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枣庄学院学报》 >文本的未完成性、多重可能及其限度——对张扬《第二次握手》的“互文性”解读

文本的未完成性、多重可能及其限度——对张扬《第二次握手》的“互文性”解读

         

摘要

《第二次握手》这部小说,因其写作时间跨越三个时段——十七年、"文革"和"文革"结束,使得小说在"新/旧"之间摇摆不定,其一方面表现出"反抗"的姿态,而实际上"文革"在小说中又是一种的"缺席的存在",小说的"反抗"性其实十分有限。小说在爱情叙述上更是"混杂",其延续的仍旧是十七年文学中爱情的政治化以及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传统。如此种种,都使得小说在表现出文本的"未完成性"的同时,也表明其种种可能实际上十分有限;其在八十年代很快被边缘化,并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原因,而实在是八十年代的风云变幻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