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

活性污泥是全球最常用的废水生物处理人工生态系统,微生物是驱动其污染净化能力的关键.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所有物种与基因(简称“微生物组”)的研究先后经历了“显微镜观察和纯菌培养分离”(1915)、“PCR扩增-测序”(1994)和“高通量测序-宏组学分析”(2006)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变迁.相应地,我们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组的认知经历了从最早对微型动物(如钟虫和轮虫)及其他微生物的形貌观察和纯种培养鉴定到今天对整个微生物组的全局多样性认识的飞跃.近13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组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揭示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我们现在充分意识到活性污泥微生物组蕴藏着大量不可培养新物种和基因多样性,驱动着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目前,特异性分子标记基因的扩增子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和典型功能种群(如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时空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进而为未来实现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功能的精准调控奠定理论基础.宏基因组学研究在群落、种群和个体基因组水平全面解析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组驱动的碳、氮、磷元素循环过程,以及有机微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机理.将来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学研究需要在“标准化的组学分析方法和绝对定量”“高通量培养组学”“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和“多组学方法的结合及多种方法并用”4个方面取得实现精准生态基因组学所需的技术突破,以最大限度发掘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领域的生态学与工程学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8期|2038-2052|共15页
  • 作者

    鞠峰; 张彤;

  • 作者单位

    西湖大学工学院环境与资源工程中心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24;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前沿技术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24;

    香港大学土木系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 香港 999077;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微生物组; 群落基因组学; 群落结构; 微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