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战时中国的屈原纪念与文学镜像(1931—1949)

战时中国的屈原纪念与文学镜像(1931—1949)

         

摘要

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英雄形象,屈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语境下,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纪念。1930年代日寇入侵后愈发严峻的国家受难处境,促使人们重新识别、唤醒和激活了屈原在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伟岸角色,并开启了新一轮的屈原纪念热潮。随着“诗人节”的设立,1940年代的屈原纪念被纳入比较统一的轨道,此时的屈原纪念进一步上升为宣扬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为民族抗战提供强劲的精神策励。其中,通过屈原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家文人们还对关怀社会的创作视野和刚强不屈、富有战斗力的艺术风格予以重点张扬。抗日战争结束后,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逐渐隐退,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则取而代之。相应的,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来询唤“人民诗人”和“人民诗歌”,便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屈原纪念在文学层面上的反映。萃取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最终被征用来为“人民革命”提供了道义性的支持力量。前后迥异的屈原纪念策略和屈原形象是“新环境”与“新目的”联手调整“旧用途”的一个范例,是战争语境下文学发展诉求的镜像式呈现,更是各种现实力量对特定传统资源进行召唤、形塑与征用的纪念策略的表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