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文要素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800篇,会议文献有249篇,学位文献有380篇等,海洋水文要素的主要作者有李志军、季顺迎、岳前进,海洋水文要素的主要机构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天然冰材料在变形与破坏行为上的各向异性特征是冰与结构相互作用中产生复杂载荷过程的关键诱因,而天然冰各向异性的根源则在于单晶冰的各向异性.目前,学术界针对单晶冰...
2.[期刊]
摘要: 为研究黄河入海径流变化条件下河口附近海域盐度扩散特征,以更好地保护河口海域生物资源多样性,本文以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的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近海水动...
3.[期刊]
摘要: 基于SCHISM模式建立南海三维流场模式,进行了设置σ坐标、SZ坐标与局地σ坐标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同化条件下,垂向坐标对南海斜压环流和海温模拟有...
4.[期刊]
摘要: 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是研究海洋对全球气候影响的重要参量,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
5.[期刊]
摘要: 利用2019年7月12日至9月20日“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的温盐观测数据,对3个海洋业务预报系统(法国Mercator Océan Internati...
6.[期刊]
摘要: 针对传统海表盐度遥感反演精度不高、影响因素较少等问题,本文基于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Passive)卫星L2C(Level 2 ...
7.[期刊]
摘要: 中沙群岛主要由中沙大环礁和黄岩岛组成,其温盐分布对于本区渔业生产、航海保障和水下通讯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春夏之交的季节转换时期,该海域水温和盐度及其相应的跃...
8.[期刊]
摘要: 海表温度是表征海洋表层热力状况的重要海洋参数,日均全天候覆盖的海温观测数据可为服务台风监测及其他海洋灾害时空演变的精细化预报提供数据支撑。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
9.[期刊]
摘要: 海冰弯曲强度是确定锥体海洋平台、船舶和港口码头等斜面工程结构冰载荷的重要参数,是海冰力学性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2009—2010年的渤海海冰三点弯曲试...
10.[期刊]
摘要: 为了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数据进行精确的短期预报,...
11.[期刊]
摘要: 基于我国自主海洋微波探测卫星HY-2A卫星的数据,通过分析其微波辐射计C和X波段在同一区域反射率的区别,使用辐射传输模型和非线性反演计算获得海面反射率校准结果...
12.[期刊]
摘要: 基于MIKE3研究扰动底层盐水楔实现抑制咸潮上溯的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河道底部喷水扰动盐水楔可以有效减弱底层盐水浓度,且存在最优喷水流量与最优喷水点。当喷...
13.[期刊]
摘要: 海洋锋是重要的中尺度海洋现象,具有数据量小、目标小、弱边缘等特性。针对实际检测任务中弱边缘、小目标海洋锋的检测精度低、错检及漏检率高等问题,融合scSE(sp...
14.[期刊]
摘要: 文章利用果蝇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算法FOAGRNN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A;generalized re...
15.[期刊]
摘要: 海洋中的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对于热量和淡水输送、翻转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理解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变化对于改进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大尺度海洋环流的能力...
16.[期刊]
摘要: 北极海冰作为一个巨大的淡水资源库,每年向全球输送大量淡水资源,从北极输出的海冰在向南输送的过程中融化,对海洋水循环与水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弗雷...
17.[期刊]
摘要: 针对传统海表盐度的物理机制反演模型拟合过程复杂且反演精度不高等问题,借助大范围、全天时、L波段探测的SMAP卫星微波海洋遥感产品,以北太平洋(135°~165...
18.[期刊]
摘要: 破冰船在破冰航行过程中与冰的作用速度已经超出了传统冰压缩强度试验的范围,为探究撞击作用下冰的破坏机制,于2019—2020年冬季在辽东湾滨海咸水湖取冰,使用自...
19.[期刊]
摘要: 河口近海海域的海表温度分布特征对于深入理解海洋热力、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等自然过程及综合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卫星数据重构是精确获取动态大面积海表温度数据的重要...
20.[期刊]
HY1C/1D海表温度对Terra/Aqua产品的可替代性分析
摘要: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产品已经成为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HY1C和HY1D)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具有...
1.[会议]
摘要: WeddeU海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边缘海,冬季大部分被海冰覆盖,夏季靠近南极大陆的边缘也有大量海冰.研究海冰的运动,能够在考察活动中有效规避海冰的影响,并且有利...
2.[会议]
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北部SST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负相关关系
摘要: 选取南海北部珊瑚带宽-SST分别与甘肃万象洞WX42B石笋和贵州董哥洞DA石笋的δ18O记录在不同时段进行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SST变化与夏季风强度的关联.结...
3.[会议]
摘要: 利用南沙群岛美济礁滨珊瑚Sr/Ca建立与海面温度(SST)的关系式,后报近百年南沙群岛海区高分辨率的SST序列.结果显示:美济礁近百年SST的年平均值为28....
4.[会议]
摘要: 海冰灾害是山东省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有助于指导结冰海区沿岸各级政府制定和优化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以最大程度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本...
5.[会议]
摘要: 波阻抗反演是海洋水体温盐剖面的常用反演方法,但对于水体地震勘探来说,波阻抗反演存在不确定性.文中按照波阻抗公式推导出了其在海水中的表达形式,称其为水体弹性阻抗...
6.[会议]
摘要: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的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冰情严重时,海冰往往布满整个海面,使各类海上经济活动及工程设施受到严重影...
7.[会议]
摘要: 冰缘区是海冰与开阔水域交界的区域,也是受波浪影响最直接的区域,该区域处的海冰主要以碎冰状态存在.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采用速度入口造波方式建立三维数值波...
