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剧种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8篇,会议文献有1篇,学位文献有24篇等,其他剧种的主要作者有李跃忠、刘小刚、包建强,其他剧种的主要机构有湖南科技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三国”故事在中国影响广泛,对于闽南歌仔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俗文学丛刊》中的《正派三国歌·第五回》《打黄盖》《阚泽献诈降书》《黄鹤楼新歌·下本》和《三国相...
2.[期刊]
摘要: 对喜剧的研究最早是19世纪的《喜剧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对喜剧的定义。在之后对喜剧的研究实属薄弱环节。喜剧创作之艰难体现在创作时要求剧作者权衡喜剧的通俗和艺术两...
3.[期刊]
摘要: 音乐剧这种新型舞台艺术形式在国内发展极其迅速,国内一、二线城市音乐剧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很多城市白领阶层把观看音乐剧作为有艺术品位的一种生活态度。如何将音乐剧这...
4.[期刊]
摘要: 出土百戏题材汉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翔实而生动地展现了汉代表演艺术演进的有关情况,为我们考察和评估早期表演形态、化解相关学术论争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在东...
5.[期刊]
摘要: 耽美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耽美网络剧的流行根源于青年女性受众对剧情中既有的爱情模式的不满与厌倦,希望借助男性之间的"纯粹之爱"来达到心灵的慰藉。在消费...
6.[期刊]
摘要: 本文以藏戏《文成公主》的文本资料为依据,在论述剧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同时,对其在藏区社会的积极影响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7.[期刊]
摘要: 傩仪是古代宫廷与民间驱灾祈福的一种仪式.傩戏是指伴随傩仪形成发展而来的兼具傩仪之宗教祭祀属性与戏剧之本体特性的戏剧品种.傩戏汲取宫廷傩仪的营养形成并得以持续发...
8.[期刊]
摘要: 敦煌曲子戏融合了乐府、诗、词和曲的艺术特点.其乐以隋唐燕乐为主,其辞则以杂言体为主,舞台表演则是代言体的演唱.曲子戏既是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相互碰撞...
9.[期刊]
摘要: 本文从"傩戏"的角度出发,将爬梳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追溯"知玛"的文化源头,推究"知玛"产生的时间,进一步论证"知玛"在戏曲功能、表演法、审美特征、脸谱等方...
10.[期刊]
摘要: 1940年代,中国文坛上先后出现了《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经常在两刊发表作品的作家有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唐湜、唐祈,围绕两刊逐...
11.[期刊]
摘要: 谭惟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海派作家,也是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他写小说也编电影剧本,多部电影剧本被搬上银幕;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又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语文教学法。因...
12.[期刊]
摘要: 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以他提出的两个"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饮誉叙事学界.用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来分析《窦娥冤》可以挖掘出文本表面语言下隐藏的深层结构.通过对《...
13.[期刊]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广州市部分中学的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广州市校园足球的总体开展水平还较低,其发展主要受限...
14.[期刊]
摘要: 元明清三代的李逵戏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而又逐渐转多的过程,李逵形象在杂剧中形成并演变,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5.[期刊]
摘要: 唐山皮影戏是河北传统民间戏剧之一,具有深厚久远的历史.唐山皮影戏经典剧目是指在唐山皮影戏所有表演剧目中具有典范性的皮影戏作品,承载着该剧种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
16.[期刊]
摘要: 二人台中"十二月"的歌唱形式绝非创体,民间文艺的继承性颇强,晚近出现的二人台曲词创作方式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可以在古代的文化艺术中找到它的源头,对古代...
17.[期刊]
摘要: 本文从"傩戏"的角度出发,将爬梳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追溯"知玛"的文化源头,推究"知玛"产生的时间,进一步论证"知玛"在戏曲功能、表演法、审美特征、脸谱等方...
18.[期刊]
摘要: 二人台《五月散花》与隋唐佛曲“散花乐”并非简单的名称巧合,而是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关系.其一,因为二人台通过民间“讨吃调”这一中间环节与说唱艺术“莲花落”相关联...
