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风化、土壤进化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2篇等,土壤风化、土壤进化的主要作者有陈智、赵永来、麻硕士,土壤风化、土壤进化的主要机构有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碳酸盐岩溶蚀是喀斯特山区主要成土方式,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对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
2.[期刊]
摘要: 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水稻土形成发育过程中由于铁锰的迁移转化而在土体中形成了管状结核,了解结核的形貌和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揭示成土环境条件变化和土壤发生演变规律.采...
3.[期刊]
摘要: 本试验利用生物炭具有有机碳含量高且稳定不易降解,能快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等特点,研究生物炭改良风沙土的机理和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碳有效的降...
4.[期刊]
摘要: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3种不同植被盖度的草地选择3种风速进行野外原位测试,获得了不同植被盖度草地的风速廓线和输沙量.结果表明,草地风速廓线总体上呈...
5.[期刊]
摘要: In order to evaluate wind velocity resistance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fa...
6.[期刊]
摘要: 针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草地,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20%盖度退化草地、40%盖度带状柠条修复草地和60%盖度冰草修复草地进行原位测试,...
7.[期刊]
摘要: 为确定径流条件下坡耕地的侵蚀规律,采用不同流量对10°及15°坡的坡耕地进行径流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坡面土壤的产流量、产沙量随流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增...
8.[期刊]
风蚀风洞风速监控系统的研究-基于PLC和Labwindows/CVI
摘要: 主要利用Labwindows/CVI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风蚀风洞风速监控系统中PLC与PC机的串行通信,并实现变频器的启动、复位和报警等开关量的自动控制,从而...
9.[期刊]
摘要: 为了加强水土流失的野外动态监测,需要对坡面径流进行采样,然而传统的人工采样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监测要求.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抽屉式坡面径流采样器,以取代传统的人...
10.[期刊]
摘要: 矿物风化过程中盐基离子释放遵从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种化学计量关系一般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获取。本研究采用pH 7.0的 EDTA-乙酸铵溶液将土壤中的交换性盐...
11.[期刊]
摘要: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剖面层次的黏土矿物组合和铁、铝氧化物的特征,揭示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黏土...
12.[期刊]
摘要: Abstract[Objective]Strong soil erosion affects profoundly soil development on s...
13.[期刊]
摘要: 珠江三角洲平原具有上千年的围垦历史,其土壤发生演变过程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开展此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揭示人为耕种下土壤发...
14.[期刊]
摘要: [Objective]Strong soil erosion affects profoundly soil porosity of slope lands....
15.[期刊]
摘要: 以辽西朝阳挖掘的17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为例,基于系统观测和描述土壤野外形态特征,确定了评价古土壤发育的8项土壤剖面野外形态指标,建立了土壤剖面野外形态发育...
16.[期刊]
摘要: 崩岗是华南花岗岩红壤区特殊的水土流失形式,而广东省的崩岗侵蚀隐患最为突出。选择广东省崩岗侵蚀典型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崩岗...
17.[期刊]
摘要: 为了解崩岗侵蚀与风化壳裂隙发育的关系,通过野外调查风化壳剖面特征、风化壳裂隙走向和数量与崩岗口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研...
18.[期刊]
摘要: 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黄土高原北部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变化趋势及社会背景因素,为草地沙化的有效遏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呈"整...
19.[期刊]
摘要: 本研究通过多次测定甘肃酒泉地区甘草地的风蚀量、土壤含水率和地表粗糙度,分析种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防治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
20.[期刊]
摘要: 简要介绍了土地荒漠化在全球及我国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土地的研究概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时风沙土的水分、养分和物理性状产生的影响,提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