8.[会议]
摘要: 因无法描述浮冰尺度分布特征,当代气候海冰模式模拟的海冰侧向融化率误差大,而且无法考虑海浪碎冰等物理过程的影响。这还影响海——气及冰——海相互作用过程的描述。本...
9.[会议]
摘要: 近年来,尽管北极涛动没有明显的正负位相变化,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冬季全球变暖停滞,但是北极海冰面积(ASIC)仍持续减少.本论文揭示了1994-201...
10.[会议]
摘要: 灾害数值预报模式需要海洋表面温度(SST)数据作为海洋动力学过程参数.然而,黄渤海区域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海温资料稀缺.在传统的观念中,一般认为海温...
11.[会议]
摘要: 渤海海冰除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还存在着年际变化和季节内变化.取2001-15年冬季(前一年11月第4候—本年3月第二候,共23候)渤海海冰范围序列进行研究,对...
12.[会议]
摘要: 利用1979-2014年逐日卫星反演的北半球海冰亮温数据,分析了北半球海冰冻融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来,北半球海冰整体表现出融化提前,冻结延后,融...
13.[会议]
摘要: 本文中分析了大气经向热量输送通量和北极夏秋季海冰变化相互关系,重点研究大气经向热量输送对夏秋季北极海冰的影响机制。
14.[会议]
摘要: 随着卫星观测数据的增多,人们得以对全球海平面温度进行实时观测.科研人员发现,过去30年间的热带海温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纬向不均匀的形态,具体表现为热带大西洋、印度...
15.[会议]
摘要: 河北省沿海港口主要包括沧州港、天津港和秦唐港,分别统计出这三个港口2004~2013年结冰情况可见,2004~2013年间,河北省沿海港口共出现8次冰期,平均...
16.[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1950-2015年间Hadley环流中心海冰和海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极海冰的可能影响,并从大气环流和净...
17.[会议]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SVD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印度洋海温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与南亚高压的耦合关系、印度洋关...
18.[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14年NSIDC逐月海冰密集度资料、1948-2014年NCAR-NCEP逐日位势高度和风场资料、1979-2014年ECMWF逐月要素...
19.[会议]
摘要: 大气边界层对极区海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冰-气界面湍流通量上.动量通量影响海冰运动和冰脊形成,而感热和潜热通量影响冰面融化与融池分布特征.本文利用海冰模式CICE...
20.[会议]
摘要: 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对海洋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利用遥感宏观监测并反演SST,克服了其传统测量方法在时空上...
1.[学位]
摘要: 水下声场数值计算与预报是水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是进行海洋混响、海洋噪声、匹配场处理及声层析等研究的基础。由于海冰的影响,极地水域与无冰水域的声场截...
2.[学位]
摘要: 海洋幅员辽阔,占地面积极大,约是全球面积的70%左右,海洋温度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球的温度变化,因此,研究海洋表层温度至关重要。海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海水...
3.[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1960-2013年西北干旱区72个站点的日尺度最高温、最低温和降水量数据,从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变化监测指标体系”中选择冷夜日数(...
4.[学位]
摘要: 海表日增温(昼夜海表温差)是太阳辐射、湍流混合、海-气热传导等因素的综合结果,研究海表日增温现象及其机理,对于分析海区海况和水文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
5.[学位]
摘要: GEM-2是一种轻便、快捷、应用范围很广的多频电磁勘探系统,目前已经在矿产勘探、工程勘察、水资源调查、考古探测、农业土壤评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应...
6.[学位]
摘要: GOCI是第一个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有利于研究海洋水体的动态变化。受传感器辐射定标、波段设置与响应、大气校正算法等因素影响,其水...
7.[学位]
摘要: 海冰是极地以及高纬度海域海洋灾害的最重要成因之一,因此对海冰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海冰检测手段相比,高光谱遥感具有连续的光谱信息和丰富的空间信息,可以同时获...
8.[学位]
摘要: 白令海峡南邻白令海,北接楚科奇海,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通道。白令海峡的水交换对北冰洋的大气、海洋和海冰系统的显著变化有一定作用。通过白令海峡的水交换是影...
9.[学位]
摘要: 北极的快速变化对周边陆地和海域,甚至全球的气候系统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北极海域水文特征和水体结构的研究已经成为极地物理海洋学的热点问题。白令海作为连...
10.[学位]
摘要: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封闭边缘海,通过多个海峡分别与中国东海、西太平洋、印尼海以及印度洋进行水体交换,在外海水和近岸径流的共同影响下,南海水团变性明显,故大洋水...
11.[学位]
摘要: 极地海冰的生长和消融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卫星雷达高度计凭借其大尺度、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成为研究两极海冰变化的一种十分可靠且可行的手段。Cryosa...
12.[学位]
摘要: 水深是海洋的重要参数,是海洋探测、舰艇航行等活动的必要参考指标,常用的海洋水深探测方式是利用声学仪器进行现场测量,但在部分海区,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开展船载水...
13.[学位]
摘要: 海表温度是一项重要的海洋物理参数,在海洋学、气象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的海表温度提供了广泛的数据获取途径。深度学习技术因其出色的特征学习...
14.[学位]
摘要: 每年海冰的冻结及漂移对海上航运、海上生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灾害,因此对海冰漂移进行近实时、全天候跟踪具有重要意义。高精度海冰漂移跟踪需要短时间间隔的...
15.[学位]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正快速消失,使北冰洋新航线的开辟成为可能,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与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摆脱对单一能源通道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16.[学位]
摘要: 海水温度预报是海洋预报组成中的重要一环,要了解海洋中的动力场,温度场是个先决条件,同时它是认识和研究海洋生物以及地球的物理化学过程的一把钥匙,是大气和海洋预测...
17.[学位]
摘要: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水体的重要参数之一,是珊瑚礁遥感和生态调查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可直观反映珊瑚礁生态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