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津医药 》 >颅内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卒中机制和梗死模式的对比分析

颅内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卒中机制和梗死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缺血性卒中(IS)患者危险因素、卒中机制和梗死模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致IS的患者257例.依据责任血管的位置,分为前循环组170例和后循环组8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危险因素、卒中机制和梗死模式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1)前循环组中男性、吸烟史比例高于后循环组,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后循环组(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HbA1c水平是颅内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IS的独立危险因素.(2)卒中机制的分布,前循环组低灌注和混合机制的构成比高于后循环组,而穿支动脉闭塞低于后循环组(均P<0.05).(3)梗死模式的分布,前循环组单发皮质-皮质下梗死的构成比高于后循环组,而单发皮质下梗死的构成比低于后循环组(均P<0.05).结论 颅内前后循环IS存在危险因素、卒中机制和梗死模式的差异.针对不同部位的血管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可能有利于减少相关IS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