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游记》中的“食色”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西游记》中的“食色”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摘要

《西游记》通过"食色"叙事形态营构小说,即唐僧的"被食被色"、妖魔鬼怪的"恶食恶色"、猪八戒的"善食善色"、孙悟空的"反食反色"以及沙僧的"不食不色",几乎整部《西游记》都是依此敷衍而成。透过人类"食色"的自然属性这一富于张力性的叙述来审视人性美丑,洞悉社会世相,极具中华民族审美特色和中国小说的特质,它所传达出的极幻极真、妙趣横生的审美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叙事经验。而且在怡情悦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