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81篇,会议文献有582篇,学位文献有229篇等,地质力学的主要作者有谭成轩、吕古贤、谢富仁,地质力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2.[期刊]
摘要: 地应力、煤储层渗透率和煤储层压力等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新疆库拜煤田铁列克矿区注入/压降试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结合铁列克矿区煤层气井日产气量分...
3.[期刊]
摘要: 深部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状态的准确确定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高效开发的关键。综合基于原位地应力测试获得水平最小主应力,建立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剖面,应用成像测井技术...
4.[期刊]
摘要:
5.[期刊]
摘要: 热液矿床深部控岩控矿构造展布格局与深部矿床(体)空间定位格局等关键问题一直是制约深部勘查部署和实现找矿突破的焦点和难点。在阐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田(床)控岩控...
6.[期刊]
摘要: 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河西走廊东端,全新世期间处于北东向挤压环境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武威盆地内部发育有两组走向近于垂直的正断层,即...
7.[期刊]
摘要: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其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活动性仍然存在争议。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该段存在...
8.[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滑脱层在挤压构造变形中的作用,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观测了两种构造挤压方式(即单向挤压、双向挤压)作用下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地层的构造形成及其晚期演化特征。...
9.[期刊]
摘要: 前陆冲断带冲断层的冲断方向一直没有得到理论解释。文中基于库伦断裂理论和造山带前陆冲断带变形的非对称性,分析了前冲断层和反冲断层的成因。变形初期将会出现两组共轭...
10.[期刊]
摘要: 通过地面地质调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手段,对天水市活动断裂带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了该区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出露情况、错...
11.[期刊]
摘要: 为探究落石正转和反转转速对法向恢复系数(R_(n))的影响,选制正方、圆盘和圆柱三种典型形状试块,通过专门研发的落石碰撞测试装置,开展不同正转和反转转速下试块...
12.[期刊]
摘要: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
13.[期刊]
摘要: 板块构造活动与岩石圈密切相关,是地震等重大地质活动的物理源,但其动力机制尚不清楚。为此,通过分析地球内部处于高压环境的岩浆凝固对岩石圈力学状态的影响,探究板块...
14.[期刊]
摘要: 通过对黑龙江省望峰公社—太阳沟站开展区域矿调工作,查明区内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及构造等特征,深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构造,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控...
15.[期刊]
摘要: 【研究目的】乐开铅锌矿床是近些年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矿床之一,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有所不同,乐开铅锌矿床严格受NE向断褶构造控制,与...
16.[期刊]
摘要: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早二叠世沉积期发育大面积的砂岩,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浊流等重力流砂体。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层理为主,单砂体厚度大,浊流沉积以粒序层理为主,砂...
17.[期刊]
摘要:
18.[期刊]
摘要: 南迦巴瓦地区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嘉黎断裂带、东久-米林断裂带及墨脱断裂带等活动断裂构造稳定性直接影...
19.[期刊]
摘要: 为研究页岩的力学特征及各向异性,选取江西省修武盆地下寒武统荷塘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应力模拟、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宏观裂...
20.[期刊]
摘要: 信阳牢山寨花岗岩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北淮阳构造带内,属燕山晚期第一次岩浆侵入的产物,主要岩性为中粒二长花岗岩。研究区规划为五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明确花岗...
1.[会议]
摘要: 地壳应力起源于岩石圈内部和地幔深部密度横向不均匀,是地球动力学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求解岩石圈三维力平衡方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这两方面的贡献.对于岩石圈...
2.[会议]
摘要: 地应力是在长时间地质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的,主要是重力场和构造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地应力测量分为绝对和相对地应力测量.其中,相对地应力测量是测量某...
3.[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弧形形成机制研究,揭示了①岩石力性学质在地质现象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概括,建立地质一力学模型,才能理解其重要作用和意义。②岩石力...
4.[会议]
摘要: 本文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改进单轴应力与横波反射系数的直观表达式,给出其与纵波反射系数的直观表达式;将理论得到的纵、横波反射系数,分别代入直观表达式进行估测...
5.[会议]
摘要: 本文对地应力应变测量中的误差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钻孔应变仪测量地应变时的误差可能来源,其次讨论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问题中的误差来源。
6.[会议]
摘要: 采用松香作为胶结剂的相似材料是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常用的一种相似材料.为研究松香基相似材料骨料组成、松香用量、石蜡用量等影响因素对其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设计了三...
7.[会议]
摘要: 本文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普遍检索并筛选的同时,通过与相关地学专业人员沟通,结合网站的内容、功能等对一些重点网络地学信息资源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分析.
8.[会议]
基于Elrod-Adams模型的在水力压裂中引入流体滞后区域的方法
摘要: 提出了基于Elrod-Adams模型的能统一求解水力压裂过程中裂隙内流体演化及固体形变的方法.此方法的特色是无须显式跟踪裂隙内液体的自由边界,而通过直接求解整...
9.[会议]
摘要: 地质力学研究所设立修编"中国构造体系图"的项目,编制了竪版构造体系图.这是首幅函盖了中国大陆和海洋全部范围得构造体系图,确定中新生代构造体系的主要特征,回归“...
10.[会议]
不同物质成份条件下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特征——基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 基于砂箱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用来模拟自然界的地质构造现象,并讨论研究其动力学过程、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地质方面的基础理论.前面,实验室关于挤压速率的不同对砂箱...
