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雎》的性质及其教化意义

《关雎》的性质及其教化意义

     

摘要

《关雎》的性质问题,经过了从汉到宋到现代三个时期的演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学界对《关雎》的价值判断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的“教化说”、“美刺说”遭到彻底批判和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朱熹的“民谣说”,外加“人民性”.然而,《关雎》中的“君子”既不是古代青年男子的通称,采荇菜的“淑女”也不是“劳动人家的姑娘”.从周代礼乐文化层面考量,《关雎》中的“君子”只能是周天子或诸侯,《关雎》是一首敦劝教化的乐歌.《关雎》的礼乐教化意义主要表现在“发乎情,止乎礼义”、“风天下而正夫妇”,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