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建筑》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百乐门舞厅——一个现代娱乐建筑的建构与都市社会空间的拓展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百乐门舞厅——一个现代娱乐建筑的建构与都市社会空间的拓展

     

摘要

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建造过程与早期经营情况.因别具一格的建筑样式、空间体验以及所承载的复杂文化和社会背景,百乐门舞厅不断被大众媒体描摹和重塑,成为现代上海舞场文化的独特代表.百乐门虽是一座上海本土化娱乐建筑,但采用了当时国际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体现了新兴的中国政治和商业精英通过嫁接西方娱乐形式,建构本土舞场文化,开拓全新城市公共空间的愿景与努力.百乐门精细复杂的空间安排改变了人们对休闲娱乐形式的理解,也改变了上海精英社会的交流方式,建筑空间由此拓展为重要的都市社交空间.%Focusing on a case study of the Paramount Ballroom,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ballroom was constructed and reinterpreted as an experimental locus in early 1930s Shanghai, where modernist architectural trends, nationalist expression, and new-style social interactions converge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