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颈腰痛杂志》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因素分析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因素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再手术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行ACDF手术治疗的173例CSM患者,翻阅其病历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融合程度、融合节段、T2WI强信号强度、术前颈部VAS评分、术前上肢VAS、颈部NDI指数和JOA评分,以及C2~C7 Cobb角、C2~C7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C2~C7的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斜率等相关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的ASD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症状性ASD患者再手术的相关性。结果5年内因ASD再手术31例,发生率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ASD和非ASD患者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融合节段数、融合水平、C2-C7 Cobb角、C2-C7 SVA、T1斜率、T2WI强信号、术前颈部VAS、术前上肢VAS、术前NDI、术前JOA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融合水平、融合节段、术前颈部VAS、C2-C7 SVA、术前NDI和术前JOA评分是影响ASD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影响ACDF患者术后ASD再手术的发生率,对颈椎矢状位失平衡、高龄、拟行多节段融合和症状严重的CSM患者,手术时应考虑到术后ASD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