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建筑》 >敦煌壁画中'城'的形象与演变

敦煌壁画中'城'的形象与演变

         

摘要

敦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汉代既成为一座重要的边城,并修筑了完备的城池.敦煌石窟的开凿起于十六国前秦时期,以后从没间断的经过了十个朝代的延续开凿,直到元末.明代由于闭关嘉峪关,敦煌随被吐鲁番回教占领,石窟也遭受破坏.因此大多专家认定敦煌石窟艺术的范畴应从公元366年到公元1402年,历经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壁画中从始至终都有城的形象,在城的类型上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所有的城市类型.由于敦煌地处边塞,在城市类型上还反映了与之接壤的西域城市形象.壁画中城防建设与设施也是最完善的,有高大壮观的城门楼、突出的马面(既敌楼)与角楼、蹬城的慢道等,同时存城前的建筑规模及城门前的布置中还能看到城市的等级制度.在城的建筑与装饰上既符合就地取材的要求,也顺应当时的建筑潮流.利用各种花砖将城墙、城门等装饰起来,显现出隋唐城市的繁华富丽,还有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演变,都在敦煌壁画中得以体现.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