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公园”: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语言折射

“公园”: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语言折射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一词,源于英文“park”概念,受其启发,为区别于传统的“公园”“花园”“园林”,时人首先称之为“公家花园”或“公花园”。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一词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并最终取代前者,成为一个固定名词。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变革的加剧,特别是清末民初,自由、平等、民主等强势话语的塑造,“公园”迅速被赋予了明显的时代意义和现代性内涵。通过对“公园”词义及文化内涵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