕、红鳞蒲桃为优势种的两种典型次生林(高山榕...
3.[期刊]
摘要: 【目的】检测云南八角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八角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潜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7个县的八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4.[期刊]
摘要: 为了更直观科学地反映祁连山浅山区退耕地土壤和植被生态效益的变化,对祁连山浅山区山丹大黄山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覆盖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
5.[期刊]
摘要: 为改善传统土壤监测过程效率低、成本高及扩展性差等缺点,在分析OBIA技术和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端对端的多分辨率遥感土壤监测算法。该算法使用O...
6.[期刊]
摘要: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林龄的东北红豆杉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同时测定土壤养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通过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养分...
7.[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不同演替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对结构分形特征的响应,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生态功能予以数据支撑。[方法]选择滇中磨盘山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
8.[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纬度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以期揭示我国沿纬度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MBC含量变化的效应和机制,为气候变暖条件下阐...
9.[期刊]
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免炼山林地更新模式的季节动态响应
摘要: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
10.[期刊]
摘要: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
11.[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恢复过程中4种不同植被类型(樟子松、花棒、柠条和沙柳)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
12.[期刊]
摘要: 通过研究边坡位置、恢复年限和刈割对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绿化边坡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坡坡面、坡底种植槽和坡顶自然山地...
13.[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
14.[期刊]
深圳丘陵地带不同植被类型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分布特征,对摸清森林土壤结构形成及其碳稳定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以深圳市丘陵地带针叶林、阔叶人工林和次生阔叶林等3种不同植被...
15.[期刊]
摘要: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
16.[期刊]
摘要: 河岸林土壤和植被对高地养分的滤除功能是河岸带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基础。揭示特定河岸林土壤氮含量的时空格局对高地氮输入的响应,有助于加深对河岸林氮滤除过程和机制的认...
17.[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质(SOM)组成和稳定的影响。以典型黑土区29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红外光谱和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对农田、草地...
18.[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季树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探究气象因子对刺槐蒸腾的影响,为估算林木耗水和林分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9.[期刊]
摘要: 为探究闽南沿海地区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季节变化响应,以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尾巨桉、肯氏相思、木麻黄和湿地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
20.[期刊]
摘要: 【目地】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结合多因子对其解释,旨在为天山云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地统计学和GIS技术...
1.[会议]
摘要: 为探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吸存潜力,选取演替时间为15a(演替初期)、47a(演替中期)、110a(演替后期)3个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的土壤有机...
2.[会议]
摘要: 采取发育于5种不同岩性类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和页岩)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林不同土层(0~20 cm 和20~40...
3.[会议]
摘要: 本文阐明土壤碳库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土壤碳固存的机制和途径,对于缓解陆地系统碳汇饱和,延缓和迟滞全球变化的速率和规模具有重要而急迫的意义.
4.[会议]
摘要: 林参复合经营是辽东山区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之一,而林下参的生长对于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其中,土壤质量是制约人参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5.[会议]
摘要: 为探索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运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和分形理论,研究了迎河小流域7种植物群落的土壤颗粒组成及粒径分布非均匀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
6.[会议]
摘要: 在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外界环境敏感的高纬度森林变化非常明显,即高山林线的变化.研究林线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山地景观管理有重要意义...
7.[会议]
摘要: 通过研究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差异性发现:土壤pH差异较大;表层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升高.森林土壤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表层土壤中营养元素含...
8.[会议]
哈尔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生态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哈尔滨市三个地形区,六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地理学和生态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9.[会议]
摘要: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森林植被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1.土壤的孔隙度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较大,一般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越大,土壤的渗透性能就越好;2.流域内...
10.[会议]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进行原位观测,发现该人工针叶林土壤是CO2的一个排放源,林地土壤CO2通量比无凋落物处理下CO2通量高57%,凋...
11.[会议]
摘要: 利用CDMA IX网络,将在森林采集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数据传榆到远程计算机监测中心,整个系统由现场数据采集器和土壤信息监测中心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器依靠蓄电池和...
12.[会议]
摘要: 通过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毛竹林地0-60cm 层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27%和55...
13.[会议]
摘要: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在苏南丘陵区杉木林、栎林、马尾松林3种林分内进行叶凋落物客置后分解速率及其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rn 结...
14.[会议]
摘要:
15.[会议]
摘要: 本文对三种不同森林系统中氮素的含量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素是一种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土壤中氮素的存在主要以有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存在,而前者...
16.[会议]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植被组成、结构,凋落物的类型和质量,进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量及其组分的变化.本文在江西省安福县选取了具有15年利用历史的撂荒地和...
17.[会议]
摘要: 以贵州西部喀斯特地区4种人工纯林(刺槐林、杜仲林、桤木林、冰脆李林)为对象,对其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与养分关系进行了初步...
1.[学位]
摘要: 近年来,将天然次生林改造成人工林并进行长期集约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经营管理措施的不同容易对土壤有机碳库造成显著影响。香榧(Torreya ...
2.[学位]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存在部分,森林土壤碳储量超过全球土壤碳储量的三分之二,森林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中CO2浓度和含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3.[学位]
摘要: 以淮北地区蚌埠市怀远县古城镇某一人工林地为对象,在林地、林地排水沟渠采集及毗邻农田采集75个点位土壤样。在分析测试基础上,解析土壤氮磷赋存形态、有机质含量及其...
4.[学位]
摘要: 生态系统内C、N、P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值特征,能够揭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元素相互影响的规律,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日益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焦点。闽楠(Ph...
5.[学位]
中亚热带不同退化林地植物叶片-凋落物层-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摘要: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亚热带区域发展的主题。本研究以湘东山地丘陵区不同退化程度林地(石栎-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马尾松-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檵木...
6.[学位]
摘要: 土壤养分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来源。测定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工作量大,程序繁琐,成本...
7.[学位]
摘要: 为了系统研究典型黑土区土壤退化、土壤恢复引起的导气率及土壤结构指数变化规律,分别以未经开垦天然次生林(0a)和开垦年限为17a、30a、40a耕地土壤为研究对...
8.[学位]
摘要: 本研究取大兴安岭岭北部的兴安落叶松林重度、轻度火烧迹地以及未过火样地,运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s),研究了火烧对0-5cm和5-10cm土层的土壤理化...
9.[学位]
摘要: 长春和哈尔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对其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研究有利于城市造林实践和绿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有关城市森林绿地球囊霉素相关土壤...
10.[学位]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城市化也日渐加快,然而城市化对木本植物、鸟类、土壤,木本植物与鸟类间关系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
11.[学位]
摘要: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团聚体形成及团聚体内碳、氮循环的影响,本文以大兴安岭1987年“5.6”大火重度火烧迹地经过人工恢复(兴安落叶...
12.[学位]
摘要: 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也是重要的CO2和N2O排放源,以及CH4吸收汇,对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探讨森林采伐后土壤碳储量和温室气体通量的变...
13.[学位]
摘要: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研究将有助于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碳氮估算不确定性,而采伐干扰对其日动态有何种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同步观测我国温带帽...
14.[学位]
摘要: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规律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地处我国寒温带地区,其地带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林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