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对民间语言的运用

         

摘要

《水浒》运用民间语言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许只仅次于《红楼梦》。由于对民间语言的精确而广泛的运用,形成了这部巨著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加深了人物的典型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最主要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古今中外的杰出作家,总是努力向民间学习语言的。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说:“语言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语言分成为文学的语言和人民的语言:这只是说语言中有‘未经加工’的语言,和由巨匠们加工改造过的语言。”《永浒》所运用的民间语言,如谚语、成语、歇后语、方言土语以及民间行话等等,它们中有些本来就是历经群众千锤百炼、广为流传,具有精譬形象特点的,如某些谚语、成语,这是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的;有些则只是作为文学语言的“毛胚”,尚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构造艺术形象的精金粹玉。但是,民间语言不论是否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对作家来说,都有一个进一步锤炼与选择的问题,都同样要凝注艺术的功力。下面,我们就《水浒》对民间语言的运用,略述几点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