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86篇,学位文献有42篇等,《广韵》的主要作者有张大勇、丁治民、刘芹,《广韵》的主要机构有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亳州学院、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四庫全書總目》“原本《廣韻》”提要與戴震《聲韻考》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路和文獻材料對《廣韻》的同用獨用進行考訂,前者以考古、後者兼審音,兩家百慮一致,互不相襲。...
2.[期刊]
摘要: 谐声字是汉语语音史上极其重要的材料,能够为汉字的古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广韵》从“交”得声的谐声字数量丰富,谐声关系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两方面:在声...
3.[期刊]
豈待開卷看,撫弄亦欣然——《大宋重修廣韻》與《鉅宋廣韻》考實
摘要: 《廣韻》乃隋唐五代《切韻》系統韻書集大成之作,然關於其成書、稱名、流布等,實有口耳傳習、似是而非之問題,學者多所轇轕,至今未得釐清。筆者對宋初修訂《切韻》之次...
4.[期刊]
摘要: 《广韵》是在唐五代韵书的基础上编纂而成,但现存唐五代韵书多为残卷.大多数残卷的性质已成定谳,但还有一些残卷之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这就很有必要对其性质再作...
5.[期刊]
摘要: 南城方言中的"咧[?i?0]"和"了[?iao0]"都承担着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功能,但二者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其在做动态助词时分工明确,"咧[?i?0]"一般...
6.[期刊]
摘要: 《广韵声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十分重要的材料,但由于编纂时古文字研究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校正.本文主要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和古文字研究的...
7.[期刊]
摘要: 因形体借用而产生异读关系,是《广韵》异读字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字现象。根据前代学者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利用传统考证的方法,得出《广韵》异读字中形体借用的...
8.[期刊]
摘要: 前人对于阴声韵和入声韵的演变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阳声韵声调的变化关注较少,而阳声韵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却又占着较大的比重,阳声韵声调的演变研究不仅对于...
9.[期刊]
摘要: 汉语文献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在传世文献中产生大量的形、音、义不统一现象,直接影响到 对汉语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现以《广韵》中的异读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考证的办...
10.[期刊]
摘要: 邵雍《伊川击壤集》有近体诗韵部22个、古体舒声韵部15个、入声韵部7个.古体韵部与"声音唱和图"基本一致,舒声韵部和宋词用韵也很接近.
11.[期刊]
摘要: 《原本广韵》抄本存于《四库全书》,系《切韵》系韵书。通过梳理、校勘《原本广韵》的音切材料,考察其与《广韵》不同的音切,发现《原本广韵》记载了元代一些语音事实,...
12.[期刊]
摘要: 《广韵》的版本系统较多,南宋巾箱本《广韵》作为官刻本之一,真实地反映了宋本原貌,但历经刊刻流传,讹误在所难免,疏漏亦多,今据《广韵》其它传世善本,参考相关资料...
13.[期刊]
摘要: 《广韵》的版本系统较多,南宋巾箱本《广韵》作为官刻本之一,真实地反映了宋本原貌,但历经刊刻流传,讹误在所难免,疏漏亦多,今据《广韵》其它传世善本,参考相关资料...
14.[期刊]
摘要: 从纽、类隔、又音三个方面,对敦煌本、宋跋本与《广韵》作了全面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敦煌本王韵与《广韵》更近。《广韵》在编纂时所采录的《刊谬补缺切韵》应是敦...
15.[期刊]
摘要: 《龙龛手镜》是行均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为方便佛徒研读佛经而编纂的一部汉字字书.《龙龛手镜》直音数量占据音切材料数目的 1/3...
16.[期刊]
摘要: 前人对于阴声韵和入声韵的演变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阳声韵声调的变化关注较少,而阳声韵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却又占着较大的比重,阳声韵声调的演变研究不仅对于...
17.[期刊]
摘要: 汉语文献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在传世文献中产生大量的形、音、义不统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汉语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现以《广韵》中的异读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考证的办法...
