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与湖沼》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摘要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西太平洋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系数,结合相应的生态因子,对西太平洋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走航断面表层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基本在0.2以下,而DY(大洋)断面Fv/Fm平均值仅为0.16,光能利用效率α的变化范围为0.007-0.117,平均值为0.039;相对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变化范围为6.8-113.4(μmol/(s·m2)),平均值为32.72(μmol/(s·m2));饱和光强Ek的变化范围为60.3-1662.7(μmol/(s·m2)),平均值为846.83(μmol/(s·m2)).DY断面Fv/Fm最大值水层与DCM层(叶绿素最大层)相吻合,既保护了浮游植物光反应中心不受强烈光辐射影响,又支持了DCM层浮游植物相对较强的光合作用和对整个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DY断面浮游植物具有极低的光能利用效率却需要较高的光强来达到光饱和,导致这种生活环境下浮游植物处于一种低活衰老的状态,这是造成某些大洋海区低生产力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与湖沼》 |2016年第5期|935-944|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生植物学;
  •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浮游植物; 光合活性; 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