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061篇,会议文献有99篇,学位文献有117篇等,微体古生物学的主要作者有张玉兰、童国榜、袁训来,微体古生物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YRD-1101钻孔的沉积地层研究和孢粉分析,认为该地区1.9 Ma以来孢粉组合代表的植被面貌自下而上表现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
2.[期刊]
摘要: 自然黑土区是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研究黑土区形成的时代及古气候环境演变,清楚黑土的形成机制,对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东北大粮仓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期刊]
摘要: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1井上二叠统四站板岩组采获孢粉化石,称为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
4.[期刊]
摘要: 为探讨更新世以来河北平原东部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大厂凹陷S9钻孔的孢粉植物群。根据S9钻孔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了6个孢粉组合,组合I和组合...
5.[期刊]
曲靖早泥盆世西屯组软骨鱼(雅致郭氏鱼)鳞片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摘要: 利用酸处理、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扫描电镜(SEM)拍照和古组织学切片等多种方法与技术,对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西屯组中发现的软骨鱼类—雅致郭氏...
6.[期刊]
摘要: 对2018年雨季的杞麓湖硅藻种群进行研究,发现杞麓湖西侧表层和底层共有梅尼小环藻、冰岛链藻、隐头舟形藻、长刺根管藻等9属14种,表层有14种,底层有12种,雨...
7.[期刊]
基于全岩心CT的遗迹化石定量表征新方法:以加拿大麦凯Ⅲ油砂区块为例
摘要: 根据高分辨率岩心照片、全岩心CT扫描和测井资料,以加拿大麦凯Ⅲ油砂区块下白垩统McMurray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遗迹化石属种识别、定量表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
8.[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实测地质剖面,在张广才岭南部杨木岗组中获得了富含疑源类在内的较多孢型化石.化石组合主要为光面球藻(未定多种)Leiosphaeridia sp.,瘤面...
9.[期刊]
摘要: 为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粉化石微观形态,需要对岩石样品进行一系列化学处理,提取样品中的孢粉化石,并制备成扫描电镜样品.以吉林省辉南县二龙湾玛珥湖岩芯中产出的孢粉...
10.[期刊]
摘要: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
11.[期刊]
摘要: 对产于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含煤地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中侏罗世孢粉化石45属73种,蕨类植物孢子15属16种,裸子植物花粉30属57种,自下...
12.[期刊]
摘要: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发育的有孔虫动物群和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鉴定出虫筵类有孔虫化石6属14种,非莛有孔虫7属16种,牙形石6属10种,建立一...
13.[期刊]
摘要: 广西泥盆纪地层发育完整、分布广泛,为研究泥盆纪地层序列及古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在广西龙江地区泥盆纪地层中首次发现苔藓虫,经鉴定计有13属21种,分别...
14.[期刊]
台湾头社盆地湖沼相沉积孢粉记录的6.2~1.3 cal ka BP以来气候研究
摘要: 头社盆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东亚季风区的最前沿,对东亚季风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其中晚全新世以来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序列,探讨其气候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
15.[期刊]
摘要: 传统轮藻化石研究对中国白垩系-古近系地层界线划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轮藻属种的洲际对比却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与国际分类学方法未统一,属种名称不一致...
16.[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盆地TD-2井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摘要: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
17.[期刊]
摘要: 病毒与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病毒与细菌之害是生物生存遭遇到的最大的灾害,不仅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深重灾难,而且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也是大灭绝的重要推手.虽然病毒和...
18.[期刊]
摘要: 为了解杞麓湖硅藻的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18年4~9月份对杞麓湖养殖水域水体表、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养殖水域共鉴定出硅藻有10属30...
19.[期刊]
甘肃兰州海石湾中侏罗世Coniopteris nikaensis的大化石及原位孢子特征
摘要: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兰州市海石湾镇中侏罗统窑街组的一块真蕨类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当前标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小羽片分裂2~3次,相邻羽片相互接触或略叠覆,同时保留有...
20.[期刊]
摘要: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
1.[会议]
摘要: 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是开展高分辨率古地磁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准确鉴别其中的磁性矿物来源与组成则是获取古地磁场和古环境信息可靠记录的基础.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利...
2.[会议]
摘要: 近年来,对四川盆地东北缘宣汉七里峡剖面开展了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的系统研究。本文利用孢粉生态群模型(SEG)对宣汉晚三叠世的古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
3.[会议]
摘要: 豫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之交陆相地层中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说明,地质灾变事件在陆相环境中同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错时相”沉积记录。根据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在剖面...
4.[会议]
摘要: 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67口取心井奥陶纪岩心3000个薄片的系统研究,确定钙化蓝细菌23个属(含两个新属)36个种(含3个未定种),大...
5.[会议]
摘要: 本文以核形石和遗迹化石的相对数量关系变化表征微生物与后生动物的演化关系.本研究区中的核形石与遗迹化石主要产于张夏组底部的条带状鲕粒灰岩和生物扰动泥晶灰岩。根据...
6.[会议]
摘要: 本研究通过氢氟酸浸泡技术,从汝阳群北大尖组和百草坪组的泥页岩中获取了大量保存精美的碳质膜微体化石。本次发现的valeria hofmanniin.sp.保存了...