19.[期刊]
摘要: 西施形象的建构经历了从历史典籍中的抽象符号、诗歌作品中的审美对象到戏曲叙事的主体建构的三个基本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为参照蓝本,...
1.[会议]
皮影影卷“三顶七”唱词文体修辞研究——以辽南皮影影卷《五峰会》为例
摘要: 皮影戏2011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一,研究寥寥亟待广泛关注和顶礼传承.关于皮影影卷(唱本)即皮影戏文学脚本需要大量翔实资料进...
1.[学位]
摘要: 中国现代诗剧既与西方诗剧艺术传统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又与中国传统戏剧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其文体形态既借鉴与吸收了西方的诗剧文体形态的某些因素,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
2.[学位]
摘要: 本文使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与观点,以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提线木偶戏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多次的田野调查和横峰提线木偶紫鸿班的个案研究,对该地区木偶戏这一特殊艺术形式...
3.[学位]
摘要: 在中国戏剧史上,《琵琶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较为成熟的艺术成就成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它的问世,不仅提升了南戏的艺术品位和层次,成为南戏与明清传奇间最为...
4.[学位]
摘要: 中国民族皮影艺术,不仅海纳百川着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曲艺、雕刻、民俗历史精粹,浓缩了浓郁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同时也参与着整个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的进程。面临着全球...
5.[学位]
摘要: 辽南地区,旧时俗称“管王之地”。从地域上来讲,辽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大连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大石桥市、庄河市、长海县、营口市、海城市、盖州市和岫岩县总共1...
6.[学位]
摘要: 李芳桂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陕西省著名的剧作家。他在历经两次科考后,无缘官场,之后全心投入剧本创作,一生为碗碗腔皮影戏创作了八部本戏和两个折子戏,后世称为“十大...
7.[学位]
摘要: 王实甫《西厢记》诞生后,就被誉为元明杂剧的压卷之作,七百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西厢记》的保留剧目,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的《西厢...
8.[学位]
摘要: 刻意曲解是中国喜剧小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刻意曲解和误解是有区别的。误解是指交际一方在对话中没能补充对方话语中缺失的或没有明示的信息,从而错误理解对方的...
9.[学位]
摘要: 本文参考了台湾学者罗锦堂的类型划分,归纳出了27种“家庭剧”。 本文对家庭剧的概念进行了力求准确的认定,并将元杂剧的家庭剧划分为三大类,归纳了元杂剧家庭剧中...
10.[学位]
摘要: 师公戏起源于古代的巫傩祭祀活动,最初只能算是一种娱神的舞仪,清末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戏曲样式,主要流传于广西的北部、中部及南部地区。师公戏含有大量的唱本,然而迄...
11.[学位]
摘要:
本文以滦州影系为研究对象,亦即对滦州影及其影响区域的影戏进行总体研究,实际上就是中国影戏的地域性研究。
论文主要由绪论与九章正文组成。
...
12.[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关中影系为整体研究对象,以关中影戏为核心研究内容,既是对中国影戏三大体系之一的关中影系的总体研究,也是对中国影戏的区域性研究。
本文结构上...
13.[学位]
摘要: 中国的皮影艺术是独具传统特色的民族的、民间的艺术,它具备审美娱乐及社会功能传达的特性。陇东道情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重要的一支,以甘肃东部的环县为中心,在千沟万壑...
14.[学位]
摘要: 邵东杖头木偶戏属于湖南木偶戏中的祁阳举偶,历史久远,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并于2008被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各种原因,邵东杖头木偶戏陷入濒危境地,而具体...
15.[学位]
摘要: 中国皮影戏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民间传统艺术,于2006年5月入选国务院公布的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次年进行了申报单位项目的扩展。中...
16.[学位]
摘要: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浙江海宁皮影戏不仅是中国皮影戏艺术序列的重要代表,也是目前仅存的保留南宋遗韵的剧种之一,作为一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重构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