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云梦学刊》 >山水诗的阶级性和人类的共同美

山水诗的阶级性和人类的共同美

         

摘要

(一)在烟波浩渺的文学艺术海洋中,有一把光彩夺目的珍珠,——山水诗和风景画。对于这类作品的形成发展和社会功用,历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对于它的阶级属性,更认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它的存在体现着一种历史的必然;它的发展预示着人类的未耒与希望。正确判断它的阶级性,对探讨人类共同美问题将会有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山水诗的阶级性有两种情况:一种山水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其思想情趣的阶级属性比较鲜明。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过白岸亭》,借满园春景和山光水色来发泄官场失意的牢骚,痛抒不问世事,决心隐居的颓废思想,王之涣的《凉州诗》,杜甫的《登岳阳楼》,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借山水以自白,触发个人遭遇,有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