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研》 >抗战时期高等学校流亡办学对当地教育文化的提升——以河南大学为例

抗战时期高等学校流亡办学对当地教育文化的提升——以河南大学为例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燃及高等学校,为了保存实力,保存文化的种子,高等学校纷纷内迁,开展了文化的大迁移。高等学校流亡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流亡办学过程中对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都有很大的提升。以河南大学为例,抗战八年,由于时局的动荡不安,先后有六次流亡的经历,其中以1939-1944年五年在嵩县潭头办学最具有代表性。河南大学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普及教育、提升力当地民众的文化水平,积极进行抗日民族运动和民主宣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