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与地球的关系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00篇,会议文献有58篇,学位文献有15篇等,天体与地球的关系的主要作者有韩延本、许厚泽、孙和平,天体与地球的关系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由美国高中生建成的“脉冲星搜寻合作实验室”最近发现了一颗新的脉冲星,位于某双中子星系统中。它的编号为PSRJ1930—1852,运行轨道宽度是之前发现的所有双...
2.[期刊]
摘要: 2018年5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古老岩石的分析,找到了地球公转轨道405万年周期循环假设的首个物理证据。岩石样本昕包含的地球磁场极性反转记录和同位素测定...
3.[期刊]
摘要: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一个临近的星系中发现一个濒死的恒星残骸,它的亮度超过太阳1000万倍。这一发现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且推翻了我们对宇宙中一些极端现象的物理...
4.[期刊]
摘要: 100多年前,一群潜水员从一艘两千年前在希腊安提凯希拉岛屿附近失事的船上打捞出了“安提凯希拉天体仪”。并在70年之后通过X射线惊奇地发现,该天体仪内部居然是由...
5.[期刊]
摘要: 农历的月份是按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安排的,一年为12个月。农历月份名称一般都按数字顺序排列,但也有例外,如一月不叫一月,叫“正月”,十二月一般也不叫十二...
6.[期刊]
摘要: 汉尼天体实际上是大小和银河系相当的庞大天体。这种神秘的天体因具有大量离化态氧原子发出的绿光,而被渲染成泛绿的辉光天体。一般认为,它是远古星系合并遗留下来的物质...
7.[期刊]
摘要: 答: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敏锐度和专业水平的好问题。在天文观测中,的确需要经常分辨不同类型的天体。如果两个天体在天空平面上距离较近,我们要分清它们就需要分辨率足...
8.[期刊]
摘要: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相关建议是:(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成因;(3)分...
9.[期刊]
摘要: 咏月诗浏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渊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10.[期刊]
在模拟演示中探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昼夜长短”一课教学的评析
摘要: 一、以天安门升、降旗时间导入,激发探究动机教师呈现与上课日期接近的10月14日至18日期间天安门国旗升、降旗时间表,让学生思考升、降旗的时间变化,学生很怏发现...
11.[期刊]
摘要: 月相变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是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但大多数学生仅仅知道月有阴睛圆缺的变化。对月相的变化规律却知之甚少。实践观察是获取月相变...
12.[期刊]
摘要: “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作简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
13.[期刊]
摘要: 你仰头、仰头,耳朵像一对空空的盅儿,去承接由高无穷尽的天空滑下来的声音。然而,你什么也听不到。人的耳朵不是聆听天体而是听取俗野的;所以人们说茫茫宇宙,寥廓无声...
14.[期刊]
地球上某点处波动式螺线能量场理论和物质的螺线生长机理研究(Ⅱ)——波动式螺线引力场和波动式螺线光线场分析及与金字塔等现象的关联性
摘要: 在《地球上某点处波动式螺线能量场理论和物质的螺线生长机理研究(Ⅰ)》一文中分析了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上某点的理想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采用该轨迹作为太...
15.[期刊]
摘要: 《月相的成因》一课是学生观察月球活动的自然延续。学生通过长期观察、记录,整理出了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月亮圆缺的变化图、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认识到月相变化是周期...
16.[期刊]
摘要: 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传统内容,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难度较大。我们平时的教学大多只是涉及月相变化规律而回避对月相成因的探索,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用模拟实验直...
17.[期刊]
摘要: “模拟月相变化”这一实验,教科书上是这样说明的: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个同...
18.[期刊]
地球上某点处波动式螺线能量场理论和物质的螺线生长机理研究Ⅰ——太阳系天体相对于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分析
摘要: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x轴,x、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
19.[期刊]
摘要: 天体运行轨道是高中物理研究中较为困难的部分,本文给出的天体运行椭圆轨道的极坐标表达式;对行星运行中的动能与势能进行具体研究,得出如果行星绕恒星运动时只受恒星对...
20.[期刊]
摘要: 据外媒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推出了一些机器人原型,旨在探索一些冰冷的天体,包括木星卫星——木卫二“欧罗巴”等。这些原型配备了各种类型的技术,可以穿越...
1.[会议]
摘要: 在提取出的应变潮汐信号中首次发现了与太阳有关的应变潮汐振幅和相位的年度变化,而月亮的则没有明显的年变化。地下水重力加载的年变化是应变潮汐年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2.[会议]
摘要: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展以及学术探讨,认识逐渐深入,《周易》有“在天成象”之说。《灵宪》中亦有:“火者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这里已经明...
