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超越:民族教育发展取向的“中庸之道”

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超越:民族教育发展取向的“中庸之道”

         

摘要

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直至今日,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决策中始终存在着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博弈问题.虽然今天的表现形式比起以往有所变化但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思潮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因而深刻地认识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问题与局限性以及潜藏的危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种思潮,不但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存在,其他地区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也同样存在,甚至可以说,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始终贯穿于建国以来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政策中.大汉族主义思潮具体表现在1957年的民族融合论、“文革”时期民族消亡论、改革开放后民族语言无用论、新世纪出现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等.伴随大汉族主义思潮的肆虐而出现了过于强调民族特殊性和民族分离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潮.针对这两种思潮的局限性,在当代民族教育研究、实践和决策中应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格局”为基础的“中庸之道”来予以调和,其中重点反对和抵制大汉族主义思潮,它是一切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次要纠正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偏狭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