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方剧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篇,学位文献有5篇等,河北省地方剧的主要作者有何石妹、倪金艳、刘娜,河北省地方剧的主要机构有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保定学院音乐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矫矫正正时时弊弊、救世易俗之翘楚——论奎德社之戏曲改良及启示
摘要: 杨韵谱主持的北京奎德社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坤班,历时23年,被称为“女富连成”。剧团只招收女艺人,成员习河北梆子与皮簧,重视艺人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该社以...
2.[期刊]
摘要: 河北省是一个地方戏大省,但河北地方戏普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只有通过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加强剧目建设开展生产自救并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壮大人...
3.[期刊]
摘要: 与本杰明·施瓦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论述的中国古代思想大家相比,中国民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但是,诚如施瓦兹所指出的,中国民众的思想不是无法接近的。至...
4.[期刊]
摘要: 根据杂剧《曲江池》和传奇《绣襦记》改编的河北梆子《曲江情》 ,并不是剧种的简单移植 ,也不是原有人物和情节的一般调整 ,而是把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古老故事翻成一...
5.[期刊]
摘要: 作为"忠实对等"原则的提出者和实践者,李正栓在《河北戏曲名剧选译》中依据该原则,从"对等的理解""对等的风格""对等的用韵"及"雅化"几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还原...
6.[期刊]
地方戏曲融入当地高校艺术教育的策略研究——以定州市解咬村皮影戏为例
摘要: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定州市解咬村皮影戏始于清嘉庆年间,与冀中皮影一脉相承,2017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音乐+...
7.[期刊]
摘要: 民间年节仪式是民俗文化的反映。文章通过解析河北地区的民间秧歌中存在的民间年节仪式,阐释河北秧歌的民俗文化审美意蕴,进而提出河北民间秧歌的文化本质认知重要意义,...
8.[期刊]
摘要: "土生土长土料料,土言土语土调调".语言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每个地区人们的发音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直接的关联,拿张家口坝上的康保来说,当地...
9.[期刊]
摘要: 河北乱弹历史悠久且又有一定的影响力.产生于顺治末年,分东西两路.剧目丰富,班社众多,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行当与表演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乱弹艺术发展进入...
10.[期刊]
摘要: 新颖调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流传至今已近两个世纪,特有的音乐语汇与旋律进行方式展现了地方民间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在继承新...
11.[期刊]
摘要: 哈哈腔是河北省保定地区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产生于清苑地区,是清苑地区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历经明代、清代至民国的衍变,最终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
12.[期刊]
摘要: 武安傩戏的发现,改写了“江北无傩”的断言.它的存在形态展示了中原傩的存留和发展情况,为研究中原傩的本质和演变提供了一个完整丰富的范本.本文即以“大傩”的视野,...
1.[学位]
摘要: 作为一门地方戏曲艺术,唐山评剧正是由于其显著的民间性和地域性,经百年发展在最初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并能够流传至今,这不仅仅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更是在...
2.[学位]
摘要: 河北省隆尧县乃唐风尧韵之地,钟灵毓秀之乡,是著名的“尧山文化”的发祥地。隆尧秧歌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伴奏模式和质朴的唱词、唱腔于2006年...
3.[学位]
摘要: 保定老调,又名老调、老调梆子,是冀中戏曲观众群体熟悉和喜爱程度仅次于河北梆子的第二大地方剧种。保定老调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世纪30年代与新...
4.[学位]
摘要: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历史较为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曲调质朴健朗、高亢清婉,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河北省中部的保定地区是老调的发祥地。老调...
5.[学位]
摘要: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石家庄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间素有“一昆、二高、三丝弦”的说法。由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