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57篇,会议文献有746篇,学位文献有702篇等,空间物理的主要作者有万卫星、刘振兴、刘四清,空间物理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基于MAVEN卫星的火星逃逸面温度研究:日变化与太阳活动性变化
摘要: 火星逃逸面是理解其大气逃逸和演化过程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本文基于搭载在火星大气与挥发分演化(MAVEN)卫星上的中性气体与离子质谱仪测量的中性成分密度数据,计算...
2.[期刊]
摘要: E×B漂移速度剪切广泛存在于日地空间等离子体,是一种重要的不稳定性自由能来源。相对于空间被动观测,在地面等离子体实验中主动激发E×B漂移速度剪切有助于对相关不...
3.[期刊]
摘要: 准确快速地检测极光亚暴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自动检测亚暴起始时刻的方法无法同时兼顾检测精度和效率.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亚暴起始...
4.[期刊]
基于ZH-1卫星探测的太阳活动低年顶部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时空特征
摘要: 利用ZH-1卫星2019、2020年的原位电子密度观测数据,对卫星观测范围,即地理纬度南北65°之间午夜后顶部电离层的不规则结构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
5.[期刊]
摘要: 大尺度行进式大气扰动(LS-TAD)通常被认为起源于极区高纬,本文报道了一起激发于低纬赤道地区、在北半球向高纬传播的LS-TAD观测事例.2002年8月10日...
6.[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2017—2019年我国在EISCAT开展的极区电极流调制实验数据,分析加热波功率和极化,以及激发频率和接收位置对调制加热激发的ELF/VLF电磁波强...
7.[期刊]
摘要: 甚低频(VLF, Very Low Frequency)波的频率范围为3~30 kHz,因其在地球-电离层波导中传播损耗小、传输距离远而被用于低电离层遥测的相...
8.[期刊]
摘要: 科学数据产品规范化组织是科学数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空间科学领域多学科多类型数据资源的统一组织是发挥数据价值,支撑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本文基于国家科学数据...
9.[期刊]
摘要: 星光掩星技术探测恒星光经大气层消光、折射等作用后的恒星光光谱,利用大气中不同成分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的差异反演得到大气密度信息。低轨卫星与恒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
10.[期刊]
摘要: 太阳风-磁层耦合和地球空间的动力学过程是空间天气的基本驱动要素,在系统尺度上认知这些过程对于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研究至关重要.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
11.[期刊]
摘要: 由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引起的电子散射效应是地球内磁层电子损失的重要机制,也是地球内外辐射带间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散射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冷等离...
12.[期刊]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onospheric dynamo region inside 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
摘要: 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SAA)is a region where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signi...
13.[期刊]
摘要: 地球极尖区是太阳风等离子体进入内磁层和电离层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其总体结构长期以来尚未确定.2008年3月8日两个连续亚暴期间,太阳风的整体变化范围较大,基...
14.[期刊]
摘要: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天基观测平台,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
15.[期刊]
摘要: 地球等离子体层作为内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球等离子体层是由上行电离层粒子被地球磁力线捕获而形成的圆环状冷...
16.[期刊]
摘要: 热层是位于地球表面大约90 km到近1000 km的大气圈层,它与电离层和低层大气都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同时热层作为人类航天器空间活动的主要区域,其大气直接...
17.[期刊]
摘要: 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是行星际中观测到的最常见的太阳粒子加速现象之一.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根据主导粒子的不同可以分为质子主导的大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电子主导的富含3He/...
18.[期刊]
摘要: 彗星是太阳系中一类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主要由可挥发物质组成.在彗星接近太阳的过程中,彗核中挥发物被加热释放的中性成分在光致电离、电荷交换和电子碰撞过程后带电,...
19.[期刊]
摘要: 作为空间天气扰动的源头,太阳爆发活动会在太阳大气中产生各种波动现象,这些波动不但传递着大量的能量,也携带了传播路径上磁场和等离子体的信息,因此对于太阳大气中波...
20.[期刊]
摘要: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极区电离层F层的高密度块状结构,其电子密度一般是背景电子密度的两倍及以上,水平尺度约为100~1000 km.极盖区等离子体...
1.[会议]
摘要: 人工地基VLF电磁发射信号已经被很多近地卫星探测并研究.这些人工电磁波信号通过大气层,到达电离层和磁层,能够散射被束缚在地磁场中的高能电子,进而引起电子沉降到...
2.[会议]
摘要: 北斗卫星增强系统(BeiDou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BDSBAS)在其大部分服务范围通过5°×5°网格模式...
3.[会议]
摘要: 利用海南电离层探测站2007年1月-2008年12月双频GPS探测的斜向TEC资料,研究海南地区电离层TEC的周日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度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
4.[会议]
摘要: 利用海南电离层DPS-4垂测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低纬地区的电离层E层主要参数hmE和foE的变化特性.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E层主要是日间现象,在早上060...
