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气象基本要素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92篇,会议文献有22篇,学位文献有14篇等,海上气象基本要素的主要作者有李崇银、郑崇伟、宋晓姜,海上气象基本要素的主要机构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利用2013—2019年胶州湾观测站的地面观测数据,探究胶州湾大雾的气候特征及不同下垫面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根据下垫面、大雾季节分布及类型占比,可将...
2.[期刊]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大气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5月2—6日福建省沿海地区的一次持续性海雾过程及其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持续5天的海雾天气过...
3.[期刊]
摘要: 利用设立于珠江口海域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逐日数据集ERA-Interim,对珠江口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环流...
4.[期刊]
摘要: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ECMWF细网格10 m风资料,与大连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5类实况风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类实况风向平均误...
5.[期刊]
摘要: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HMW-8卫星红外4-1通道数据、卫星可见光云图和地面常规观测数据,对2020年3月7-8日渤海海域出现的大范围海雾形成的天气背景和低...
6.[期刊]
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大气边界层特征及能见度分析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9-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发展和消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气能见度预报的着眼点.结...
7.[期刊]
摘要: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VDRAS反演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从渤海湾西岸和南岸移入的两条阵风锋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维持机制.结果 表明:西岸阵...
8.[期刊]
摘要: 海洋气象环境复杂多变,船舶航行风险随时间演变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本文从时空分析的角度出发,动态评估船舶的航行风险:选择风场、海流、海浪、海温等4种动态因素和海...
9.[期刊]
摘要: 风不仅驱动了上层海洋的环流,也是深层海洋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本文主要研究了北太平洋北部的风能输入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包括风向表面波、表层地转流和表...
10.[期刊]
摘要: 本研究利用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的24个模式...
11.[期刊]
摘要: 全球增暖背景下更加频繁和持续的海洋热浪事件已经对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对于海洋热浪的海气相互关系和对区域气候制作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基于19...
12.[期刊]
摘要: 北太平洋副极地海区作为全球海洋三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igh nutrient and low chlorophyll,HNLC)海区之一,其浮游植物生长受到...
13.[期刊]
摘要: 根据台风强度和近岸水位等选取了对上海影响较大的4个典型台风,并根据实测资料比选确定适合长江口及杭州湾区域的台风最大风速半径公式.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台风模型,并采...
14.[期刊]
摘要: 福建是我国沿海几个相对多雾区之一,而南部沿海海雾发生频率高于北部沿海.该文利用沿海自动站、浮标站资料对闽南沿海海雾过程中温度、风、海温条件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海...
15.[期刊]
基于Himawari-8的东中国海日间海雾检测阈值分析及其能见度反演的研究
摘要: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CALIOP获取到的云层和气溶胶的垂直剖面信息,分析了2015年7月—2021年6月期间过境东中国海的数据,得到大量的海雾、低云、中高云和海表...
16.[期刊]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40 a海风锋的遥感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海风锋的卫星识别以及遥感分析方法和技术在海风锋三维结构和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风锋的遥感研究已经在...
17.[期刊]
摘要: 基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海表面温度(SST)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等数据,利用形势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8年3月27日—4月2日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的成...
18.[期刊]
摘要: 根据渤海湾区域地面自动站、浮标站和海上平台站记录,选取2014—2019年11月—次年3月由典型弱冷空气引起的大风个例,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区域盛行风、影响系统...
19.[期刊]
摘要: 利用2017—2021年自动站资料,提取闽东沿海海雾过程,分析了闽东海雾月际分布特征,归纳了海雾高发期,再利用6 h一次的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海雾...
20.[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和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走航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影响船舶通航北极航道的关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的...
1.[会议]
摘要: 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下旬出现的一次持续性西南大风进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是北部湾西南大风天气的高层关键系统;2...
2.[会议]
摘要: 使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夏季北部湾海面西南大风的典型天气形势,根据地面气压场分布特征分为三种类型:西南暖低压型、南海热带气旋型和西南低涡型;并由此分析得到...
3.[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2004-2012年渤海湾埕北油田A平台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以及塘沽、秦皇岛、兴城和龙口4个环渤海沿岸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渤海中西部海...