3.[会议]
摘要: 本文中采用潮汐摩擦耗散与潮高成正比的假设,根据现代空间测量技术的有关数值,并考虑到太阳引起的潮汐摩擦耗散,以及地球绕极惯量矩的变化,推算了30亿年以来,地球自...
4.[会议]
摘要: 2005年以来,中国多次发生持续干旱、特大洪水、特大地震和台风超强豪雨及局地强暴雨,造成罕见严重灾害。防御巨灾及灾后重建影响国家持续发展。本文从太阳活动二级波...
5.[会议]
摘要: 本文解析了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角动量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数据,对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角动量作了数值对比研究.
6.[会议]
摘要: 电离层误差是影响卫星导航、雷达等系统的重要因素,上述系统一般采用电离层模型进行误差的修正或补偿。国际参考电离层(IRI)是经常采用的模型,该模型利用长期数据统...
7.[会议]
摘要: 为了实现对地球长期、稳定和全面的观测,空间观测全球变化现象正成为重要的方向,而空间探测离不开对地球的外部环境的了解。本文利用NASA提供的JPL行星/月球DE...
8.[会议]
摘要: 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月亮白赤交角、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分析结表明,无论从地震的孕育还是从发生来看这些天文因素的影响都...
9.[会议]
摘要: 原创的“共旋”地震灾害物理模型是建立在“共旋引力波”和“地球大电容”新概念基础上。认为绕轴自旋星球不仅发出引力波,对星球周围上空物质(质点)不但有与距离平方成...
10.[会议]
摘要: 张焕志根据卫星测量数据,计算出内核振动的振幅为790m,振动方向在东经40.30子午面内,振动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1.8',内核振动中心距地球质心为3km左右,...
11.[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了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GGP)台网中19台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的高质量重力观测资料(24个观测序列,总长度为806 673h)研究全球重力潮汐变化特征.
12.[会议]
摘要: 2003年癸未年,笔者曾以《遭遇非典》为题剖析宁风水学中“九星临宫”对全国形势之影响效力,从九星运转的角度论证了“非典疫情”必然出现的宇宙运行规律。本文由“非...
13.[会议]
摘要: 统计分析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海口观测站2003年8月至2007年5月间的L频段电离层闪烁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尽管处于太阳活动低年,发生电离层闪烁时GPS信号的...
14.[会议]
摘要: NOAA0696和NOAA0720是两个多发CMEs的活动区.NOAA0696爆发过10个晕状CME.NOAA0720爆发过5个晕状CME.文中对这两个相似活...
15.[会议]
摘要: 介绍了几种求硬件延迟的方法,采用电离层VTEC模型进行系统组合硬件延迟的参数估计,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比较了单站和多站模型的差异,并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
16.[会议]
摘要: 本文讨论了目前几类电离层延迟模型,分析了其改正效果,针对网络RTK 的特点,给出了一种适合网络RTK 定位的电离层延迟计算和处理方法,首先对基准站网的垂直电子...
17.[会议]
摘要: 本文基于对地震频度和能量统计的基础工作,及对先期模型的改进,建立了发震概率及强度模型。模型的特点是,它不仅包含了用于建模的所有地震资料及其发震时太阳系主要天体...
18.[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地球在不同天文背景下的公转对地球的影响。文章认为,银河系的中心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表面的潮汐非对称性,才使现在地球总体呈现“梨形”形状和地球表面地质结...
19.[会议]
摘要: 人们广泛关注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蔓延。到5月24日确诊病例己达1万2千余例.死亡86人。有的学者说,到2009年秋季或更长时间,有可能爆发致命性流感的可能...
20.[会议]
摘要: 预测理沦:通过日地月三星体的物理、哲理、数理、易理的统一证明,得地球大气运动有27种类型、108种程序,优点:时间可提前1-20年,用月球的已知,测大气的运动。
1.[学位]
摘要: 中性大气中的行星尺度波动及其在中间层、电离层耦合中的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行星波从对流层向上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动量和能量释放到背景大气,从而引起大气...
2.[学位]
摘要: 为了更好的理解偶极化锋面周围电子的加速机制,本文对THEMIS卫星在2007年至2009年共8个月处于磁尾运行期间观测到的多个偶极化锋面事件进行了统计研究。全...
3.[学位]
摘要: 磁层是处于地球大气最外边的部分,是由地球磁场产生的,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技术的提高,对于磁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刻。研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4.[学位]
摘要: 日长变化是表征地球自转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极移、岁差和章动统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高精度EOP的获取是地球参考框架和天球参考框架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