11.[会议]
川藏铁路交通廊道板块碰撞结合带地壳应力—形变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对结合带地质建造—构造特征深入的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信息,建立了结合带地壳结构的地质—力学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结合带地...
12.[会议]
摘要: 现有的地质流体状态方程大多数只适合超临界流体,其中只有少数方程能够适用于整个亚临界区或离临界点较近的亚临界区.这些方程的参数拟合一般都没有采用实验临界条件的约...
13.[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CAP方法、P波初动及振幅比方法、使用四川区域台网的数据,计算了2001-2013年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147个3.0级以上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G...
14.[会议]
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桑秀组火山岩古地磁学和年代学研究:对大印度延伸尺度和印度-亚洲碰撞的古地磁限制
摘要: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以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它不仅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还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地磁作为唯一能够用于定量约束板块古纬度变化的研究手段,...
15.[会议]
摘要: 传统估计参数协方差矩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先验信息充足,已知较多的地下密度信息,可直接根据密度数据来估计参数协方差矩阵;一种是在缺少先验信息时,基于观测数据...
16.[会议]
摘要: 华北克拉通破坏是近年来国内外地球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华北克拉通精细的上地幔速度结构是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的重要依据.基于在华北布设的9条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
17.[会议]
地质学中的压力与深度关系讨论—从颗粒尺度到岩石圈的构造超压新进展
摘要: 长期以来,地质学中普遍采用的压力与深度转化方法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即岩石所受的压力等于上覆岩石的厚度与岩石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本文详细介绍了从颗粒到岩石圈...
18.[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下地壳的力学性质,对构成基性下地壳的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分别进行了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的摩擦滑动实验.实验及数据拟合分析表明,斜长石在100-600℃范...
19.[会议]
摘要: 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华北地区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共计1017条,得到华北地区及研究子区宏观应力场特征:(1)华北地壳...
20.[会议]
摘要: 众所周知,地球有两种动:①绕太阳转和自转。此可称为它动,是别的动力给它的.这是天文学问题本文不做讨论。②地球内部动.此可称之为内动。Geodynamics译为...
1.[学位]
摘要: 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使得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北近2000千米的区域隆升变形,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内...
2.[学位]
摘要: CO2是除了H2O以外最为常见的地质流体之一。CO2在高温、高压下的压力―体积―温度(PVT)、相平衡及其它热力学性质在地质学研究(尤其是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3.[学位]
摘要: 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使得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北近2000千米的区域隆升变形,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内...
4.[学位]
摘要: 水(H2O)、二氧化碳(CO2)及其流体混合物的压力–体积–温度–组成(PVTx)和其它热力学性质对许多相关的地质、环境和工业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PV...
5.[学位]
摘要: 徐淮弧形构造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苏鲁造山带的西侧,东缘以郯庐断裂带与扬子板块相接。研究区内主体褶皱与断裂轨迹平面上表现出一系列向北西西凸出的弧形。本文在系统收...
6.[学位]
摘要: 多孔介质水流及溶质运移研究一直以来对地下工程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示踪剂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目前研究溶质运移实验中示踪剂浓度检测大多采...
7.[学位]
台湾碰撞带现今地壳变形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成因的有限单元法模拟研究
摘要: 台湾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碰撞的产物,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变形强烈,是世界上少见的“弧陆碰撞”正在进行的区域,是研究板块碰撞的天然实验场.台湾...
8.[学位]
摘要: 海底热液活动不仅能够产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独特的生物基因资源,同时还会对热全球热通量以及化学元素循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热液活动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商业...
9.[学位]
摘要: 本文以川西凹陷新场须二段深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岩体破裂规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场地区及临区已有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等资料,同时结合深部岩体钻井岩芯裂缝发育特...
10.[学位]
摘要: 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大地构造上属秦祁昆造山系,跨中南祁连弧盆系和秦岭弧盆系,次一级构造单元由北到南属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泽库前陆盆地。作为盆地界山...
11.[学位]
摘要: 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扩张在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科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来解释青藏高原的变形机制,而近年来刚性地壳块体沿大型走滑断层的侧向挤...
12.[学位]
摘要: 六盘山地区及邻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区西南部,区内中上元古界不整合覆盖于吕梁运动固结的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中上元古界分布广泛,无明显变质。随着国内外中上元古界油气藏...
13.[学位]
摘要: 南天山褶皱带位于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保存有元古代和古生代洋盆演化的重要讯息,是研究天山造山带发展历史的理想地区之一。为此,本文选择了新疆1:5万马...
14.[学位]
摘要: 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杨树盆地富含有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针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的研究是盆地内部寻找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野外考察和以...
15.[学位]
摘要: 本文以榆神府地区薄基岩浅埋深的特殊地质条件为原型,概化了垮落带破碎岩体间溃砂的工程地质模型,确定了影响溃砂的基本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溃砂装置对破碎岩体空隙间颗...
16.[学位]
摘要: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圈层,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地壳热传导的模拟,可以了解地壳内部热状态的动态演化过程。传统对地壳内部热状态的模拟通常使用的是数值模拟...
17.[学位]
摘要: 近年来,对造山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其地表过程,其研究的切入点正是构造变形与气候变迁的共同载体—现代地表地形地貌;造山带系统内部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