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北亚外语研究 》 >日语“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表达式的构式选择——兼与汉语对比

日语“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表达式的构式选择——兼与汉语对比

             

摘要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以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的语言编码(「太郎はガラスの先で掌を切ってしまった」)为例,探讨了日语典型及物构式「-が-をVt」的语义扩展机制及构式选好的认知动因,并通过日汉对比考察了日汉语构式选择的差异及语言表征背后识解方式的差异。本文认为日语选择及物构式编码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是以认知主体作为参照点,通过在说话者和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之间建立心理通道,表达说话者本可以避免这一结果,却因为没有阻止或防止其发生而由此产生自责或后悔之意。是以基于同一认知域内部原因到结果的"转喻"认知加工为动因,反映了日语母语者参与事件内部互动关系的主观识解,突显了说话者的"责任性"。而编码同一事件汉语多以被动构式对应,反映了汉语母语者基于事件外部视点客观地观察事件关系,突显了说话者的"受影响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