5.[会议]
2017年9月磁暴期间行星际太阳风参数和低纬度电离层TEC变化分析
摘要: 2017年9月4日至10日太阳黑子群AR2673突然活跃并爆发了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事件,进而引发了磁暴和电离层暴.通过行星际太阳风参数、海南富...
6.[会议]
摘要: 新型的硅光电倍增管(SiMT),具有两种工作模式:Fast读出和Standard读出,由于Fast读出模式的信号具有下冲,所以一直以来,多用Standard读...
7.[会议]
摘要: 实际辐射场中往往存在多种粒子,因此需要研发混合场测量技术.利用硅酸镱镥(LY-SO)-塑料闪烁体组合与硅光电倍增管构成探测器探头,并与后端的数字化转换器等电子...
8.[会议]
摘要: 为分析EJ299-33A塑料闪烁体对n/γ的鉴别能力,制作闪烁体探测器,搭建从探测器到数据采集处理完整探测系统,通过该探测系统做了6mm(h)×6mm(w)×...
9.[会议]
摘要: 文中首先从数据来源和数据内容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空间天气大数据内涵,对比分析了空间天气行业大数据和非行业大数据之间的差别.根据空间天气部门开展的业务工作具体实践...
10.[会议]
摘要: 为应对日益丰富的观测数据以及数据再处理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开发了基于OpenMP以及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并行计算的全球...
11.[会议]
摘要: "遥感"的另一种表述是"对地观测",基本手段有三类: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和遥感科学.现在国内发展得非常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地球物理.过去十多年地球系统论证过程中...
12.[会议]
摘要: 近年来,电离层层析技术从方法研究到理论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到观测条件和测站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靠的电离层层析算法等关键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
13.[会议]
摘要: 电离层层析反演的精度和穿过电离层的观测射线的分布和数量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地面测站与卫星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匀,导致电离层层析精度不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创新性...
14.[会议]
摘要: 电离层是空间环境中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媒介,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用于民航领域中一个最大的误差源.当电离层中由于电子密度不均匀发生强闪烁时,可能会导...
15.[会议]
摘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展至今,已有五颗GEO卫星在轨运行.利用北斗GEO卫星相对地面几乎静止不动以及可视时间长的特点,可以很方便的利用GEO卫星数据分析...
16.[会议]
摘要: 通过计算全球电离层TEC产品的均值与方差,对比分析全球电离层TEC产品精度,以IGS分析中心的数据为参考标准,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等权估计.通过对比分...
17.[会议]
摘要: 介绍了单站VTEC值提取方法,对CMONOC各CORS站进行了VTEC序列计算,并将其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区域VTEC值主要呈现西部复杂...
18.[会议]
摘要: 电离层层析反演的精度和穿过电离层的观测射线的分布和数量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地面测站与卫星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匀,导致电离层层析精度不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
19.[会议]
摘要: 利用电离层不规则体对电波的散射作用可以实现超视距传播,主要运用于超短波和微波的远距离通信,研究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散射是研究甚高频(Very High Freq...
20.[会议]
摘要: 临近空间飞行器重返大气层时形成的等离子体鞘套,会对无线信号产生严重的干扰.为降低这种干扰造成的损害,就需掌握电波在鞘套中的传播特性.为此,本文研究了不同高度下...
1.[学位]
摘要: 当今用户对高精度实时位置的需求及定位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时电离层改正参数就成了用户的迫切需求,对于提高单频PPP精度、加速双频PPP收敛速度意义重大。论文的...
2.[学位]
摘要: 电离层热层系统是空间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导航、卫星和航天飞机的空间活动等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区域既受到太阳风磁层活动的影响,也通过大气波动耦合与低层...
3.[学位]
摘要: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和流相互作用区(SIR)是行星际空间中的两种大尺度结构,是影响地球空间天气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有着许多不同于一般太阳风的特殊性质。...
4.[学位]
摘要: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对火星的探索也是目前人类航天活动的目标之一。通过研究火星的电离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火星所处的空间环境、大气结构以及太阳...
5.[学位]
摘要: 大气重力波在中高层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力波的参数化是研究重力波的一个重要问题。大气重力波不仅作用于中高层大气较低的区域(例如平流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对...
6.[学位]
摘要: 范·艾伦辐射带包含大量被地球磁场捕获的高能电子,这些电子可造成多种卫星故障,甚至对在轨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受多种加速、损失和输运过程的影响,辐射带电子通量经...
7.[学位]
摘要: 地球热层是连接低层大气和外层空间的重要部分。热层大气的性质,特别是其密度变化,显著地影响低轨卫星定轨精度和寿命长短。同时,热层和电离层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耦...
8.[学位]
摘要: 辐射带中各种波动对其中电子通量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暴时热离子的注入会形成不稳定的离子分布,激发两种低频波动。其一是电磁离子回旋波,它可以和相对论电子回旋...
9.[学位]
摘要: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通过对月球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加深对非磁化太阳系天体与周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以及地月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在月球的轨道周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