18.[期刊]
摘要: 因形体借用而产生异读关系,是《广韵》异读字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字现象.根据前代学者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利用传统考证的方法,得出《广韵》异读字中形体借用的...
19.[期刊]
摘要: 《永乐大典》为明成祖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但到目前为止,从《永乐大典》辑出...
20.[期刊]
摘要: 《广韵》中的异读字蕴含着中古汉语丰富的语言文字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异常复杂;现采用传统的文献考证法和现代量化测查法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考察,得出异读字产生的原因主...
1.[学位]
摘要: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及现存最完整的韵书,历来被称为韵书的楷模,在音韵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广韵》也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它解释繁...
2.[学位]
摘要: 本文中我们以现代北京方言的中古庄组字声母分化不规则问题为切入点,以北方方言《广韵》庄组字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研究对象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声母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全...
3.[学位]
摘要: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他本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追溯其源头,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被诸管弦”方面,词源于乐府;二是格律方面,可...
4.[学位]
摘要: 随着近现代以来一大批卓越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加之新思想方法的影响,词学愈益繁荣,立足为现代化学术的一员。当代词学界多注重于词籍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词学批评与词学...
5.[学位]
摘要: 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以词为研究对象的“词学”在宋代就己经存在,20世纪时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历来学者对宋词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学方面,其中也有一些涉及词律...
6.[学位]
摘要: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古今学者对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格律、用韵、音乐等都加以研究,便逐渐形成了一门以词为研究对象的学问—词学。...
7.[学位]
摘要: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从它产生之初,就有人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广,研究成果多。但是直到现代,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词的文化领域,关于其韵谱方面的研...
8.[学位]
摘要: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宋词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倚声填词”。将词牌的句式、用韵和平仄等总结标注出来,就是词谱...
9.[学位]
摘要: 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词因贴近生活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形式而深受宋人喜爱。文人的青睐与墨客的钟情将词推向高潮,词作一时繁多。以词为研究对象的词学在宋代就己经存在。...
10.[学位]
摘要: 方干(公元809年-886年),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是晚唐著名的隐士、诗人。方干终身隐居的风范得到了后人的推崇,时人对他的为人和才情既敬仰又爱惜,多为他...
11.[学位]
摘要: 《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是一部集大成的因音辨义的音义书,其文献学方面和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而关於《释文》异读的研究稍显不足。目前学界主要...
12.[学位]
摘要: 《王韵》与《广韵》都为《切韵》系韵书,《广韵》是在《王韵》和《唐韵》的基础上参考其他韵书增修成而成,故《王韵》和《广韵》编写上有传承关系,由於两书分别属於《切...
13.[学位]
摘要: 在以往对古籍汉字音义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上古或中古时期,而对中古以后的语音面貌研究相对较少。中古语音以《广韵》音为代表,《广韵》之后的语音变化反映着中古音之后...
14.[学位]
摘要: 又音是语音流变的表现之一,又音研究对于探究语音发展脉络,现代汉语审音都有影响。但古籍中部分汉字字形复杂,识别困难;古籍的释义模糊多变,错综复杂,需要专业知识进...
15.[学位]
摘要: 在音韵学发展史的三个阶段中,中古音是上推上古音、下演近代音的语音研究枢纽,而《广韵》作为《切韵》系韵书的代表又成为中古音研究的重要枢纽。本文通过对《汉语大字典...
16.[学位]
摘要: 本文以周祖谟的《广韵校本》爲主要依据,对《广韵》上平声卷二十八个韵的新词新义进行描写和分析,对韵书词汇研究的特殊性、新词新义的判定、新词与口语词的关系等几个问...
17.[学位]
摘要: 陆机、陆云,世称“二陆”,是晋代文坛英华。其着作甚丰,但大多散佚,仅别集流传至今,共计诗文大约三百篇,其中可资用韵研究的诗歌、韵文计279篇。本文以此为材料,...
18.[学位]
摘要: 本文使用余迺永先生《新校互注宋本广韵》校本,对该书里入声韵的同义又音字进行整理,重点分析入声韵同义又音字分派到阴声韵里平、上、去三个声调的情况以及分派到各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