7.[会议]
中更新世以来黑潮上游变迁的微体化石记录——IODP315航次研究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08年综合国际大洋钻探315航次在日本南海获得的C0002D岩芯展开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获得了日本南海海槽乃至西北太平...
8.[会议]
摘要: 钻孔ZK201-2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三角镇,本文对沉积物样品中有孔虫、介形虫、硅藻进行了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认为ZK201-2孔位置经历了晚...
9.[会议]
珠江口ZXZ2钻孔27ka BP以来孢粉和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摘要: 本文依据南海北部珠江口ZXZ2钻孔的孢粉记录,从下至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成分的变化,重建了27K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发现:...
10.[会议]
摘要: 景1井位于汤原断陷西南部,终钻井深1545.0m.为确定地层层位和地质时代,本文在541.86-1253.0m井段采集5块岩心样品,采用孢粉分析的常规方法(氢...
11.[会议]
摘要: 八道沟新近纪剖面出露于吉林省南部临江市东南约50公里处,地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的西南部,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北朝鲜相接壤.区内发育新近系马鞍山组,该组下部主要...
12.[会议]
摘要: The drilling program (SK1) in the Songliao Basin,northeastern China has recover...
13.[会议]
摘要: 近年来,系统采集研究了合川炭坝剖面须家河组的孢子花粉化石,共发现65属102种。从须家河组下亚组和上亚组各段主要抱粉类型的出现,以及含量多少的情况来看,它们的...
14.[会议]
摘要: 孢粉生态群模型(SEG)的概念是基于孢粉型组合反映了母体植物群落的假设而建立的,借助于该模型可以对地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定性分类和定量研究,并且成功应用于中生代...
15.[会议]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塔北三大碳酸盐台地奥陶系地层中的钙化蓝细菌化石共包括23属34种,按照特征组成和特定分布的标准划分出11个组合。研究表明,可以出现在礁相...
16.[会议]
摘要: 微生物岩中的蓝菌类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广泛分布,而经报道过的蓝细菌化石多出现在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在核形石中却鲜有报道.笔者在研究豫西中寒武统馒头组碳酸盐岩地层时...
17.[会议]
摘要: Early Neoproterozoic (Tonian) palaeontology is hampered by the restricted Preca...
18.[会议]
摘要: 本次报道的微体化石即产于樟村坪镇北407钻孔剖面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中磷层中,化石组合包括胚胎化石Megasphaerainornata、Parapandori...
19.[会议]
摘要: 随着微体化石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化石从围岩中完整的分离出来成为研究工作的关键问题.碎样是实验室处理的关键环节,这关系到能否尽可能多的分离出化石....
20.[会议]
摘要: 华南埃迪卡拉系的瓮安生物群中产有大量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因其中含有可能的"动物胚胎"化石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类似的"动物胚胎"化石在三峡地区的陡山沱组地层...
1.[学位]
摘要: 山东莱阳盆地上白垩统王氏群红土崖组和金刚口组出土过大量的恐龙化石,但微体古生物化石研究比较缺乏,前人通常进行下白垩统的微体古生物研究较多。本论文主要依据介形类...
2.[学位]
天山一号冰川前沿环境古菌及冻土活动层甲烷菌群落的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 目的:冰川底部沉积层的环境相对隔离,其退缩前沿环境有鲜明的时间序列演替性,这种地理生境为我们研究和了解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演替过程、地理...
3.[学位]
摘要: 早期骨骼化石(小壳化石)是微体化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寒武纪之初,早期骨骼化石(小壳动物群)大量出现,拉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序幕,这些早期骨骼化石不仅前承伊迪...
4.[学位]
摘要: 莱州湾沿岸地区地形平坦,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平原面积广阔,起伏较低,有层次清楚的地貌变化,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莱州湾属于海陆交互作用的过渡地区,可以敏感的...
5.[学位]
冰岛硫化叶菌中AP核酸内切酶的生化性质体内功能和晶体结构及Holliday junction解离酶Hje磷酸化修饰研究
摘要: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一般用于识别和修复发生于DNA碱基水平的损伤或异常修饰。典型的BER过程首先由特异性的DNA糖...
6.[学位]
摘要: 中国丰富的高盐环境资源中蕴藏着极其多样的嗜盐古菌类群,这些物种是嗜盐古菌分类学以及嗜盐古菌应用研究的珍贵资源。本文主要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6个盐环...
7.[学位]
摘要: 嗜盐古生菌是一类极端嗜盐菌,一般在15-20%的盐浓度下生存,因此其所产的胞外蛋白酶也可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活性,有着在高盐、碱性以及高温等严峻环境中应用...
8.[学位]
摘要: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与昆仑山之间,处于季风影响的边界区和气候的过度地带,对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花粉是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载体。表土...
9.[学位]
摘要: 本研究选取泥河湾盆地中部,桑干河南岸籍箕滩村附近一个上部0-164 cm为河流相冲洪积沉积、下部164-604 cm为牛轭湖相沉积的典型剖面(JJT,40°6...
10.[学位]
摘要: 中国西北干旱区位于西风和季风交汇区,且广泛发育内流河和内陆湖泊,本文选取西部干旱区典型流域—黑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开展现代孢粉传播研究以及不同沉积环境的现代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