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肾脏病杂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调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钙磷代谢标志物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的达标情况,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并管理贫血.方法 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间≥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频率、残余尿量等相关资料及患者血钙、血磷、i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钙磷代谢标志物血钙、血磷、iPTH等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然后分别根据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残余尿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钙磷代谢指标的差异性,再分别根据血钙、血磷和iPTH进行分组,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Hb达标情况.结果 ①本血液透析中心263例患者中,血钙达标率45.0%,血磷达标率40.1%,iPTH达标率23.7%,与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第4阶段(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 Study,DOPPS4)国家达标数据(56.0%、54.5%、32.1%)比较,达标率存在一定差距.②根据透析龄进行分组,透析龄≥3年组平均血钙水平显著高于透析龄<3年组平均血钙水平;根据透析频率进行分组,每周>2次透析组平均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透析组平均血钙水平,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透析组.根据残余尿量进行分组,有尿组(尿量≥100 ml/24 h)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无尿组.根据年龄分组,年龄>45岁组平均血磷水平、iPTH水平、钙磷乘积水平显著低于年龄≤45岁组.③将血钙浓度分为<2.1 mmol/L、2.1~2.5 mmol/L、>2.5 mmol/L三组.随着血钙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由38.8%上升至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磷浓度分为<1.13 mmol/L、1.13~1.78 mmol/L、>1.78 mmol/L三组,随着血磷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由31%上升至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iPTH浓度分为<150 ng/L、150~300 ng/L、>300 ng/L三组.随着iPTH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小,由52.8%下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适当增加透析频率及有效保护残余尿量有助于控制及改善钙磷代谢紊乱.②血钙、血磷浓度上升,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的达标.血iPTH浓度上升,不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的达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