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张爱玲对西方废墟书写的自我接受

张爱玲对西方废墟书写的自我接受

     

摘要

20世纪初的战争灾难带来了“世纪末”的情绪,西方作家不约而同地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个废墟世界,使废墟意象成为人类经验的普遍隐喻。而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并不存在废墟文学的土壤,张爱玲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感受力和对外国文学的自我接受,创造了具有废墟美学风格的文学作品,触摸到了西方废墟美学的脉搏。废墟文学书写着现代社会的流离、现实与传统的割裂,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迷茫和心灵的绝望,表现了中西作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切忧患与思考。通过废墟书写,中西作家重新赋予破碎世界以新的意义。废墟是对时间的记忆,也是一种唤醒过去、记录当下的载体,时间成了过去在现在里的显现,在现在中被认知。因此,中西废墟书写通过一个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以寓言为其表征形式,表达了作家们的一种共同的救赎愿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