4.[会议]
摘要: 受观测技术手段的局限,以往对广东沿海的海洋观测较少海岸带地区地处海陆交界区,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造成离岸不同距离上站点的气象特征也有不同。为此,基于离岸不同距离...
5.[会议]
摘要: 2014年5月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在永兴岛海洋站楼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气观测实验.本文从这些实测数据出发,应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求解消光方程的方法来反演大气柱粒...
6.[会议]
摘要: 简要论述了Copula理论与几种常用二维Archimedean Copula函数的性质和适用性、联合概率分布与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以及两种条件概率,介绍了模...
7.[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FY和MTSAT卫星资料、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黄渤海浮标站资料、黄渤海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等对发生在2015年4月28-29日的渤海海雾...
8.[会议]
一个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的太平洋SSTA准20年模态时空演变特征
摘要: 利用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研制发展的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模块化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2),在1945~1993 年COADS 逐月平均资料...
9.[会议]
摘要: 通过对2003-2008 年期间的周平均Argo 海温资料进行小波分析,给出了全球上层海温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荡显著性和强度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形...
10.[会议]
摘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1998~2006 年热带及副热带TMI 反演获得的海温资料(TMI SST)和Hadley 中心海温资料(HadISST1)在气候尺度上的异同...
11.[会议]
摘要: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等对2005年6月1日至3日黄海海域伴随大气波导的一次海雾过程发生区域再现,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循环3DVAR同化(WRF循环3DVA...
12.[会议]
摘要: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对2011年3月12日1次黄、东海层云-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东海层云和黄海海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
13.[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1979-2009年共31a的高分辨率NCEP-CFS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印度洋海区的季节平均风速风向分布,6级以上大风频率的分布,并分析了海表风速的...
14.[会议]
摘要: 近十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温度显著升高,海冰覆盖面积急剧减少,同时,近几个冬季,欧亚大陆的极端低温事件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合成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5.[会议]
摘要: 利用日本气象厅历史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中心海表温度(SST)资料和降水资料,研究了1951—2010年东北夏季降水与前期西...
16.[会议]
摘要: 利用Scripps和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
17.[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米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含量时空...
18.[会议]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南太平洋春季区域天气特征,结合南半球船舶海上保障经验,对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海上气象保障中,春季西南太平洋区域产生大风、大浪的天气相关的天气系统进行...
19.[会议]
摘要: 利用QuikSCAT卫星散射计2003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海6 a的数据,采用经验正交(EOF)方法,对中国海海面风场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
2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1960-1961年冬季~2007-2008年冬季年间广东省汕尾遮浪海洋站冬季风强度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全球...
1.[学位]
摘要: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发展和其在海洋大气边界层研究应用的深入开展,SAR以其全天时、全天候、大覆盖范围、高分辨率等优势成为监测降雨等海洋大气现象的有力工...
2.[学位]
摘要: 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微控制器集成度越来越高,计算速度越来越快,价格和功耗越来越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些32位ARM微控制器工作主频高达几百兆,很好的解决了...
3.[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最新的国际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以下简称I...
4.[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1980-2009年月雾日数资料、1970-2007每日4次能见度观测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每日3小时1次的地面观测资料、JRA-25再分析资料...
5.[学位]
摘要: 海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海上灾害天气现象,黄海北部是我国近海海雾的多发海域,因此提高和掌握黄海北部海域的海雾形成机制和生消规律对保障北黄海的海上交通运输和港口航...
6.[学位]
摘要: 平流海雾是黄海海雾的一种主要类型。海雾的形成和发展与天气系统演变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其发生之前往往存在逆温层。逆温层是平流海雾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分析它的形成和...
7.[学位]
摘要: 高压系统影响下形成的海雾是黄海海雾的一种重要类型,但目前针对它的数值模拟与形成机制的研究颇为少见。本文选取分别发生于2006年3月7日和6月6日的两次明显受高...
8.[学位]
摘要:
海洋上混合层作为连结大气和海洋的一个中间层,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汽、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次级环流作为海洋上混合层中的一种垂向...
9.[学位]
摘要: 文章采用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GPCP)逐候降水资料、Japanese25-years R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