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之于'结构研究中的进步与倒退

'之于'结构研究中的进步与倒退

         

摘要

在古代汉语的几种同形异构的"之于"结构中,本文只讨论从<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语段中抽象出来的那种"之于"结构.100多年前,<马氏文通>开始系统研究它.作者马建忠认为它是-个有机的整体,将它格式化为"主语+之十动宾短语",并暗示它主要作主语,其次作宾语.至其结构类型,马氏认为:不加"之"字,它是表对待的主谓短语(其中,"于"+后续成分是谓语+宾语);加"之"以后,则转型为定中短语.马说绝大部分可从.参照马说,我们发现:王力先生等学者的"之于"结构研究进步与倒退并存.进步是:楚永安(1986)和许仰民(2001)完成了对其构素、构序的研究,楚永安(1986)还揭示了它的所有外部功能.倒退是:王力先生等许多学者都以其中的"于"字为介词.并说该结构无"之"时是主谓短语(或是其他异名,但实质一样),加"之"以后仍是主谓短语或转型为定中短语.此说之可商,在于"名词+之+介宾短语"不具备构成短语的基本条件.至于康瑞琮肢解"之于"结构,以由"于"字参与组成的"介宾短语"为全句状语,则是在马说基础上的全面倒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