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周易文化研究》 >《太极图说》论“恶”之发生

《太极图说》论“恶”之发生

         

摘要

《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经《易传》发挥其崇德广业之说,于经学传统乃为儒门典籍。宋代理学家依《易传》开演天道性命之教,部分学者乃以''''道德的形上学''''为儒门易学之义理正宗。学术史中,''''道德的形上学''''的易理建构,周濂溪《太极图说》《通书》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如果我们接受《太极图说》《通书》对观的理解方式,那么《太极图说》的''''太极''''便不仅是存有语词,还具有规范性的意义;而''''太极阴阳五行''''在宇宙生化之外,更是一道德的流行之迹。至于《通书》在对观之下,''''诚体''''也不应仅止于心性论的道德根源,还具''''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存有意义。然而,《太极图说》谓''''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通书》亦谓''''诚,无为;几,善恶。''''还描述了经验世界中善恶杂染的事实。如果我们仅将《太极图说》视为单纯的宇宙论,则此一善恶杂染之现象只代表气化流行中不可否认之事实。但如果经验现象系根源一终极本体,而此本体又为''''纯粹至善''''(《通书》语),则不免有善恶同源之嫌。尤其是以太极或理具活动义的情形下,太极或理就不能不为恶之事实负责,这就会出现较大的理论困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